滇西行

馨庐散人

<p class="ql-block">二O二二年十月,应朋友之邀约和协助,完成了滇西之行,特此记。</p> <p class="ql-block">小城故事多,</p><p class="ql-block">充满喜和乐,</p><p class="ql-block">若是你到小城来,</p><p class="ql-block">收获特别多。</p> <p class="ql-block">腾冲和顺古镇,这个山清水秀的小乡镇,居然有现代的总理题字,罕见。</p> <p class="ql-block">  滇西行是从腾冲市和顺古镇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和顺古镇,中国有个名人叫崔永元,他总结了几条:“和顺有很多不足。第一点是历史太短,比美国才早几百年;第二点是开放太早。400多年前就已经开放了。当时这里乡里人就走出了国门;第三是建筑风格有点儿凌乱,有徽派的建筑,有江南水乡的建筑,也有欧式的、南亚风格的建筑。而且这些建筑还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古镇的模样;第四是他们对文物不大珍惜;第五是和顺镇的人有点儿不务正业,经常有人把牛放到山上去吃草。自己跑到图书馆去看书。”</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墩”,位于腾冲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华侨3万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p><p class="ql-block"> 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四个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全镇人口6000余人,在外华侨就达1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日本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文化旅游景点有艾思奇故居、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以弯楼子、刘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中西合璧式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哲学家艾思奇故居,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其家境富裕,父亲是和顺有名的乡坤。</p> <p class="ql-block">云南几大怪中:鸡蛋串起来卖。滇西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镇,因是5A景区,旅馆业比较发达。近年来,疫情影响使小镇游人稀少。我们在这期间,看到外地人没有几个。小镇酒店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温泉多。讲老实话,我所住的这个酒店,房间里就有温泉池,干净、卫生、方便。我每天都可以泡泡温泉。这对我这个受过伤、断腿的老兵来说,是很有益的。适合老年朋友们住宿。</p> <p class="ql-block">寸家大院。著名的华侨、乡坤寸尊福是民国同盟会元老。</p> <p class="ql-block">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是1924年由华侨建造。现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有一万多册。</p> <p class="ql-block">  绮(音yi)罗隶属腾冲市腾越街,位于来凤山南麓,是著名侨乡和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落形成于南诏时期,迄今已有600年历史。古名“矣罗”,明清时期雅化为绮罗。因村前河流如带。状似绫罗绸缎而得名,素有滕南胜景之誉。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绮罗文昌宫、水映寺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干流总长约312公里,流经腾冲、龙陵、潞西等县市,在潞西南部与芒市河交汇后称为瑞丽江。</p> <p class="ql-block"> 野猪箐古桥</p><p class="ql-block"> 野猪箐古桥位于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乡龙川江上,全长30米,伸臂式木梁桥,始建于明代,1776年重修,是腾冲县现存重要古桥。其结构精巧,两端有石砌桥台,上建台亭,桥身为长廊护盖,全桥用楸木制成。野猪箐古桥成为百姓遮风挡雨最好的一个避风港,亦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一个休闲场所。因位于龙川江畔,自古为南下翻越高黎贡山的过江通道。野猪箐古桥是滇西之行非常重要的一站。</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该桥最早为藤桥,后来为铁索桥,到了清初方成为一座伸臂式木拱廊桥。与浙闽地区廊桥多用杉木不同,野猪箐古桥的主体材料取自当地生长的楸木。该桥桥梁以圆木叠压固定,梯级支撑、铁链牵拉,创意十分巧妙,建起来省工省料,修起来便利省时,还有很强的抗洪能力,是腾冲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廊桥</p><p class="ql-block"> 该处原为铁索桥,抗日战争时被炸毁。