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清朝乾隆、嘉庆年代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改名恭王府。</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将尚书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驸。乾隆便下旨“赏此地一块给和珅作为十公主府第”。和珅用了四年时间建造此府。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正式住进此府。</p><p class="ql-block">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赐死抄家,没其宅赐庆王永璘。和孝公主奉旨迁出。</p><p class="ql-block"> 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嘉庆皇帝将此和珅的宅子赐给永璘,和珅宅邸开始称“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庆亲王永璘三子绵慜降袭郡王,成为庆王府的第二位主人。</p><p class="ql-block"> 道光十六年(1836年)奕彩成为庆王府的第三位主人</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奕彩被革爵。永璘五子绵悌承袭永璘祀事,成为庆王府的第四位主人。 道光二 十九年(1849年),绵悌病死,无嗣,其弟绵性之子奕劻承嗣绵悌成为庆王府的第五位主人。奕劻承袭不久,即奉旨迁到府第西侧不远的琦善旧宅。</p><p class="ql-block"> 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訢奉旨得此王府。咸丰二年(1852年),奕訢正式移居此府,改名恭王府。</p><p class="ql-block"> 咸丰皇帝还为王府殿堂题写了“多福轩、葆光室”匾额。同治初年,奕訢还重新对府邸后花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并命名“朗润园”。</p><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在恭王府病逝。奕訢之孙溥伟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承袭恭亲王爵位。</p><p class="ql-block"> 民国1912年2月清末代皇帝退位。恭王府第一次成为王公可以随意处置的私产。溥伟急于筹款找到西什库教堂传教士包士杰借钱,不断续借利滚利几年后数额巨大而无力偿还。1936年溥伟病逝后,包士杰于1937年向北平地方法院起诉,法院将恭王府进行拍卖,被辅仁大学买去。溥儒于1938年初离开恭王府。</p> <p class="ql-block">《亲王府规制》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p><p class="ql-block"> 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围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正殿广七间,前墀周围建石栏;左右翼楼各广九间;后殿广五间,寝室二重,各广五间;后楼一重,上下各广七间。自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正门及寝殿均绿色琉璃瓦。后楼、翼楼及旁庑,均本……凡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每门金钉六十三,梁栋贴金,绘画五爪云龙及各色花草。……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 楼屋旁庑均用筒瓦, 凡旁庑楼屋,均丹楹朱户。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各执事房屋,随宜建置于左右,门柱黑油,屋均板瓦。</p><p class="ql-block"> 王府规制是指清代王府的营建,均有定制,如基址过高或多盖房,均要治罪。</p> <p class="ql-block">清朝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p><p class="ql-block">皇宫城门上,纵9横9</p><p class="ql-block">九九八十一个;</p><p class="ql-block">王府的门上,纵9横7 </p><p class="ql-block">七九六十三个;</p><p class="ql-block">公侯,纵7横7 四十九个;</p><p class="ql-block">一般官员,纵5横5 二十五个;</p><p class="ql-block">老百姓家,一个都没有门上只能用两个门环,所以老百姓被称作“白丁儿”。</p> <p class="ql-block">银安殿</p><p class="ql-block"> 王府举行重大仪式和庆典的场所,1921年毁于大火,现为复建。</p> <p class="ql-block">清朝宗室十二等级爵位表</p> <p class="ql-block">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898年),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宗室,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p><p class="ql-block"> 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訢是洋务运动期间清廷中枢的首脑人物,因精通洋务,被称为“鬼子六”。他建议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西方人称之为“(清)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p> <p class="ql-block">皇帝信牌</p><p class="ql-block"> 清太宗崇德时期官吏奉差出使的一种信凭物。</p><p class="ql-block"> 木质圆形,牌首雕云托日,日中有一穿孔。牌上部为红云纹边,天蓝色地,上雕金龙,下刻绿色水纹。牌周为凸起的绿边,牌身朱红地,上填金阴刻汉满蒙三体文字:“宽温仁圣皇帝信牌”。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嘉乐堂</p><p class="ql-block"> 和珅时期建筑,门上悬挂“嘉乐堂”匾额。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p><p class="ql-block"> 嘉乐堂仿效故宫乾宁宫建造。</p><p class="ql-block"> 在恭亲王奕沂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p> <p class="ql-block">葆光室</p><p class="ql-block"> 恭亲王奕訢的会客厅,门上悬挂有咸丰皇帝御笔所赐“葆光室”匾额。</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p><p class="ql-block">保存完好极尽奢华的国宝级院落,原来和坤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院内著名盆景也是镇院之宝:云停 </p><p class="ql-block"> 据恭王府史书记载,石盆上的假山石被称为“云停”,因其能把石盆内的水自动吸上来,再从石头上的小洞里冒出,久而久之石头上的水润便长满了青苔。更为神奇的是,冬天时,把冒着热气的井水倒进石盆里,然后就可以看见井水被吸上来,而且在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蒸汽,仿佛云雾留在山顶,故得名“云停”。</p><p class="ql-block"> 石盆材质采用巨大翡翠宝石打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和坤的锡晋斋卧室装修极尽奢华价值连城:金丝楠木复式楼,据说每根金丝楠木立柱价值24亿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内的桌椅板凳等家俱也是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与后罩楼通道1.5米厚的藏宝夾墙</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与锡晋斋北墙</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藏宝地下室入口</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p><p class="ql-block"> 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佛楼</p> <p class="ql-block">佛楼转经轮</p> <p class="ql-block">楼内曾经收藏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古玩字画。</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北立面</p> <p class="ql-block">西洋门</p><p class="ql-block"> 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花园的正门,称“静含太古”,为奕訢所建。门由汉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西洋门也是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可以体现出主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之意。这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另两绝是大戏楼和后罩楼。</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p><p class="ql-block">入选2018年世界建筑文物关注名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舞台</p><p class="ql-block"> 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音效果。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观众席宫灯</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连接长廊</p> <p class="ql-block">蝠池</p><p class="ql-block"> 水池形状像只蝙蝠,池边周围种有榆树,其果实榆钱飘落池中时,被寓意为福财满池,吉祥富裕。</p> <p class="ql-block"> 蝠厅:又称蝠殿、蝠房子,位于花园中路最北端。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变,如蝙蝠两翼。耳房比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厅。</p> <p class="ql-block">邀月台</p><p class="ql-block"> 全园的最高处。台上三间小室,名“绿天小隐”,现称“福神庙”。每年中秋节,在此摆上点心、水果,是主人与家人或亲朋好友共同赏月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邀月台</p><p class="ql-block"> 福神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