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深度游之十五~ 五台山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我们去五台山,我们的旅游大巴车沿着盘旋的公路在绿树掩映中穿行而上。朵朵白云在山谷升起。灿烂的阳光散满山坡,风清气爽,洗却了一身的疲惫,满心轻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月,风轻云舒,真是出行的好时光。虽然疫情还没有全部控制住,复发的可能性也会突发,但随着国内游的逐步放开,这次开始晋陕深度游五台山也在行程之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巴车上上下下几个山头,山上的景致与山下有了迥然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春夏秋季牧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到了山顶,放眼望去,疑似到了草原。阳光下,目之所及,都是一望无际的翠绿的牧场。只不过远处映衬的是重重叠叠翠绿的山峰,连绵不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上的牛儿在悠闲的吃草,它们或低头不语,专注于眼前鲜嫩的青草儿;或久立四望,似乎在沉思些什么;或者悠然地躺在草地上,完全放空自己。牛儿以黄白花色为主,在碧草的映衬下就像一幅没有边框的油画。看着它们的悠然与惬意,我不禁感慨,人活着不如它们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的路大多在山顶或者山腰,放眼望去,蜿蜒曲折,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之字镶嵌在碧绿的山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b><b style="font-size:22px;">心静的感觉真好。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内心。也许,你正狂热追求的,并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迁就了别人或者社会。坐下来,静赏花开,静观水流,静赏云变。心静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开,是一种宁静的喜悦;静赏花落,是一份随心的自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直都想去五台山,看那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看那高大庄严的佛像,看那润肺清心的蓝天白云,看那雍容高贵的大白塔,去那离天最近的地方、灵魂的高地,触摸那就在头顶的云层,聆听那美丽的传说,让旅行的意义不再只是生命的流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车窗外,北方山脉的雄壮与南方峰峦的峻秀溶为一体,而山中特有的清凉空气吹进了整个车厢,这股空气里加夹着香烛的味道,这难怪,在五台山有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庙宇,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是极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今天要拜访的是我国四大著名佛教名山之首__五台山。(文殊菩萨修行道场__五台山,观音菩萨修行道场__普陀山,地藏菩萨修行道场__九华山,普贤菩萨修行道场__峨眉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庙建筑最早地方之一。自东汉,历代修造的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中国历代建筑荟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画、书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由东台望海蜂、中台翠岩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西台挂月峰组成。它以历久弥新的感召力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来顶礼膜拜;也像一位慈善的母亲,用它那博大的胸怀,接纳着来自天南地北的荟荟众生,无论他是贵与贱、美与丑、智与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自然风光秀美壮观。五台山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合称为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居于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传说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五台山寺庙众多,星罗密布,仅台怀镇就集中了大小寺庙十多座,构成一幅神奇的佛国风光,因而吸引着中外众多游客到此旅游观光和香客朝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做为五台山的标志。因寺院中有释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迹图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发塔,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对佛学有形容的人不多,心中有佛的人也不多,但是,登上了五台山,即使是心性狂野、豪放不羁的之人,对佛的敬畏也由然而生,心中的狂傲也会收敛,这或许就是五台山的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五台山,一种安逸闲适与世无争的心灵净土,但其实去五台山最大的感受却是只要心态美,每一个地方都是净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团齐心要把五台山的</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灵气”</b><b style="font-size:22px;">带回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塔院寺的铜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优美的环境、动人的传说,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毫;也惹得无数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拍照留念。