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上博七•武王践阵》竹简学后记

楚石

2022年10月29日上午在网上看到 《楚简的书法学意义》文章中有一楚简字帖,此简字非常特别,主要是体现在用笔上,观察这些字迹的起笔,它们多数都有一个顿笔动作,筑笔而运腕。 短撇,如“之、仁头上的一撇,重按转笔而发力并轻提。 短撇犹如点,武字中间的一点,这是许多楚简中是没有的,这点非常生动。 正是这厚重点画和瘦劲的竖笔画,给这支简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横画,笔触较轻起笔,也就是将笔锋轻按下去,然后加重铺毫,收笔处也会保持笔锋的下按动作,或轻提。如:”之字底下一横,不字上面的一横,王字的三横。 左弧横如心字底,重按而轻提后,右转按笔而行。 口日字形的上下弧笔,均为轻重轻过程,竖笔如“荤、王、仁字中间一笔长竖,均为瘦劲坚挺。 得、及两字中的又字部,上部叉形重轻重,弧竖笔轻而挺劲。 横画结束处,由于行笔速度稍快,会拖出一个小弯折,其实就是一个连带动作,这个是手的自然运动轨迹而带出来的。这些用笔特征,在后来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当中,都能很容易运用到。 结字左倾中间紧凑,四周空灵,用墨点画如行书有轻重,全篇字迹灵动,生机勃勃。 这支竹简的用笔用墨和字形在郭店楚简中是少见的,只有在《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中找。<br> 2022年10月30日早上,我从竹简上文字中译出为; “不仁以得之,仁以守之,其辇主世,不仁以得之,不仁以守之,及于身武王虽之恐婴为”。用此文字在网上查。还查不到,关键是竹简中有关键字不认识。于是又在郭店楚简中找出老子本找出不认识的字来。果然,不出所料,在老子19面中找出了一个“兽”字,与此简相近,兽“字又与”守“字通。于是用兽字放在内容中,再一查,就出现了《上博七•武王践阵》与《大戴礼记》文章中载......<br>【 简本】仁以得之,仁以守之,其簟(运)百【世】。不仁以得之,仁以守之,其簟(运)十世。不仁以得之,不仁以守之,及于身。(简 4-5)<br> 可是此一简中释文不全,于是又来查找《上博七•武王践阵》全文。<br> 其中【簡4】;“不憙(仁)司(以)學(得)之,盘(仁)曰(以)獸(守)之,亓(其)簫(運)十碟(世);不憙(仁)日(以)辱(得)之,不憙(仁)日(以)獸(守)之,及於身。”武王寵(聞)之志(恐)賬(懼)。為 ”<br> 我识文“不仁以得之,仁以守之,其辇主世,不仁以得之,不仁以守之,及于身,武王虽之恐婴为”。其中:(“簟”、“簫”,)与字形不符,“荤”为最准确,“荤”音和义“运”通。其中“宠、赈”不认识。<br><br> 2022年11月1日早上,再查字典,整支竹简内容为:“不仁以得之,仁以兽(守)之,其荤(运)主世,不仁以得之,不仁以兽(守)之,及于身,武王闻之恐懼为”。<div> 学习资料,能查证的自己一定要再查一次,网上的东西不一定准确,尤其是篆书和楚简。</div> 只有查出竹简内容的来历,才能去购此全篇竹简内容来练习。可是,在网上还没有看到它的单行本,《上海博物馆藏竹简》之七的书太贵,六百元一本。为什么不能象《郭店楚墓竹简》那样一套十五本的单行本呢,便于大众学习和欣赏楚简书法。毕竟研究楚简内容的事是由少数专家去做,书法是大众的事。<br> 我让儿子购一本时,儿子说,你先把郭店楚简看完再说。按说,道理是对的。书是有参考价值,见多才能识广。尤其是看到自己喜爱的楚简,怎么也舍弃不了的,到时先购一本再说。<br> 目前我看到的楚简不少。真正书写意味浓的还是这《上博七•武王践阵》我只看到其中一支竹简的用笔和结体,还有就是《性自命出》、《尊德义》等,但它们缺乏《上博七•武王践阵》中的“点”画。<br> 其实,楚简书法的用笔比起行楷书要简单得多,书写也迅速快捷得多,结体也要流畅得多。那是因为楚简只横竖撇点笔,而行楷书是八法,八八六十四法。结构上楚简随意性大,体势左倚,没有一笔不是动起来的,而行楷书结构就严格得多。 一支《上博七•武王践阵》竹简学后记<br>短撇似点落苍穹,竖作撇来不居中。<div>弧如弯弓弦绷紧。横似扁担两头冲。<br>凌空筑笔翻腕出,轻按气贯似长虹。</div><div>长扁字形象珠跳,回首整篇尽从容。<br>柯树勋2022年10月31日夜于武汉青山碧宛花园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