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古代名人与美食文化

途牛

<br><h3><b><font color="#167efb">辽宁铁法能源公司老干部收藏协会 </font><font color="#ff8a00">途牛</font></b><b></b></h3> <div><b>序:</b></div><b>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美食文化绝对是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中国的各家菜系,各种烹调手法,都在以最大的限度发挥食物在色香味形方面的优点,有时候食物的名称叫法是从名人的名字中获取而来。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这些古代名人,另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增加食物的意义,让人吃起来更有韵味,中华饮食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这其中有很多美食,不仅味道很美,还和历史名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俗语道“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自古就对吃颇为讲究,平添了许多兴味和情趣。如今很多经典名菜,人尽皆知,流传百世,每一道名菜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一个名人的美食经典故事。值此,“途牛”经过收集整理,汇集了部分历史名人与名菜的典故,与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略加分析和补充,以便大家了解古往今来名人与名菜的趣闻轶事。</b> <b><font color="#ed2308">1、炸油条:纪念岳飞与惩罚秦桧。</font><br> 【<font color="#167efb">岳飞:</font>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岳飞的文才同样卓越,其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辑有文集传世。<br>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候,天子赵构昏聩无能,重用奸臣秦桧为宰相。秦桧独揽朝政,上欺天子,下压群臣,内害忠良,外投异邦。和他的臭老婆王氏一起私通金兀术.....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杭州西湖畔岳王庙,追谥忠武,封鄂王。】</b><br> <b> <font color="#39b54a"> 油条:</font>是人们广为熟知、最为常见的小吃,酥脆可口,在口中轻轻咬碎,韧性十足,满口留香。直到现代社会还十分受欢迎,成为很多人早餐的标配食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面点,它也有久远的来历。好吃又方便的油条是有谁发明的呢?说起油条的来历,其实与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奸臣有关。为了惩罚这个奸臣,老百姓们就发明了油条,这个人就是南宋的秦桧。</b> <b> 相信大家对岳飞和秦桧的故事已将耳熟能详。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英雄,主张对金用武力,来维护南宋的统治。但是,当时的主和派宰相秦桧为了铲除不同意见的人,与金实行议和政策,竟然极力贬斥抗金战士,并将英雄岳飞残忍杀害。这件事传到民间以后,引起了老百姓的愤怒和不满。<br>在民间,岳飞被宰相秦桧和他老婆害死的消息传出后,老百姓们非常气愤。因为这件事对秦桧仇视的老百姓数不胜数,其中就有一个做面食售卖的小商贩,听到消息后就立即做了两个面人扔到锅里,表示他对秦桧夫妇的愤恨,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油炸桧”。</b> <b> 后来,这位小商贩做了很多的“油炸桧”,进行售卖,并且打出了广告。这正迎合了当时老百姓的心理,人们争相购买,供不应求,恨不得多买一点“油炸桧”,狠狠地吃掉,借此表示自己对秦桧夫妇的不满的讨厌。这个面点小吃“油炸桧”就这样流传开了,因为捏面人儿很费功夫,小商贩就把工序简单化,把面切成小条然后放进锅中进行油炸,以解自己心头之恨,后来这种小吃就逐渐演化成了油条。</b> <b><font color="#ed2308">2、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font><br> 【<font color="#167efb">屈原</font>(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楚国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br>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b><br> <b><font color="#39b54a"> 吃粽子</font>:是根据保护屈原尸首的传说演变而来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br>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b><br> <b><font color="#167efb"> 端午节</font>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b> <b><font color="#167efb"> 端午节风俗:</font><font color="#333333">食品</font>除了粽子外,中国各地还有一些吃食,比如吃咸鸭蛋、喝雄黄酒,这都是取自民间避邪的说法。除了吃,端午节还有很独特的装饰民俗。这一天,每家门前都要悬挂艾草和草蒲,这是两种药草,一方面是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为初夏时节,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容易得病,这两样药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节,人们还会给小孩缠绕五色丝线,寓意“长命百岁”,缝制香包,形状就像老虎、葫芦,里面装上香料,用丝线挂在小孩胸前,还要给小孩子穿虎头形状的鞋,围上绣有老虎的肚兜,这都是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在中国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据说这一习俗也与屈原有关,传说是老百姓发现屈原跳江后,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后来就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的风俗了。