我也频频按动快门,留下一个个难忘而永恒的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通往黛螺顶的石阶路共1080个台阶。路上全是磕头的善男信女。有的一步一磕头,有的三步一磕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介绍。这个寺庙建于公元68年。太有历史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钟楼。当地人说显通寺有四大怪: 钟楼建在外,山门斜着开,经阁前后盖,殿殿文殊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钟楼没有按照传统的建筑布局建在寺庙之内,而是建在了山门之外。钟楼为两层三檐结构,楼内梁上悬有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叫幽冥钟,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铸造,重达9999.5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山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也叫“大显通寺”,说“大”那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显通寺在五台峙庙群中占了三个最。第一,历史最久。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8年),仅比中国的第一,一座寺院白马寺晚建一年。第二,规模最大。显通寺占地120亩,有殿堂楼房400余间,中轴线上连建七进大殿,这是其它寺无法比的。第三,地位最高。显通寺在五台山诸寺中历来地位最崇,宋代为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在寺内设“僧纲司”,统辖全山僧寺,清代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今天的五台山佛教协会也设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院落宽敞、建筑独特的古刹,是名扬四海、蜚声中外、历史悠久的大寺。它占地4.37万平方米,现有房屋400余间,其中殿堂65间,是五台山最早、最古、最大的一座寺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古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派大臣蔡情、秦景等十几人赴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得到佛经、佛像,并巧遇正在当地宣传佛教的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立即邀请他来中国讲经授法。他俩应邀与蔡、秦等人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涉万水千山,于永平十年(67)十二月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按照天竺佛教传统样式,建造了一座僧院以供二僧居住。为纪念白马驮经输像之功,因名白马寺(现洛阳白马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从洛阳来到清凉山,即现在的五台山。以慧眼观清凉山乃文殊菩萨的住处,又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环境清幽,加之五台山山势奇伟,气象不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佛修行处)相似,遂计划在此建寺。但当时的五台山为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奏知汉明帝后,汉明帝命他二人与诸道士赛法,约定焚经,以辨别真伪。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烈火不烧”,他二人获取建寺的权利。寺院落成后,取名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的全名为“大孚灵鹫寺”,就是如今显通寺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的佛教中心之一,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后经不断扩建,到明朝改为大显通寺。现在的建筑均为明、清重修和重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观音殿(背面)。这是显通寺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大殿,因在最南端,也叫南殿,殿内两侧放满经架,一上面经书累累, 所以又叫藏经殿。而显通寺的最北端也有一座藏经殿,这就是所说的第三怪了:经阁前后盖。说起观音菩萨,大家都知道我们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之所以能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与普陀山最早的寺庵“不肯去观音院”有直接关系。但是您可知道,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是从五台山请去的,如此说来五台山是观音菩萨的老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进大殿大文殊殿。显通寺第四怪是说“殿殿文殊在”。这不难理解,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其他菩萨为陪衬,大寺院还建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甚至有的寺院名称直接就跟文殊菩萨挂钩了,如“文殊寺”、“殊像寺”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宗教信仰这个东西,见仁见智,您要放平了心境去看。比如,佛教认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希望自己或子女聪明的善男信女们往往顶礼膜拜,求文殊赐予智慧,不过拜文殊只是人们追求智慧的一种形式、一种心理慰藉,要得到真正的智慧,还需靠自己努力,去求索奋斗。您说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导游讲,这个寺有三无、两奇、一宝,三无是:有殿无佛,有碑无字,有殿无梁;二奇是钟楼在门口,大门斜着开。