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引领新航向 --巫峡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下的“同课异构”活动纪实

👀 👀 🏠🏠

<h3>  秋韵荡漾,秋光正好。10月29、30日,巫峡初中7名语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县教研室罗中斌和姚妮两位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七名语文教师从单篇的学习任务,群文阅读,散文共性等角度精心设计课堂,与全校语文教师共同探讨了在任务驱动下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设计,带给了我们一场研学课堂的教研盛宴。</h3> <h3>  巫峡初中韩官雄校长,刘忠良副校长,彭崇国副校长,马振波,龚清国,赵曾桂,易秀梅等老师参与活动。现场听课人数约100人次,观直播课人数约2000人次。</h3> <h3>  王舒萍,彭青平,宋海燕老师执教的《昆明的雨》,学习任务指向清楚,精心设计了读文,品言,悟情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亲临文本,感受汪曾祺散文的画面美、滋味美、氛围美、场景美,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知识性”到“素养性”的目标。</h3> <h3>  王毅,孙余兰,陈次勇老师执教的朱自清《背影》,三位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质朴、平实的语言中的父子深情,或朗读体会,或揣摩心理,或情景创设,或资料助读……一次次带领学生亲临文本,深入体会。聚焦于“那年冬天”,创设情景,体会“冬天”不仅是时令上的冬天,也是父亲生命之冬,更是父子关系冰冻之冬。聚焦于“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儿子”,体验父亲的“种种好”,引导学生感受父亲“不容易地活”,“努力地爱”,和父亲惨淡人生下的缕缕温情。</h3> <h3>  黄秋菊老师执教的《白杨礼赞》,课堂围绕“理清文章脉络”,“品读白杨形象”,“解读弦外之音”,“学用象征手法”的学习任务,一次次走进文本,建构了学生怎样学托物言志一类文的知识。</h3> <h3>  “同课异构”活动后,县教研室罗中斌老师以课例解说新课标理念,解说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短短的40分钟的评说,让老师们豁然开朗,获益匪浅。</h3> <h3>  罗中斌老师强调了善用“文本”,非读不教的语文教学思想,坚守语文学科本位的观念,坚持语文的基础性不动摇,语文教学底线不动摇的思想,要把新课标观念实实在在的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真真切切培养学生语感、语律、语用能力。</h3> <h3>  罗中斌老师结合八上第四单元的《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现场设计课堂活动。寻共性,找抓手,觅语言点,设计出散文的“形”散“神”聚的教学活动,设计出散文语言的“质朴平实”“典雅生动”“含蓄有味”“凝练深刻”的教学活动。聚焦单篇教学《背影》,设计出了“惨淡”下的温情的教学活动。并以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设计出了“贬谪下的文人情怀”:从文人之行、文人之矛盾、文人之情怀三个方面设计课堂教学。</h3> <h3>  秋光潋滟晴方好,而今迈步正向前。我们相信,在韩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罗中斌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这群扎根生活的语文人,一定会坚定而又踏实地行走在大单元设计的研究探索路上,共同去书写犹如这秋韵般最美丽的诗行。<br>文稿:陈次勇<br>审稿:游庆红<br>签发:骆 凰</h3>

语文

老师

罗中斌

教学

设计

新课标

散文

单元

课堂

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