每年端午,江边湖边的龙舟竞赛,就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节日盛会,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龙舟参赛,每艘船首都安装有木雕龙头,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名船上锣鼓喧天,喊声阵阵,你追我赶,河岸上彩旗飘扬,万众欢腾。扣人心弦的龙舟竞赛将端午节推向了高潮。</b> <b><font color="#ed2308">3、涮羊肉:纪念元世祖忽必烈。</font></b><br><b> 【<font color="#167efb">忽必烈:</font>(1215年—1294年),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孙、拖雷第四子。蒙哥汗弟。1260年5月5日,忽必烈成为蒙古帝国大汗。1260~1294年在位。忽必烈是元朝开国皇帝。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而说到元朝的开创者,很多人会想到成吉思汗,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成吉思汗开创的是大蒙古国,忽必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元朝,所以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创者,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属于奠基者。在建立元朝后不久,忽必烈的元朝军就将南宋灭亡,并且灭掉了大理国,统一了天下。】</b><br> <b><font color="#39b54a">刷羊肉</font>:传说起源于元代。盛世于今,相传700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帅率领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经过大小数十场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时忽必烈猛然地想起家乡的一道名菜——清炖羊肉,于是就吩咐部下烧火架锅,炖羊肉。正当伙夫一切都准备好时就准备割肉下锅开始炖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账,报敌军大队人马,正在向我方飞奔而来。一心等着吃羊肉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队开拔迎敌,一面放声大喊:“羊肉!羊肉!我好想吃羊肉啊!”当然清炖羊肉是等不及了,怎么办?当伙夫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便急中生智,手起刀落飞快的切下了十几片薄肉,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上一点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大帅。忽必烈连忙的抓起肉片一连吃了几碗,羊肉吃饱后的忽必烈神清气爽,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马到成功,生擒敌将,大获全胜。</b> <b><font color="#39b54a"> </font>就在筹办庆功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挑细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以及“上脑”等部位的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在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无比,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厨师见主帅高兴,忙上前说道:“此菜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一边笑着答道:“我看那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意下如何?”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直到光绪年间,北京“东来顺”羊肉馆老掌柜买通了太监,才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使涮羊肉逐渐走向民间。此菜因选料精细,肉片薄匀,调料多样,涮熟的肉鲜嫩醇香,没有膻味,为北京冬令风行佳肴。</b><br> <b><font color="#ed2308">4、蒸馒头:纪念谋士诸葛亮。</font><br> 【<font color="#167efb">诸葛亮:</font>(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谋士,蜀汉的开国功臣、丞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诸葛亮最初在隆中隐居,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联合东吴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之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在蜀地夺得大片土地,最后于221年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劳累了身体,最终导致积劳成疾,无奈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仅有54岁,留给了的后世,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佳话。】</b><br> <b> <font color="#39b54a"> 馒头:</font>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食物了,但在那时候,馒头还是比较美味的了,相传馒头还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前,曾率兵攻打南蛮,七擒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在诸葛亮班师回朝时,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br> 当地老百姓说:说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和面并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又称其为“蛮头”,就这样馒头诞生了,馒头就是这样来的了。