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们亲爱的父母亲大人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姐弟原先商量准备搞个纪念活动的。后因为疫情等原因,不太适合搞大的纪念活动,现借助美篇这个平台,搞个网上祭拜,以此来缅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相互携手六十载恩爱一辈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精心教育七子女幸福一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 送上高雅富贵黄菊花 ,表达我们的敬佩之意和悼念哀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父亲姜永谟诞生于1922年,享年84岁,母亲周芹诞生于1923年,享年87岁。应该说都算是长寿老人了。他们的青少年年代适逢军阀混战、黄河水患、日寇侵华以及自然灾害等乱世,生活比较清贫。父亲5岁入私塾读书,14岁起跟随祖父学习中医中药知识,为乡邻治病。1942经人介绍认识我母亲并结婚。1944年生下一名男婴,没满月即夭折。1946年我的大姐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喜庆,随后我的二姐、三姐、四姐、我、妹妹、弟弟相继来到这个家庭,加上我的爷爷奶奶,全家十一口人,全靠爷爷和父亲开中药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比较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父亲于1957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1960年毕业分配到滨海县天场医院工作,在父亲上学和在外地工作的日子里,家里家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既要忙家务、洗衣做饭带孩子、还要干农活,非常辛苦。常常是我们都已经睡觉了,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我们全家人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做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61始,恰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此时我的父亲又因营养不良,抵抗力低,在为患者治病过程中不幸传染上肝炎,因考虑到当时的医疗条件,且一个人在外地生活不便,便决定离职回家治疗并休养。不幸的是,爷爷奶奶又先后于1961年和1964年去世。家里的经济越来越拮据,加之我们姐弟几人上学,家里的重担便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无怨无悔,默默承担起照顾全家老小的重担,每日三餐有时不得不变成两餐,母亲时常是最后吃点剩汤剩饭,母亲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导致全身浮肿。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母亲时常去挖野菜、采树叶来补充粮食不足问题。二姐小学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回家协助母亲料理家务,大姐初中毕业后就出来工作补贴家用。在母亲的细心照顾下,我父亲的病情也得以好转,重新工作。为了给乡邻治病,父亲是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在家正吃着饭,有病人上门看病,父亲顾不上吃饭,赶紧给患者治病。有的病人患的是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来我家中找父亲看病,我们有时会有意见,不让这些病人坐床上检查,我的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体谅患者,要理解患者的疾苦,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因此无论患者是老人还是孩子、是贫穷还是富有,父亲都是一视同仁,热情接待、精心诊治。有不少次因病人拿不出治病的钱,父亲便自己掏钱补上。1968年父亲调到六套医院工作,专攻中医妇科、儿科及中医杂症,正是由于父亲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深得患者信任。街上有一聋哑人,每次来看病因不会表达,常常非常着急,我父亲总是耐心问诊,用手势交流,细心把脉,每次都是满意而归。在周围十里八乡,一提到六套街姜大先生,应该说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父亲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人和善,行事低调,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似亲人,行医近七十载,为数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不少不孕不育的患者喜得子女。父亲在外是个好医生,在家是个慈父。对待家庭也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男人。对上孝敬长辈,爷爷奶奶去世后,父亲又将一位因女儿生病无人照顾的姑奶奶从上海接到家中抚养多年。对待子女,言传深教,精心呵护,教育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每个人的上学、找工作、找对象、结婚成家,细无巨细,真是操碎了心,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识大体、顾大局,对上孝敬长辈,对乡邻热情友好,从未与人发生过纷争。与父亲结婚六十多年,我们从未见过父母亲吵架。对待子女,给予我们无私的、纯洁的、伟大的母爱,为了我们姐弟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尤其是我们姐弟有人生病时,父母亲更是比谁都要着急,1962年的冬季,镇上多名儿童得了“流行性脑膜炎”,我也不幸被传染,高烧39度多,父亲亲自为我诊脉、开药方、抓药、煎药,母亲日夜守护着我,由于牙关紧闭,药灌不进去,没有办法,只能用筷子撬断我的一颗牙齿,为我灌药,并不时地用凉毛巾敷我额头,为我降温。经过多日的抢救,终于将我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听说当年镇上其它患“流行性脑膜炎”的多名儿童都未能救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83年初,母亲在去县医院看望因患病住院的大姐夫途中,不幸发生车祸,被车撞出数米远,后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训练,母亲又重新站了起来,只是需要拄着拐杖行走,且因为右眼外展神经损伤,导致右眼球不能向右转动,时常需要戴上眼镜。给母亲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我母亲仍然以她那坚毅的性格克服困难,能自己做的事从不需要子女动手,并力所能及的帮助做些家务,可以说母亲操劳了一生。尽管家中因人口多,生活并不富裕,但是母亲始终怀有一颗仁慈之心,看不得弱势人群,经常为生活困难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接济她们一些零花钱和粮食、旧衣服什么的。并时常教育我们,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尽管帮人家一把,因谁都会有困难的时候,大家能帮的就帮一帮,别人就少受些苦。母亲那种从不向困难低头、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对子女和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关心帮扶弱势人群的优良品格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也是助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陪同母亲在无锡游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正是得益于父母亲的无私关爱和严传身教,我们姐弟7人都得以健康长大,上学读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每个环节都伴随着父母亲的无私帮助。我们姐弟的工作虽然普通,但是我们都很努力,有5人入党,姐弟7人中,没有一人违法乱纪,没有一人离婚的。现都已经从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现在我们姐妹7人的孩子都已经参加工作,大姐家的孙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特别要告慰父母大人的是你们的重孙子以轩已经两岁半了。我们各家的生活都过得很好,这些都得益于父母的恩泽。由此更要感谢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份恩情是难以回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写下此文,来纪念父母亲诞辰100周年,同时值此机会,提醒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要牢记父母的恩情,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感谢各位乡邻对我父母生前的支持和照顾,感谢我的几个姐姐、姐夫和弟弟、弟媳对我父母晚年的精心照料,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幸福美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