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杜牧《山行》有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诗是写山中秋景的,枫叶经霜,便不再翠绿,由绿而黄而红,不几天,满山遍野,红红的一片又一片,甚至连杏树也经不住这秋天的招惹,叶子也变黄变红,在秋的微风吹拂下,纷纷而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诗着重写的是山之秋景。要突出白云深处的人家,我觉得用秋景来写远不及夏景。秋天的山中虽也有烟雾,但只能说“烟雾蒙蒙”或“烟雾笼罩”。秋天有别于其他季节,尤其是北方的秋天,虽也秋雨绵绵,但晴朗的日子毕竟很多,“天高云淡”才是最真实的秋景,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辽阔,是旷远。杜甫“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便把这种辽阔与旷远描绘得淋漓尽致,甚至还融入了人生苦短、个人渺小的慨叹。秋天的天空有白云,但如果山中烟雾蒙蒙,还要同时看到蓝天白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秋天毕竟是秋天,有烟雾的日子毕竟很多,烟雾蒙蒙之中,远山隐隐约约,而远山一带的人家也似神仙的洞府,漂漂渺渺。这雾灰蒙蒙的,这远山一带的人家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但如果把“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深”写成“生”,我以为不只是把一个形容词改为了动词,甚至改了季节,同时意境由远山的人家而为人家有白云而生,不仅辽远,而且有了生气,有了动态的美。这季节应该是夏季,是麦收时节或稍晚。早上起个大早,是个万里晴空,甚至太阳从东方升起,都在此情此景之中。由于太阳的渐升,地面温度的逐渐升高,温润的土地上渐渐产生雾气,近处,远处,放眼望去,一片又一片。成语“云蒸霞蔚”中的“蒸”字最能描写这时白云产生的情景。尤其是远处的人家,雾气渐生,随着雾气的升腾,由清晰而模糊,由模糊而依稀可见,再到雾蒙蒙的一片而不见。一不大一会,太阳也不见了,甚至几米对面的人的模样也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的我,应该是赶着一对毛驴或一对黄牛,扶着犁,一圈又一圈,吆喝看,行进在茏沟。看不见前方,也看不到身后的土地,只有我还有这一对老牛,还有方圆几米已耕或未耕的土地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吆喝看牲口,行进在土地上,行进在这烟雾蒙蒙的土地中,不急也不缓,仿佛自己是位仙人,耕耘着白云。虽然,远处、近处也有扶犁的同伴,但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了。</p> <p class="ql-block"> 一阵云蒸霞蔚过后,太阳的温度越来越高,土地的表层由湿而干,这雾气渐渐减少,渐渐升高,可视范围渐行渐宽,渐行渐远,自己身后已经是大片被耕过的土地。随着渐升的雾气,你的眼光渐高渐远,刚才只闻其声的同伴也出现在你的视野之中。远处的人家也越来越明晰。</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天,往往是个大晴天,越到正午,太阳越大,温度越高。农谚有云:“早上雾一雾,中午晒死兔。”但不到正午,我已经和这对老牛耕完二亩地,吆喝着它们,沿着这弯弯曲曲的山径,行进在回家的途中,我的家,不久前,正是白云生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