1948年由李根源先生(民国代总理)提出方便滇西高黎贡山交通重建时,利用当地木材资源丰富和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利条件,改建为木悬臂桥,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野猪箐古桥上,桥中的木板还能依稀看到历代马帮马蹄踩出的凹印。从桥下乘船划过,不但可以领略独特的风景,还可看到当年最便捷的马帮马队通道。</p> <p class="ql-block">帕连傣寨</p> <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帕连傣寨以粮为本,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凡是能利用的地方都是在晒晚稻谷。疫情期间,因没有游客,傣寨把风味餐厅也关闭了。我等只能饿着肚子悻悻地离开这充满着粮食味道的村庄。天不负我,在傣寨不远的公路边遇到了个竹楼式饭店,终于饱餐一顿饶有风味的弥猴桃炖鸡煲,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北海湿地</p> <p class="ql-block"> 水上草原</p><p class="ql-block"> 腾冲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里有块湿地很特别,这就是北海湿地。这个湿地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近些年不断地保护和开发,已经形成了公众观赏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原来人与景也是需要缘分的。偶然的聊天,就能成就一段美丽的邂逅。这里确实奇特。水草密密麻麻,根交错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一个的小草岛,通常有一米多厚。脱了鞋赤脚走上“草岛”,感觉像踩海绵一样。</p> <p class="ql-block"> 滇西高黎贡山</p><p class="ql-block"> (腾冲五和乡花寨锅底塘)</p> <p class="ql-block">  高黎贡山因怒江切割较深,故相对高度甚大,山势陡峻而险要,是地壳抬升后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断块山地,多为变质岩组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距离腾冲市较近的五和乡进山,从花寨村锅底塘处上山后,山高坡陡,山上人行小道布满荆棘、丛林、灌木,只能一人独行,还常常必须要四肢并用方能通过,危险度颇高。所以进行速度很慢,体力消耗大。拍照只是在平缓地段才行。</p> <p class="ql-block"> 热海</p> <p class="ql-block"> 大滚锅</p><p class="ql-block"> 这是腾冲地热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大滚锅又称“一泓热海”,因盛产硫磺,又称硫磺塘。大滚锅呈圆形,直径6.12米,水深1.5米,内有三个喷水孔,水温达96℃~97℃,“锅”底水温达102℃。外形直径6.12米,水深1.5米,圆形。</p><p class="ql-block"> 腾冲是我国最为著名的“地热之乡”,境内遍布着温泉、沸泉、喷气泉等不同形态和规模的热泉上百处,其中热力最猛、外部显示亦最为奇妙的是镶嵌在城西约20公里处的澡塘河谷中的“热海奇观”。大滚锅是热海中最壮观的温泉。“大滚锅”形如八卦,走近“大滚锅”,可以感受到足底已经发烫,池内碧水急剧翻动,跃出水面尺许,形成硕大水花。因为水温足够高,当地人在旁边将玉米、鸡蛋、花生放入锅内煮食,生鸡蛋五分钟即可煮熟,其他食物也是立等可取,别有风味。</p><p class="ql-block"> 在腾冲,火山地热相伴而生,规模宏大,为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  在大滚锅,老伴为拍煮鸡蛋照片,掀开煮食品的盖子作个姿势,旁边等着煮鸡蛋的老太太嘟嘟囔囔地埋怨:我的鸡蛋啊!怎么办呀?煮不熟了…</p> <p class="ql-block">  滇西流传一个谚语:金腾越,银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桥。随着在腾冲的游览,我不仅领略了这些地方风情,还感觉到了滇西人民浓浓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同仇敌忾、勇于贡献的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是连在一体的爱国教育基地。国殇墓园是1945年7月7日建成,纪念抗战阵亡3168名中国将士,还有个3名日本军官的倭冢。</p><p class="ql-block"> 入该园必须持有中国公民身份证,以禁止日本人进入。(请坚持下去,别让日本人去祭祀。中国人民的血不能白流。)松山战役日军113联队全部歼灭,收复腾冲城又全歼日军守城3千余人,这几千日军遗骨迄今未收殓。日军当年在滇西地区穷凶极恶,灭绝人性地烧抢奸杀中国百姓,杀死了数万中国民众,犯下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所以云南省一直禁止日本人进入滇西。改革开放以后,云南省放宽限制,日本人可以进入滇西后,一直不断有日本人来滇西祭典,但是腾冲市坚决不允许日本人进入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  在腾冲热海路至机场途中,藏匿着一个绿色天堂,新芽初发、满眼苍翠,那就是腾冲县绮罗茶业清水庄园。