</b><br> <b> 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成把里边装上肉馅的馒头称为“包子”了。</b> <b><font color="#ed2308">5、吃年糕:是纪念春秋军事家伍子胥。</font><br> 【<font color="#167efb">伍子胥</font>:公元前559年-484年),今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其父担任楚国大臣,因受费无极谗言,楚平王将其父亲及哥哥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借吴国之手将楚国覆灭,被封为相国公。公元48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伍子胥建议夫差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一举攻下越国。可优柔寡断的夫差不仅没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反而听信谗言将伍子胥处死,伍子胥为了成就大义,就将子嗣送往齐国,自己在吴国自刎。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b><br> <b><font color="#39b54a"> 年糕:</font>说到年糕,民间认为它与伍子胥有关呢,相国公伍子胥得知自己大限将至,告诉自己的从人:“倘若我以后遭遇不测,而吴国又因受困缺粮,你们可以到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他是在说疯话,当时并没在意。果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趁伍子胥已死吴国再无领军之人,趁机发动进攻,围住了吴国都城姑苏城。由于姑苏城是阖闾在位时,伍子胥亲自督建的,城高墙坚,勾践一时无法攻破,便将姑苏城团团围住将吴军困在城里。城内军民因缺乏粮食,饥饿难耐,大街小巷哭声不绝,惨不忍睹。这时,伍子胥的随从想起了伍子胥当初的嘱托,就召集城内军民,来到了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后,大家发现,城下竟然有许多用糯米做的“城砖”。原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伍子胥料到了会有这一场大祸,早在督建姑苏城时就让手下将糯米煮熟,敲打成砖块模样,埋在城门下,为城中军民备下了粮食。虽然最后姑苏城仍被攻破,但城中军民凭借着这些“糯米砖”,避免了被饿死的悲惨命运。</b> <b> 此后,每到过年期间,吴国的百姓总要做“糯米砖”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无悔英雄——伍子胥,这种食品就成了年糕的雏形。后来,这种风俗从苏州传到了很多地区,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我国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吃这种食物,年糕又名“年年糕”,谐音为“年年高”,取“年年步步登高”之意,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b> <b><font color="#ed2308">6、吃饺子:纪念“医圣”张仲景。</font><br> 【<font color="#167efb">张仲景:</font>距今已近1800年,今河南省邓州张寨村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张仲景将自己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医学,他对做官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当时家族和社会袭官制度的原因,他也当过官。他在当官时期,就极为关心百姓疾苦,经常定期出诊,为百姓看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人研究他的医理,敬仰他的医术和医德,称他为“医圣”。】</b><br> <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9b54a">饺子:</font>饺子又称水饺,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是东汉的医圣张仲景最先发明做出来的。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解除病痛,当时瘟疫盛行,他就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一生为官清廉,但不满于当时东汉王朝的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愤然告老还乡。当他途经家乡白河岸边时,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病。舍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药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血液通畅了,两只耳朵也变暖了,吃了一段时间以后,病人烂耳朵就好了,而且永远不会冻伤。</b> <b>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何对“饺子”情有独钟呢?现在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饺子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b> <b> 除夕要吃饺子,祝愿新的一年能将日子过得圆圆满满、红红火火。大年初五要吃饺子,期待新年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入伏快要收麦子的时候要吃饺子,寓意有个谷物满仓、收获多多的好年景;立秋,天气凉了,“贴秋膘”也要吃饺子,期盼有个热乎强壮的身体好过冬;立冬的时候得吃饺子,预示整个冬天可以轻松惬意地度过;还有冬至就不用说了,必须吃饺子,寓意在寒冷的冬天耳朵不被冻伤,平安健康地度过整个寒冬。从年头到年尾都要吃饺子的中国人,却鲜有人知,饺子是谁发明的。堪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医圣张仲景。