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10月25日,广昌县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了电子备课暨实践性作业资源应用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何娴主持,以“图形的变化”为主题展开讨论。活动伊始,何娴老师展示了她制作的实践性作业,把生活中国旗的上下移动、汽车在马路上的行驶、风车的转动等现象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平移、旋转知识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们结合实践性作业参考书和自己的日常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双减”背景下实践性作业的独特风采。</p> <p class="ql-block"> 饶志红老师认为这是一节活动课,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认识经验,初步感知平移,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图形认识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 高潮莲老师谈到,我们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初步感知平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玩中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p> <p class="ql-block"> 李婷婷老师说到,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比课堂中看到的印象更为深刻,把旋转和平移“复刻”在纸上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现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邹雪梅老师说到,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p> <p class="ql-block"> 黎娟老师谈到,旋转这种现象生活中也处处都可以见到,如: 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等,在学习中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利用一些材料创造出旋转现象,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廖菊秀老师说到,引导学生通过做一做、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具体的数学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 张慧文老师认为,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美,在观察图案的过程中发现图形的美,形成数学欣赏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何娴老师总结到:实践性作业的让孩子们的作业不止于枯燥的笔尖,在“学”和“玩”中找到了平衡点,学习有了更多的趣味和可能!</p> <p class="ql-block"> 在教师们的讨论声中活动接近尾声,本次研讨开阔了老师们的作业设计思路,为老师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也引领老师们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更加生活化、规范化、科学化。同研究,互借鉴,凝众力,齐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人:廖菊秀</p><p class="ql-block">初 审:陈 菲</p><p class="ql-block">复 审:连丽琼</p><p class="ql-block">终 审:李 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