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紫禁城——北京博物馆通票专属福利

枫白

<h3> 十月,秋意渐浓:红叶、绿叶、黄叶,交相辉映;银杏、石榴、菊花,争奇斗艳。沿中轴线行走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感受紫禁城秋天的美,古老而浪漫,让人沉醉!<br>  北京博物馆通票特别组织专场答谢活动,并由前故宫博物院优秀志愿者朱宏担任讲解老师。为热爱博物馆、支持北京博物馆通票的博友们提供深入了解故宫的机会,开启了一场古香古色的赏秋之旅。<br>  <br></h3> <h3>  曾经年轻。</h3> <h3> 从40多年前来北京读书到后来带铁蛋帝都游、及退休后这几年,故宫也去过几次。印象中只有很大、建筑很多,三大殿,东西六宫等都参观过;相关的纪录片、电视也没少看,许多知识却是边接收边忘记,远不如现场有人深入讲解更爽的啦!<br>  朱老师一把年纪,却精神抖擞、声音洪亮,一路三个半小时讲解下来,没有喝一口水,相比之下,跟着听的我等已经累惨了,看展绝对是个力气活。<br>  断断续续地记录下一些新的收获:<br>——最高等级的六抺头:抹头是槅扇与槛窗扇上不可缺少的横向构件。因槅扇与槛窗较高并经常开启,为防止开榫或变形设抹头予以加固。抹头的位置及样式的变化还可使槅扇与槛窗增加美观效果。</h3> <h3>——中国唯一的双重四隅: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隅之制”。“四隅之制”是《周礼・考工记》中高等级建筑的一种做法,后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称四隅为“地维”或“四维”,即“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其理论依据是“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古代建筑运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见。据记载,唐代大明宫麟德殿、北宋东京汴梁宫城、宋代山西汾阴后土庙是有角楼的。现存的山东泰安岱庙、北京紫禁城有角楼。紫禁城不仅城隅有角楼,在外朝三大殿院四角的还设有崇楼,其建筑形制很高。崇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装修为三交六椀菱花窗,在勘查其隐蔽部位时还发现,该建筑在早期为龙草和玺彩画。</h3> <h3>——三交六椀:“三交六椀”菱花样式图案,象征正统的国家政权,内涵天地,寓意四方,是寓意天地之交而生万物的一种符号。</h3> <h3>——太和殿平台上的祥瑞:龙头龙爪龟。</h3> <h3>——云龙大石雕,雕刻的是云纹回护海水江崖。</h3> <h3>——中左门:清初时八王议政的场所。</h3> <h3>——清朝的军机处。</h3> <h3>——乾清门的八字墙:康熙的御门听政改到了乾清门。</h3> <h3>——南书房:皇上的书房;南书房行走 ,曾国藩曾任过的职位。</h3> <h3>——日精门旁边的上书房:皇子们读书的地方;皇子们早上4点开始学习,全年只有春节休息半天。</h3> <h3>——乾清宫殿前的万寿灯灯座,天灯,万寿灯。</h3> <h3>——交泰殿开始有凤出现:龙凤和玺彩画。</h3> <h3>——坤宁宫的门是板门,而非隔扇门。屋里有三口大锅,煮白肉,王公们吃白煮肉,没有盐,为的是让他们记得当年四处征战打天下的辛苦生活。</h3> <h3>——宫女们住的小房子。</h3> <h3>——诸葛拜北斗石。<br> 诸葛拜北斗石是一块水冲画石,含砾石英岩。巧妙之处是氧化铁与砾石自然形成了一个人物揖拜北斗七星的图案。<br>  整块石头圆滑饱满,人物位于石体左侧,头戴纶巾,宽袍大袖,双手作揖,似一位得道的老人在拜天。在人物右侧,形成了一条深褐色的宽幅图案,如夜空,中间的砾石恰好如北斗七星排列点缀。<br>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善观星相,运筹帷幄。相传诸葛亮是天上文曲星下凡,紫微星是皇家星宿,皇宫崇尚佛道一体,遂命此石为“诸葛拜北斗”。<br></h3> <h3>——镇水位。正对着宣武门的位置上,石雕中的龙在波涛中,而在旁边的石雕上面的龙都是在花草中。</h3> <h3>——盝顶宝瓶。</h3> <h3>御花园有些景色没有拍照。</h3> <h3>  坤宁门左右有两棵很古老的楸树,因为它的花呈紫红色,寓意“紫气东来”,被崇信道教的嘉靖帝所喜爱,他入主紫禁城时,便种植了此树。每到春末夏初盛开时,这里紫气一片。</h3> <h3>  春夏秋冬亭:御花园的四个亭子分别是万春亭(春天)、浮碧亭(夏天)、千秋亭(秋天)、澄瑞亭(冬天)。</h3> <h3>  乾西二所崇华宫,宝亲王府;漱芳斋密室。<br></h3> <h3>  再次感谢博物达人,感谢朱老师。</h3> <h3>  给认真记录的自己点赞!呵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