</b> <b><font color="#ed2308">7、吃元宵:纪念文学家东方朔</font><br> 【<font color="#167efb">东方朔:</font>(公元前154—公元前93),字曼倩,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其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诙谐风趣,义理精辟,言辞才辩,独树一帜,文采风格,卓然一家。他的文章,后人汇成《东方太中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俗称东方朔乃当今相声之祖师爷。现陵县文博苑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东方画赞碑》亦述其生平大略。】</b><br> <b>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东方朔的人,个子矮小,足智多谋,风趣滑稽,心地善良。宫女不管是谁触犯了汉武帝,当皇帝怪罪时,他总上前讲情。因此,宫娥彩女都对他非常敬爱。那年腊月,下了几天雪,东方朔去御花园折梅花。刚进园门,见一个宫女正泪流满面欲向御井扑去,他急忙上前拦救。原来这宫女叫元宵,家住长安西北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小妹妹。自从被选进宫后,每逢年末岁首,她总思念亲人,心如刀割。这几日风寒雪大,她不由得又惦起了在家艰辛度日的父母、小妹。心想:既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元宵的诉说,先安慰劝解一番,且答应设法让她与父母、小妹妹见面团聚。</b> <b> 东方朔从元宵的身世,联想到宫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亲的苦水,便下决心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他来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结果,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条签语。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之法,东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到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晚时,从西北方向会过来一个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方可得救。”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连。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傍晚时分,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下一张偈语,回身走了。</b> <b> 老百姓赶紧将此事禀报汉武帝。汉武帝接过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罢大惊,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十五日晚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再传渝京都所有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骗过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将京都四门洞开,使城外庶民百姓也能进城观灯。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亦应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杂在百姓中,方会沾他们的光,免去灾难。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得好,把元宵的名字写上穿大街走小巷,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他心软下来。”汉武帝听闻便传旨按东方朔的办法行事。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百姓得知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焰火满天,煞是好看。</b><br> <b>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家人团聚在一起。</b> <b> 热闹了一夜,京都长安安然无事。汉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让元宵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样全城挂灯放焰火。相传为习,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做的,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一天叫“元宵节”。这就是现在的十五过元宵,十六闹花灯的由来。</b> <b><font color="#ed2308">8、东坡肉:纪念文学家苏东坡。</font><br> 【<font color="#167efb">苏东坡:</font>(1037.1.8—1101.8.24),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据传东坡肉就是苏轼发明的。】</b><br> <b><font color="#39b54a"> 东坡肉:</font>苏东坡在北宋年间调任杭州知州太守,当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西湖水泛滥,庄稼大片被淹,自然灾害造成民不聊生,苏东坡亲历一线,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百姓的财产得以保全,使西湖旧貌变新颜。老百姓很感谢苏东坡做的好事,听说他最喜欢吃猪肉,于是每到逢年过节,大家就纷纷抬猪担酒来庆祝。苏东坡盛情难却,便叫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老百姓们吃,大家吃后都觉得美味无比,肥而不腻、酥香味美、色泽红亮、唇齿留香,于是就把它命名为“东坡肉”,这便是东坡肉的由来。