一宝就是铜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你进入显通寺寺前,首先要穿过一座下层为石券洞、上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这就是两奇中的一奇,钟楼设在大门口。五台山的塔院寺和显通寺在唐代原是一个寺院,寺名叫做“大华严寺”。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大华严寺分成二座寺院:塔院寺和显通寺。钟楼就在分寺的时候给隔在门口了,而且大门也是斜的,为之歪门邪道,此为二奇。在钟楼内梁上悬有铜钟一口,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叫幽冥钟,系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铸:钟高8尺,最大外径5尺,厚3寸,重达万斤(实际重9999.5斤) ,解放前,钟声昼夜不停,所以又叫长鸣钟。有威望的和尚圆寂后,人们将他的名字写在纸上贴在钟上,与钟共存,故此钟也叫长命钟。钟楼石洞拱门额上,刻着“震悟大干”四字。它的解释应是:用钟声震悟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不仅使他们从迷梦中觉醒,而且使整个大干世界都震悟觉醒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钟楼下来,顺石道西行,就来到了显通寺的第二道门__此寺的山门。山门门额上挂有“大显通寺”镏金匾。门两旁,各立一通石碑,碑高5.5尺,宽2.7尺,左右两边的碑身上各书草体“龙”“虎”二字,两字挥洒自如,真有龙虎的形象,为雷雨居士光宅(光宅姓傅,字伯俊,雷雨居士是他的法号,明万历五年(1577)中进土,曾任山西巡按御史等职)所书。这种布局,传说叫做“有龙虎把门,不用四大天王劳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五台山寺院中,除个别寺院外都建有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职责是保护寺院。因此,天王殿都在寺院的前面。在分寺时由于天王殿在前面划给塔院寺,所以显通寺就无天王殿了。按寺院布局,显通寺的山门和天王殿应建在今观音殿前,但因地方狭窄,既不能造山门,也无法建天王殿,除非将今观音殿改建成山门殿,内供大天王。可是也不成,传说只要动工将观音殿改成山门殿,就会发生火灾。故此,才将寺院的山门移到现在这个地方。所以用龙虎把门,也起到保护寺院的作用。这就是三无中的一无,所谓有殿无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门左侧有一高层建筑,砖壁上留着层层通气窗口,造型笃实而壮观,这是显通寺过去的粮仓。在解放前,有“显通寺关闭山门三年也饿不着”的说法;如果以200人计算,每人每年需500斤,粮仓内至少存放有30万斤粮食,真是可观的大粮仓。可见当时五台山寺庙的规模有多大了。1987年起,此粮仓改名叫做“五台山佛教文物陈列室”。1990年又改称“佛国藏珍楼”,楼内展出历代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进大殿大雄宝殿。这是显通寺的主殿,它重顶飞檐,巍峨宽大,木雕彩绘,肃穆堂皇,占地1.2亩,为五台山殿宇之最,仅给您说一个数字您就知道有多大了,大雄宝殿由108根木柱支撑。每逢做普佛和重大法事活动日,由伍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院僧尼都汇聚此殿举行礼佛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三世佛,佛像高大,金碧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寺内,宽敞的殿院里由南向北排列着七座大殿: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殿。配殿设在中轴线上的东西两侧,很有气势。殿宇布局和建筑形制带有宫廷建筑的色彩,可谓是明清时代庙宇建筑的典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无”之二为有碑无字的无字碑,跨进此寺的第二道山门,便可以看到在大文殊殿的前面左右两座八角碑亭。每座碑亭内立有汉白玉石碑一通,石碑高二米余,宽不足一米,立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十九日,左边那通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所以管它叫“有字碑”。相映成趣的是在“有字碑”的右边对称处立了一通“无字碑”。武则天曾立一“无字碑”,意思是很明白的:她自知对她的一生,众说纷纭,碑文如何写,确是难事,功过是非,由后世去评说。武则天是个聪明人,“无字碑”立得聪明。那么,显通寺里的这通无字碑用意何在?据说,当地对“无字碑”流传着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有关康熙皇帝的传说:相传康熙有两个御前侍卫来这里拜佛,当他俩来到无字碑这个地方时,看见两个圆形水池,池水清澈见底,好似一双明亮的眼睛。他俩经过水池时猛一抬头,发现金碧辉煌的菩萨顶端坐在山顶上,恰似一条巨龙昂首高卧在那里。牌楼是龙头,两根幡杆是龙角,那一百零八级石台阶从牌楼延伸下来,是龙吐出来的舌头。同时发现太阳照在两个水池上,菩萨顶木牌楼两侧立即出现两个圆形光环,恰似龙的眼睛。两位大人回京后把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切,包括在显通寺所看到的情景向康熙皇帝作了汇报。康熙认为五台山要出真龙天子,大清江山有被他人夺去的危险。为了保住江山,康熙诏书五台山显通寺,命令将两个水池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这样,龙就没有了眼睛,一条没有眼睛的龙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显通寺僧众接到诏书后,没有几天就把两个水池填平了,两通石碑也立起来了,康熙御笔的碑文,没有分镌在两通石碑上,而是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就这样,显通寺便有了这通让人困惑的无字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台山 __祈福、避暑、静心、旅游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前面是一座白色的大房子,是无梁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无”之三就是有殿无梁的无量殿,这是五台山一处独特的建筑,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从里边看只有三间砖窑,且无梁无柱,所以又称为无梁殿。