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协和医院进修见闻——品茗篇10/1-10/31

Dr.谢宏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经》陆羽 说起福建的茶,本地人一脸的自豪,可以有聊不完的话题!作为有着一千多年制茶历史的产茶大省,福建是青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十大名茶排行榜中,占据着三分之一的数量,确实有着傲人的资本。今天,一起来品下福建这杯充满着浓浓历史香味的茗茶。<br><br>“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唐代茶学家陆羽在《茶经》上首次阐释了茶的来源。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最早的茶来自云贵深山的古树茶,后经开枝散叶,传至楚湘地区,再传到江浙粤赣闽地区,最后北移淮河流域,从而形成今日中国核心产茶区。<div><br>穿越茫茫历史长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随时代变迁而改变,肇始于先秦两汉,兴盛于唐宋,名满天下于近现代,不得不说,现代人手捧一杯香气馥郁的茶,都可以于指尖感受历史的脉脉温度。</div><div><br>福建作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约在北纬23°与28°之间,气候温和湿润,光照、降雨充沛,全省80%左右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河谷、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形成了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环境。</div><div><br>根据制茶焙火工艺不同,茶分绿、黄、白、青、红、黑茶,呈现的颜色各异,口味层次也是丰富多样。其中青茶描述的就是乌龙茶,而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的代名词,有绿茶的清香,也有红茶的浓郁。</div><div><br>乌龙茶种类繁多,目前主要产区有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其中福建是乌龙茶发源地,也是其精制技术的诞生地。先天有优势,但后期茶叶的精加工和销售,却是一代代茶人人为不断努力的结果。</div><div><br>乌龙茶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青、烘焙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茶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形成一杯口味丰富多元的的精品乌龙茶。</div><div><br>福建乌龙茶分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是闽北乌龙的代表,铁观音、奇兰、闽南水仙、永春佛手等是闽南乌龙的代表。</div> 其中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一南一北,作为福建两大乌龙茶当之无愧代表,一时瑜亮,冠绝古今,蜚声中外。<div><br>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将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与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后来各种评选机构,条件严苛不一,但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都没有跌出过前十名单!这是大众对两种福建名茶最好的礼赞!</div><div><br>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其叶形椭圆,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嫩芽紫红色,素有“红芽歪尾桃”的美称。</div><div><br>铁观音因其独特的观音韵,颜色翠绿,汤水清澈,清香雅致,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div><div><br>其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div>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岩韵,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穷,岩骨花香是其独有的品质特征,同样也是中国乌龙茶中之翘楚。<div><br>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所谓“正岩”是指在九曲溪内生长环境好的山岩,“三坑两涧”(即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是正岩产区的代表。半岩是指在武夷山风景区内,但并不在核心景区的部分。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div><div><br>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当属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誉。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具有香气馥郁、带有兰花香的突出品质,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div><div><br>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div><div><br>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不仅提升了武夷山的知名度,同时也开启了武夷大红袍在茶类品牌中突围的序幕。</div> 除了以上两种极具代表性乌龙茶类外,福建还是白茶和红茶的诞生地。<div><br>白茶做为最近流行起来的一种茶类,像一匹黑马,曝光度一路飙升,闯入大众的视野,受到许多茶友的青睐,喝白茶、收藏白茶更是成为了茶圈的流行趋势,甚至把它和健康划上等号。<br>白茶包括寿眉,牡丹和白毫银针。其中以白毫银针最为珍贵,白毫银针产自福鼎、柘荣、政和、松溪等地,但以福鼎高山白茶最为突出,创制于1796年,因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素有茶中“美女”之称,白毫银针茶汤滋味清甜,茶汤鲜美,汤感淳和,花香清雅、毫香馥郁,常饮具有退热祛暑的功效。<br><br>白茶越陈越好喝,越陈滋味越醇厚,“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陈放多年的白茶会散发出阵阵药香、枣香,是其它茶叶所不具备的独特香气。<br><br></div> 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桐木关地区)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正山”含有正统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div><br>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随即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br><br>其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所以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茶汤呈深琥珀色,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2005年,村民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出金骏眉,更是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中国红茶的复兴。</div> 作为福州市花茉莉花,也被用来和茶拼配,做成了享誉大江南北的茉莉花茶。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优质的茉莉花茶具有干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 穿行在福州大街小巷,不管是闹市区,还是公园里弄,各种茶室鳞次栉比,装修古香古色,假山流水,意境悠远,桌上茶器玲珑精巧,摆放有序,展柜上茶类琳琅满目,商品包装精致典雅,有种让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感觉。茶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生活,生活中离不开茶,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以茶旅游、茶文化、茶包装等配套的茶产业集群。<div><br>“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通过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给平凡生活以点缀,给喧哗心灵以平静,让人有停下来沉思的时间。<br><br>正如记录片《茶 · 一片树叶的故事》所描述的:”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经历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人生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br><br>愿你我生活中都有一杯茶的时间;<br><br>不慌不忙,处事安然;<br><br>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