</b> <b><font color="#39b54a"> 东坡肉与红烧肉的区别</font>:1、烹饪方式不同:东坡肉的烹饪方法一般是多道工序之后主要采用焖的方式,红烧肉烹饪则只需要炒;2、口感的不同:东坡肉在口感上要优于红烧肉,东坡肉肥而不腻口感偏软,红烧肉则吃起来皮会偏硬;3、刀工不同:东坡肉切成的块比较大,红烧肉则比较小。</b> <b> 东坡肉</b> <b><font color="#ed2308">9、豆腐:纪念西汉思想家刘安。</font><br> 【<font color="#167efb">刘安:</font>(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汉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他是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同时,刘安也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b><br> <b> <font color="#39b54a"> 吃豆腐:</font>淮南王刘安喜好道术,曾招纳了数千方士在山中炼丹。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刘安连呼“离奇、离奇”。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盖“离奇”的谐音。</b> <b> 当豆腐传入民间之后,更是深受百姓喜爱,于是刘安也被人们尊为豆腐业的祖师爷。农历的九月十五是刘安的诞辰,于是每到这一天的早晨,人们就会饮豆浆,吃豆腐等。从事豆腐行业的人还要祭拜祖师爷刘安,甚至还要雇用鼓乐,开筵庆祝,以示隆重。豆腐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清热润燥,和脾胃以及解毒等,正好适合这个季节的特点,当然以前的豆腐为卤水点豆腐,如今用卤水的已经不多了。</b> <b> 传说刘安吃了豆腐之后,飞天当了神仙,就连家里面的鸡和狗也因为吃了豆腐都飞到了天上。西汉淮南王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宾客甚众,其中苏飞、李尚、左吴、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晋昌八人才高,称之“八公”。八公聚此炼丹,丹药方成,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手升天,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亦广传今古。也是豆腐被称为神仙美食的原因。</b> <b><font color="#ed2308">10、大杂烩:纪念晚清政治家李鸿章.</font><br> 【<font color="#167efb">李鸿章:</font>(1823年—1901年),他是中国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他归葬合肥瑶海区大兴镇。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着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一生虽尽力维持大清的国运,洋务图强,无奈国家羸弱,受尽屈辱,甚至在签订《辛丑条约》后死不瞑目。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为他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悲恸,痛述“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b><br><br> <b><font color="#39b54a"> 大杂烩:</font>这是一道合肥名菜,它是以鸡杂、肚片、火腿、海参、面筋、山笋、香菇作为底料,再搭配高汤、麻油、料酒、酱油,用陶罐文火慢炖,菜熟后香气扑鼻,味道也很不错。相传清朝时期,李鸿章出访欧美,由于吃不惯西餐,他便吩咐随行的厨师在当地购买蔬菜、肉类,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乱炖,没想到这样做出来的菜香气扑鼻,也很美味。每次老外询问的时候,李鸿章都说这是“大杂烩”,从此它被命名为“李鸿章大杂烩”,风靡全中国。</b><br> <b> <font color="#167efb">“社交美食家”李鸿章:</font>在晚清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大臣非李鸿章莫属了,社交自然少不了请客吃饭,可谁曾想到,社交达人李鸿章无意之中竟然发明了一道名菜。据说当年李鸿章来到美国纽约,他在住处招待美国客人吃晚饭,老外对中华美食仰慕久矣,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扫而空,这就尴尬了,菜都上完了,而客人还没有吃够。厨师连忙向李鸿章请求对策,李鸿章急中生智,跟厨师咬耳朵交代:把“下脚料”乱炖拿上来。不一会儿,厨师便端上了一盆五颜六色的什锦大烩菜上来,众人一尝还挺好吃,于是纷纷称赞。李鸿章笑道:“我们中国人讲究把最好的东西放在最后。”这时,有客人问了菜的名字,李鸿章大概没有听明白,说了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好吃,好吃!”没想歪打正着,这句“好吃,好吃”和英语“杂碎”的“hotch-potch”发音差不多,最后上的这道菜就被冠以“李鸿章杂碎”的名字。当众人酒足饭饱离开饭店时,李鸿章一出门被等在门外的记者们逮个正着。这些记者把吃饭的新闻公之于众,“李鸿章杂碎”的大名也不胫而走,一鸣惊人地传遍了美国。</b> <b> 李鸿章杂碎</b> <b>后来又演变成乱炖一锅出</b> <b><font color="#ed2308">11、灌肠:纪念三国名将张飞</font><br> 【<font color="#167efb">张飞</font>:小说《三国演义》里为翼德,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b><br> <b><font color="#39b54a"> 灌肠:</font>张飞是个喜欢研究吃的人,他把猪肉馅儿,调上材料,葱花,花椒大料还抓上一把面,把大肠一头系死,从另一头把肉灌进去,再系好,放到锅里煮,满屋飘香,香味都漂出窗外,邻居都跑来问,你家做啥好吃的,这么香,可以尝尝不,张飞总是笑笑说,“管尝,管尝”,人们把“管尝”听成了“灌肠”,吃了都说好吃,于是灌肠便传承了下来。后来,他有研究了很多种,肉里加米,就变成米肠,还把猪血灌进肠里,就是血肠,安阳以血为美食的地方,取新鲜猪血为主材料,淀粉辅之,加入食盐调味,灌入大肠,自然凝固,然后切片。猪油做底小火煎之,活着沸水煮之,来点蒜汁,那小味道呲的一声就出来了,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佳肴!