</p><p class="ql-block"> 绮罗茶业集茶园基地、初精制加工,茶文化开发、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生产基地。公司分为2800亩的茶园基地、清水茶文化旅游园区(清水庄园)。清水庄园占地面积320亩,有观光体验的茶文化博览、特色茶品饮、系列产品展销以及独具特色的DIY茶叶加工体验区。游客们逛逛茶园、做做茶饼,还可以品尝一下绮罗雷响茶,体验几近失传的“雷响茶”。所谓的雷响茶,其实是马帮的一种饮茶方式,将茶叶放入陶罐中焙烤,然后冲入沸水,水入罐中会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很是趣怪!而绮罗茶园将这种茶马古道的茶文化继承和发扬,在焙烤茶叶的同时,加入糯米一同烘焙,使得雷响茶冲泡出来时,头两泡除了茶香,还能喝到浓郁的糯米焦香。</p><p class="ql-block"> 绮罗的茶,不仅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品质都非常好。近年来普洱产地的茶已经被抄的价格高的离谱,而腾冲因为距离普洱很近,产茶的自然环境、制茶的工艺等等均与普洱别无二致,然价格上简直公道到令人难以置信。这个性价比,客官你须亲临品味就明了了。</p> <p class="ql-block">  银杏村在云南省腾冲县,村名叫做江东村。从腾冲县城向北驱车40余公里,不到1小时就到了银杏村。这里有3000多株银杏点缀在农家小院的内外。</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银杏村树龄大多都有上百年的时间,江东村已成为腾冲秋末最受欢迎的目的地。这可能是云南最大最集中最古老的一片银杏林。</p><p class="ql-block"> 据说江东村的村民都从中原移居过来的,这里的皮影文化已有600多年历史。银杏村还曾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之一。江东村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银杏树,到了这里“满地的黄金”,清晨和傍晚最是舒服。银杏树都比较高,爱摄影的带上一支长焦镜头,拍摄既能避开人群,还能拍到银杏黄叶的特写。</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十月来银杏村的,今年的黄叶期晚,叶子青的多黄的少,参差不齐。费了不少时间寻觅才拍了几张代表,然后大快朵颐地品尝了一餐银杏煲鸡作罢。</p> <p class="ql-block">腾冲隈研吾·石头记温泉VILLA度假酒店。</p> <p class="ql-block">  说到腾冲建筑,就不得不说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在腾冲造的鬼才作品——隈研吾·石头纪温泉VILLA度假酒店,现在也叫做石头纪温泉度假酒店·凯悦臻选。隈研吾大师在中国的作品都让人十分有印象,诸如北京瑜舍,上海Z58水玻璃,杭州淘宝总部水乡庭院,中国美院民艺馆等,无不展现出隈研吾惊人的才华。</p> <p class="ql-block">  石头纪位于腾冲滇滩云峰村,云峰山原始森林公园脚下。这里远离世俗,风景独好。这座全别墅“石头屋”连成一片,就好似从土地上天然生长出来一般,通过绿化、水源与大自然浑然天成。整个建筑的整体性非常高,一个大整整宛如一块石头,但细看每一块石头又不一样。隈研吾设计了大小、厚薄完全不同的108种石块,为每一面墙体的石料拼贴都做出了详细的图纸,并在施工时做了严谨的编号;他将这些石块进行色彩错落、嵌合凹凸的搭配,实现了“随便两平方米都不会有重复的墙体”的完美杰作!</p> <p class="ql-block">  看似冰冷的石头屋。内部设计却充满了禅意和家居的温暖舒适感,这可能就是把刚柔结合的完美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房间内还配备了iPod播放器、音响系统、茶壶、免费普洱茶可供休闲娱乐。</p><p class="ql-block"> 说好的是温泉度假酒店,“温泉”当然是主角。腾冲是一个以温泉闻名的地方,地热资源非常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一泓热海”的美誉。每栋别墅内都设有大空间客房、温泉泡池和SPA理疗房,以围合的花园庭院充分兼顾私密。</p> <p class="ql-block">  这个酒店房间设计的起居室和按摩房与卧室被庭院分开了,温泉在庭院中。管家若在起居室与卧室可以互不干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晨可聆虫唱鸟鸣,登云峰山顶,体会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神秘;夜可望繁星点点,庭院内仙石泡汤,享受腾冲独特的火山温泉和酒店独有的道SPA按摩。这种简单的生活,真好。</p> <p class="ql-block">看似一幅画,</p><p class="ql-block">听像一首歌,</p><p class="ql-block">人生境界真善美,</p><p class="ql-block">这里已包括。</p><p class="ql-block">谈的谈, 说的说,</p><p class="ql-block">小城故事真不错。</p><p class="ql-block">请你的朋友一起来,</p><p class="ql-block">小城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