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必须要认可自己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让国家、民族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语文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同时还要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2011版和2022版课标对比</p> <p class="ql-block">主要变化</p> <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内容</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主题与载体形式</p> <p class="ql-block">文化自信的定义</p> <p class="ql-block">(一)深入分析文本,挖掘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 新时期,我国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统编教材在这一要求上,加入更多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文化,产生认同感,树立起良好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前,教师需要全面且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发现文本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明确文化培养的目标,锻炼学生精读课文内容的习惯,准确把握文本内涵。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统编教材中涉及到较多有关制度自信、民族自信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选择恰当的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二)借助教材插图,渗透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行,小学语文教材也随之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完善,加入了更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插图,借助插图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画家结合文章内容、思想精心绘制的,在古诗文中也加入了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这些“中国风”的插图,为学生讲解有关水墨画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国画的看法,阐述国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课文内容与插图内容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插图,了解我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了解其内容、形式、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在完成插图的分析后,学生还需要说说自己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了解,讲述一些教材中缺少的内容。在完成课文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绘制插图内容。在绘制插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回忆课文内容,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这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三)避免灌输教学,渗透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文化自信并非是显性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切勿将各种大道理直接灌输给学生,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理论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未能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状况,也未能练习学生的实际生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重视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隐形渗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课文内容时,教师需要将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渗透其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给予学生良好的熏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非常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要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准确把握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并将优秀的文化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文化意识,真正认同本民族的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