</b> <b><font color="#ed2308">12、麻婆豆腐:创始人四川陈刘氏</font><br> 【<font color="#167efb">陈刘氏:</font>大约在清同治初年,由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为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发明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b><br> <b><font color="#39b54a"> 麻婆豆腐:</font>是四川省的一道特色地方名菜,属于川菜,该菜品由国家命名的一家“中华老字号”老牌名店。其创业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成都万福桥码头旁边有一家小馆子,老板娘脸上有麻子,人们都叫她陈麻婆。</b> <b> 同治元年(1862年),陈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店里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都快打烊的时候,又进来了一伙,要求老板做点又下饭,又热和又便宜的菜。陈麻婆看店里没什么菜,只剩下几盘豆腐,一点牛肉末,现去买菜肯定不行,已经太晚了。陈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细,加上豆豉,放油锅里炒香。加点汤,放下切成两厘米见方的豆腐块,再配上其他调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锅以后再来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洒在豆腐上。一盆色鲜味美,麻、辣、烫、囫、嫩、鲜的独特风味豆腐就上桌了。这一伙人个个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几碗饭,吃得肚儿溜圆,口中大呼畅快。</b><b>后来那些苦哈哈的民众开始一传十,十传百,都晓得陈麻婆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饭,又省钱,来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成了陈家的招牌菜。因为这种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陈麻婆,结果这道豆腐菜就叫陈麻婆豆腐了。</b> <b> 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余年而长盛不衰,并且扬名海内外,外国人也对麻婆豆腐喜爱有加。对中国餐饮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堪称为中华美食之经典。1990年为成都名小吃,1992年为四川著名商标,1999年成为了巴蜀名菜和中国名菜,2000年菜品“蜀香豆腐宴”荣获金奖,2002年“陈麻婆豆腐宴”被评为“中国国宴”,2010年入选成都“非遗”名录。</b> <b><font color="#ed2308">13、腊八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font><br> 【<font color="#167efb">释迦牟尼佛:</font>民间一般简称「佛祖」、「佛陀」、「释迦佛」,释迦是他的俗姓,牟尼意思为能仁、能文、忍的意思。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诞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国王之子,29岁时感于人生无法免除生、老、病、死之苦,于是远离王宫,剃去须发,追随当时流行印度的各种修行宗教领袖。经过6年苦行后他放弃这类修行方法,且离开来自皇宫的追随者,独自到菩提树下静坐冥想49天,终于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公元前486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b><br> <b><font color="#39b54a"> 腊八粥:</font>这个习俗来源于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他的信徒为了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也沿袭印度的风俗,于是在民间每年农历十二月必定要举行年终腊祭,因此农历的十二月就叫“腊月”,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b> <b> 根据《因果经》记载,释迦牟尼因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麦,常年不得温饱。在他学习期满时,已是衣杉褴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惫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讨。村中一牧牛女子,用钵盂煮牛奶给释迦牟尼吃,使释迦牟尼很快恢复健康。佛教兴盛以后,为了纪念这件事,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斋僧”和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腊月初八施舍这件事逐渐变成了熬煮“腊八粥”的习俗。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相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b> <b>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薏米、燕麦、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怎么喝才营养呢?薏米预防高血压、栗子补肾益气、燕麦降低胆固醇浓度预防糖尿病、准妈妈香软腊八粥最适合,粥油美眉多喝粥油美容,许多黑色食品都是绝好的美容食品。</b> <b> 佛教寺庙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纪念日,定为“腊八节”,喝腊八粥,延续至今。</b><div><b> 腊八粥虽为节令小吃,但由于现在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人体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腊八粥不必等到腊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适宜年老体弱或病愈后脾胃虚弱者食用。常吃腊八粥,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b><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