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天高云淡,一袭黄叶,在这秋阳融融的时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span>二分语文组的家人们齐聚线上,积极参加由洛阳市教研室组织的线上语文教研活动——“洛阳市2022年文言文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由张园园老师主持。共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两节研讨</span>课例展示,评课及微讲座。第二时段由洛阳市教研室朱爽老师做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时段:研讨课 <p class="ql-block"> 高新区希望路小学的麻洛单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整节课目标设定紧扣课标,设计巧妙,独具匠心。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朗读教学贯穿始终,有层次,有梯度,有指导。合作探究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涧西区教研室张俊娜老师以《杨氏之子》为例进行课例点评并做微讲座《文言文教学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张老师由“素养”一词谈起,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杨氏之子》一课中的呈现进行精彩的分析和点评。</p> <p class="ql-block"> 西工区唐工西路小学张园园老师执教《伯牙鼓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环节简洁。整节课老师语言简洁流畅,基于学生学情进行调控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理解“知音”,通过三读,学生读懂了文本,读懂了知音,教学中张老师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又能给予学生关照与支持。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p> <p class="ql-block"> 西工区教体局教研室王小敏老师对《伯牙鼓琴》一课进行点评并做微讲座《言文统一 言意兼得》。王老师指出,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是上好课的根本,同时从文言文教学价值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在2022版课标中的体现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分析。针对《伯牙鼓琴》一课,从“关注文体,以读为本;关注思维,层层进阶;关注生本,学为中心。”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将其与课标中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阐述进行一一呈现。王老师还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基于文言文体,聚焦语文要素,关照学习方式,传承中华文化,唯此才能真正实现言文统一,言意兼得。</p> 第二时段:专家讲座 <p class="ql-block"> 洛阳市中小学教研室朱爽老师做专题讲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建议》。朱老师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展开,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给予老师们高屋建瓴的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课标</span>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主题,有利于中华人文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span>朱老师首先带着大家梳理了古诗文在统编教材中的编排,<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统编教材中将传统文化分布在课文、日积月累、综合性学习、书写提示、阅读链接等板块中,古诗文在统编教材低、中、高段中均以梯度编排,逐层递进的方式呈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针对传统文化主题在教材中的具体学习要求,朱老师进一步详细梳理,针对不同年级对文言文的教学给出具体建议。朱老师认为朗读对文言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朗读方式,关注学情必要也很重要。文言文教学还要关注思维训练,重在感悟文言表达的智慧</span>审美鉴赏也不可忽视,重点把握想象文言的留白。最后,朱老师指出我们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p> 所思所悟 <p class="ql-block"> <b>挖掘文本内涵 提升思维品质</b></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组 潘清清</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文言文教学线上研讨会,三个半小时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让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麻洛单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与张园园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两个课例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小学高段的文言文,我也都执教过。在观课时,我总在回想自己当时是如何上的,两位老师的哪些做法,哪些自己践行过,哪些自己可以借鉴吸收。学生处在五、六年级,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有所积累的,所以两位老师的课例上都充分尊重了学情,在课堂上进退有度,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之中,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思维品质逐步得到了提升。所以,文言文教学并不是只做到“会读、会背、理解文意”就行了,而是要实现一个从“语言”到“思维”的进阶。</p><p class="ql-block"> 张俊娜、王小敏老师的评课,以及朱爽老师的讲座,带我们一步步我们进行纵深思考:小学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到底该怎么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怎么让学生很好地去吸收、传承,从而化为自己的文化底蕴?朱爽老师提出了三个教学建议: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思维训练,带领学生开展审美鉴赏,一步步让学生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文言文教学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b>让书声别有洞天</b></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组 臧君丽</p><p class="ql-block"> 浓浓语文味,悠悠古文情。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一个不易攻破的难点,今天下午别样的线上研讨学习方式,让我有了别样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篇幅小但意境深远,它如美酒,有韵味,醇香,读进去便别有洞天。涧西区麻洛丹老师讲授的《杨氏之子》一课教学流畅,设计独具匠心,整节课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读中品味文言文语言的凝练之美,体会人物特点,带领学生读出了浓浓的文言味儿。</p><p class="ql-block"> 一是读出了文言之韵。麻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时注重关注通假字、生僻字及多音字的正确朗读,在让学生做到正确断句,注意文言文句子中的合理停顿时,麻老师让学生思考在此处停顿的原因,并适时进行总结:在人物后稍作停顿就能正确断句;根据意思判断也能做出正确停顿。在此麻老师没有直接画出停顿符号让学生去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感受文言文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二是读出了文言之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麻老师设计的读有层次有梯度,由自读提出疑问,到再读读得凝练,再到读出聪惠之处,润物细无声地帮孩子理解了文义,学会了读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探究,在字里行间品语言,品人物,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尽现。</p><p class="ql-block"> 麻洛丹老师的巧妙构思,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文言文,正是我应该向其学习的地方。朱爽老师的讲座也让我更加坚定: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尽早积累这些宝贵的财富,找到适合学生与文言文对话的有效途径,探索精准的教学策略,增强其文化自信,是我们在以后文言文教学中的目标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b>古韵生香,研在路上</b></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组 孙利娜</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下午有机会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以文言文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杨氏之子》是麻洛单老师带来的一个课例。课堂上,麻老师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借助学过的话理解课文的意思,使学生在已知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用新的一些学习策略和学习手段去学习这篇新的文章。