这座大殿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设计生动,二是建筑技艺高超,三是结构坚固,400多年没有修过一次,真是了不起。其他殿也很宏大壮观,不能一一详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量殿,殿内三间砖窑,中间大的供释迦牟尼的报身像铜质卢舍那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高台的第二层次上,一座大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眩人眼目,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铜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铜殿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仿木建筑物,铸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我国现存四座铜殿之一, 人 们所说“显通、显通,十万铜”指的就是它,也就是说铸造此殿的铜来自全国十三个省一万家,共用铜十万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显通寺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铜殿,完全是铜铸造的。现在刷了厚厚的金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有特点也最辉煌的一座应属这里的“一宝”__铜殿。从千钵文殊殿出来,拐过殿角,就见一座大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铜殿。铜殿的构造形式和北京金銮殿相仿,是一座罕见的青铜建筑物。铜殿监制于荆州,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春运回五台山。安置在现今这个地方。这座铜殿是按照万历皇帝的意图建造的,是一座为祝愿他母亲李娘娘万寿无疆的铜殿。在建造过程中,处处取个“万”字,以图吉利。铸造此殿的铜来自全国一万家,共用铜十万斤,因此限制了这座铜殿的规模。铜殿宽4.7米,深4.5米,高8.3米。人称“显通,显通,十万铜”,即指铜殿而言。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铜殿,也是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铜殿。相传,铜殿的铜是妙峰祖师从全国一万家化缘化来的。铜殿的建造者也是妙峰祖师。妙峰祖师,山西平阳(今临汾)人,12岁出家。他曾铸过3座铜殿,另两座一在峨眉山,一在宝华山(今江苏省句容县北)。显通寺这座铜殷颇得万历皇帝的赞赏,铜殿雕花镂空,飞晕四起,夔护螭蟠,光辉夺目,堪称绝观。上层四面各有6扇门,下层四面各有8扇门,均铸有花卉人物、飞禽走兽。其中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兔拜月、莲下松鹤、老鼠盗葡萄、狮子滚绣球等等。这些雕刻艺术品,铸工精巧,形象生动,是五台山雕铸艺术中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是一片让你放空心灵的净土。这里可以让你静下来拜佛、祈福、参禅打坐,放松身心。这里可以让你品茶、读书、聊天、寻僧访庙,放下自我。在这里给自己疲惫的心找个宁静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铜殿内供高约一米的文殊骑狮铜像,周围铜壁上铸满了铜质小佛像,数一数,不多也不少,正好是一万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铜殿前置有五座铜塔,以五方排列,有两种说法,其一,这五座铜塔是隐合五台之数,因此这五座铜塔分别叫作东台塔、南台塔、西台塔、北台塔、中台塔。其二,这五座铜塔代表五个方位,即五方:东、南、西、北、中央。每座铜塔上分别铸有五个方位的佛,他们是:东方阿闽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据“五智五身”之说,这五座铜塔分别叫作:大圆镜智塔(东台塔)、平等性智塔(南台塔)、妙观察智塔(西台塔)、成所作智塔(北台塔)、法界体性智塔(中台塔)。五座铜塔,有两座铸于明代,有三座铸于清代。明代的两座铜塔是货真价实的铜塔,铸于清代的三座铜塔是包铜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铸的两座铜塔(东台塔和西台塔),次年完工,由本寺僧人胜活和尚建造,至今保存完好。这两座铜塔直径约二尺,高两丈余,自踵至顶十三层,每层各八面,均铸有佛像,小巧玲珑,无比精致,作为17世纪我国铸造艺术的代表作来看,它们的确无比精美。清朝铸的三座包铜塔已毁。1992年将已毁的南台塔和中台塔按原塔形补铸竣工。至1993年,式样各异、造型美观的五座铜塔又奇迹般地呈现在旅游者面前。这五座铜塔点缀在铜殿前,使这座铜殿显得更加壮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量殿里面有的是珍宝。这个坐像,好像是哪个大师的肉身似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座13层的玲珑木塔雕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无量殿往北,您能看到第五进千钵文殊殿、第六进铜殿和第七进藏经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千钵文殊殿。殿虽小,但供有五台山独一无二的的铜质“千钵殊”像。这尊明代铸造的文殊像,造型奇特,在全国同类艺术品中极为罕见,堪称珍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从元初就有藏传佛教高僧来此弘法布道,在明朝时就形成了青庙(汉传佛教寺院,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兼具的局面。近两千年佛教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孕育了五台山世界文殊信仰中心,成为了汉藏并存、诸宗竞秀的中国佛教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大广宗寺”。敕建是皇家出钱建造的,还没完工。是传说中的顺治出家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显通寺出来,过马路就是由赵朴初题字的殊像寺影壁,穿过影壁和牌楼,就来到殊像寺的脚下。