这样的设计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穿插和新旧方法的传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本节课上麻老师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有指导的朗读训练,同学们把这篇文章读得越来越自信,最后流畅地读出没有标点的版本。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持续、有梯度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去积累梳理文言词汇,去提升文言语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最后教研室朱老师指出,文言文朗读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能让我们深入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课标中需要孩子们提升的核心素养,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内容。是的,文言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印记,教好这一部分,就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去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文化的自信。语文教学不仅是在教语言、实践语言,还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自信。今天的教研为我们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方法策略,指引了方向,同时也让我们对文言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b>关注文言文 联通古与今</b></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 张伟娟</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人与古语的智慧凝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中,传递着博大深远的文化气息。云端与成长相逢,我有幸观摩《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两节文言文教学课。结合张俊娜老师、王小敏老师的评课、微讲座和朱爽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思路。</p><p class="ql-block"> 1.充分朗读,读中悟义,读中悟情。在《杨氏之子》《伯牙鼓琴》两节课中,两位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示范,学生能够自己读通的就自己读,自己能悟到的就自己悟,教师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朗读和思考的时间,哪怕是一个字的音,一个词的意思,老师都不急于告知答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朗读,以读代教,文言文中的奥秘在学生的朗读与思索中揭开。</p><p class="ql-block"> 2.学会方法比知道答案更可贵。文言文虽然与我们现代的文章有所不同,但只要找对了方法就可以轻松理解。借助注释、工具书、猜测意思把短文读顺畅;结合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回顾已有知识、补充省略成分等方法把短文读明白;在层层提问和知识拓展中挖掘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文言文教学,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挖掘文言文教学的奥秘,不仅要教出文言文中的“意”,还要教出文言文中的“情”。</p> <p class="ql-block"><b> 学习文言教学方法 汲取线上教研精华</b></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组 宋丽珂 </p><p class="ql-block"> 疫情之下,我们无法相遇;云端之上,我们初心不忘。10月31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由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举办的线上教研——洛阳市2022年文言文教学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研讨会上,我们聆听了来自高新区希望路小学麻洛单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杨氏之子》和唐宫西路小学张园园老师的文言文教学《伯牙鼓琴》。两位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方法和才情,让我们深感佩服。两位老师围绕语文新课标的核心要素,结合文言文的教学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整节课学生都在语言表达中展示出文化自信、思维提升、审美创造。麻洛单老师在学生读准、读通(多种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懂,去理解杨氏之子的“甚聪慧”。如果没有深读,杨氏子的“反应快、有礼貌、答得妙”的君子智慧孩子们是体会不到的;如果没有深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待客之礼、待客之道怎么去传承?于我印象很深的还有麻老师在结尾设计的留白,给了孩子们很多的想象空间,孩子们的补白也是无限精彩,也更增添了文言文的意味和趣味。张园园老师的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句子读懂了知音”更是把大家在深读的基础上带入了对文本的理解上。“知音、知志、知心”的凝练总结让我们感受到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最高标准的友谊。于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张老师的“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不复鼓,你觉得可惜吗?”把学生指引向思维拓展的高阶。“深读、精问、拓展”两位老师于简洁中见繁华,于扎实中显精彩。</p><p class="ql-block"> 两节课例展示学习中还穿插学习了来自涧西区教研员张俊娜、西工区教研员王小敏老师的微报告。两位教研员老师结合2022新课标在两节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的落实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建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忠言,也敲响着我们教学的警钟。洛阳市语文教研员朱爽老师带我们梳理了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形式,精心梳理了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同时从“知识教学、思维训练、审美鉴赏”几个维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教学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阶段的教学落实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两位优秀老师的课例和领导的报告也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深耕。</p> <p class="ql-block"> <b>古文厚教培素养</b></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 李茜茜</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内涵深刻,意境高远,短短几字,寥寥数语,饱含着丰富的哲理,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课例和评课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麻老师《杨氏之子》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再到“关注人物”最后“关注对话”。麻老师还指导学生回顾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借助插图),借助方法去学习,一步步走进文本的深处去理解文本,品味人物形象。麻老师还通过创设自主探究活动,以问题驱动,让学生们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去寻找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现在哪里?课堂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学生们妙语连珠为文章加结尾,能够看出孩子们已经读懂了文本。最后麻老师还出示了篆书版的《杨氏之子》,即便是不认识字,但孩子们在朗读中、理解中,对文本也熟能成诵了。</p><p class="ql-block"> 在教研员的评课中,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对这节课进行了解读。作为一篇文言文,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植入中华优秀传统,在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这种情感,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课堂中学生们精彩的展示,也无形地发展了他的思维能力。文章本身的语言的凝练之美和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设计让学生们的文言文语感逐步形成,而语言运用作为基础,也在一步步训练中扎实生成。</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教研都是丰盈充实的。让我们抓住居家静学的契机,通过线上教研向优秀的老师、专家学习,丰富自己,待到山海无恙,再沐风前行,携手逐梦。 </p> <p class="ql-block">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自奋蹄。同心悦,众行远。今天的学习一定会让老师们心中常驻暖阳,努力向美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