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年)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殊像寺也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殊像寺塑有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像,不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寺庙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寺内最著名的建筑是文殊阁,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重檐九脊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文殊大殿上有康熙御匾“瑞相天然”和乾隆御匾“大圆镜智”,正中间塑有闻名遐尔的文殊骑狻猊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这就是传说中的“荞面头文殊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文殊像背面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塑像。寺庙观音历来都是脸朝南坐,而殊像寺的观音却面向北方,因此被称为“倒坐观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感兴趣的是,在后门外的影壁墙上画了一幅伏虎罗汉图,两旁还有一副对联:</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问观音为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b><b style="font-size:22px;">。其意也严肃,恨也深远。问的是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观音不愿回头普渡四方,恨的是凡夫俗子不肯抛却手中和心中的名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普化寺,创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位于台怀中心地庙集群区南二里处,坐落在清水河东侧山脚下。该寺地势平坦,布局整严对称,颇为雅致。殿建坐东向西,以中院为主,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吕祖阁,南北各有两层院落护持,形成五院并排,占地面积为一万五千八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一百余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寺前小照壁红色壁心上书有“普化禅寺”四个行书黄色大字,远远即可以看到,格外醒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普化寺原称玉皇庙、帝释宫,现存寺庙是于民国年间重建。这里的建筑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门上券口、格下槛墙、墀头角柱石和柱础等多有汉白玉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应为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一座寺庙,当为普化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普化寺虽然是五台山比较年轻的一座寺庙,但它地灵人杰,化导有方,僧才济济,高僧倍出。当代著名的佛学大师、法门龙象、翻译家法尊法师就是出家于该寺的一位僧人。他思想进步,爱国爱教,精通佛理,游刃于汉藏两种文字之间。他曾将《大毗婆娑论》、《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等汉文典籍译成藏文;又将《藏文辞典》、《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辨了不了义论》、《现观庄严论》、《辨法性沦》、《四百论颂》、《入中论略解》、《俱舍论力释》、《菩提灯论》、《释量论》、《释量论略解》、《集量论略解》等藏文经典译成汉文,为沟通汉藏文化,弘法利生,贡献了毕生精力。继一代佛学大师法尊法师之后,普化寺又来了一位爱庙如家的“修庙迷”、慈悲为怀的“神医僧”__藏明和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三佛殿后面的山坡上,是一座建于2000年的新佛殿名为“卧佛殿”。殿内塑有一尊重达1.5吨的铜质贴金卧姿佛像,面容秀美,卧态安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天正好有户大户人家在做法事,我拍照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以它特有的魅力,闪烁着民族文化的耀眼光芒 。用诗句来抒发对它的赞美: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如此惊艳的美景,让人进入梦境一般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小照壁背后的大照壁为普化寺的一大亮点,是五台山数一数二的照壁杰作。这座大照壁长达15.6米,是五台山诸多照壁中最长的一座。我国中原地区传统照壁的样式一般有“一”字形和“八”字形两种,尤以“一”字行居多,而眼前的照壁却是云南白族地区比较常见的“三滴水”样式,即中间高两侧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正面壁心嵌有三幅圆形石雕,中间一幅为“福禄寿三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右边一幅为“渭水求贤”。“渭水求贤”说的是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左边一幅为“文王<span class="ql-cursor">别</span>子”。“文王别子”说的是周文王被自己的第一百个儿子雷震子搭救后父子分别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照壁基座和壁身由砖石砌筑而成,顶部为砖雕仿木屋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来到一个广场,我在寿和福石刻处留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有来旅游的、有来拜佛求平安的、还有的是来求发财的,各取所需,满意而归,这可能就是佛门普渡众生的写照,不管是旅游还是朝拜,反正我们都很快乐的结束了这次《晋陕深度游》的旅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