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南关村

耗子阎王

<p class="ql-block"> 提起南关村,阳原人耳熟能详,它虽没有开阳村那么炫耀史册,开阳原县村庄之先河,也没有揣骨疃村那么人文荟萃,闻名遐迩。但是,真正了解阳原的人,真正懂得阳原的人,都会认为它是阳原村庄里面的一个独特标杆,它以全县村庄中绝无仅有的“两个唯一”而独树一帜。唯一一个连续三朝(辽金元)州治和县治地,唯一一个连续三代(明清民国)郭城地。</p><p class="ql-block"> 据《察哈尔通志》记载,今西城南关"本弘州旧城,辽统和中(983年~1012年)建,金元因之。”也就是说南关村始建于辽,是辽代弘州州治和永宁县县治,金元两代的弘州州治和襄阴县县治。明天顺四年(1460年)筑顺圣川西城,南关成为了明宣府镇南路长城的路城——顺圣川西城的郭城。清康熙32年(1693年)设置西宁县后,南关又成为了西宁县城的郭城。 民国2年(1913年)恢复汉代县名阳原县后,南关依然是阳原县城的郭城。</p><p class="ql-block"> 南关村,辽属西京道大同府,金属西京路,元属中书省大同路。明初为京师宣府左卫地,后属宣府镇南路,直隶于万全都指挥使司(治今宣化)。清属直隶省宣化府,民国初期属直隶省口北道(治今宣化),民国17年(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民国18年(1929年)归属察哈尔省。抗日战争时期,属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察南政厅(1944年改为宣化省)。1945年2月,属我党领导的天阳工委一区。1945年10月1日阳原县第一次解放后,属一区。1946年我军战略性撤离阳原县后,11月间,被傅作义暂三军占领。1948年3月25日,阳原县第二次解放后,属城关区。1956年,属西城镇。1958年属西城公社,称南关大队。1965年5月,属西城镇公社,称南关大队。1979年后,属西城镇,称南关村至今。人民公社时期,南关大队辖13个生产队,董家湾自然村归属在南门外的第13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南关村位于西城镇,是镇城内的五个行政村之一。北依城内村,东北与东关村相接,东与水泉村为邻,东南与西目连村接壤,西北与西关村毗连,西南与南洼村交界。旧时的弘州城有卧牛城之说,南关村恰处在牛头的显著位置之上。南关村下辖一个位于村东南的自然村董家湾,清乾隆45年(1780年),董姓人首先来此定居,因地处沟湾,故名董家湾。南关村处在北纬40°6′48",东经114°6′55"。属山前丘陵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全村拥有耕地3745亩,其中水浇地2245亩,退耕还林地410亩。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干旱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风沙多,升温快。夏季炎热而短促,多雷雨天气。秋季天气晴朗,凉爽湿润,降温快。冬季漫长寒冷,西北风凛冽。年均气温7.5℃,一月气温-11℃,七月气温22.9℃。年降水量372mm左右,无霜期约136天。春旱、霜冻和冰雹为主要灾害性天气。南关村距离北京市280公里,距离张家口市140公里,距离大同市78公里。村内有109国道和宣大高速公路穿过,交通便捷。</p> <p class="ql-block"> 老南关作为西城最早的郭城,其主要街巷呈“丰”字形布局,即南北走向总长为245米的南关街为一竖,三横为东西走向的、分布在南关街两旁的六条街巷。这六条街巷由北往南依次为东夹墙巷和西夹墙巷,这两条巷子最长,总共为432米。中间是东壕巷和西壕巷,这两个巷子口南北略有错位,西壕巷偏南,东壕巷偏北。最南边是东关门街和西关门街,文革时期一度改称向阳东街和向阳西街。这两条街的尽头过去都有小型城门,也称作便门,城门上建有城楼。后由于频仍的兵燹战事遭到极大破坏,解放后全部拆除。东西城墙下皆有顺城墙的南北走向的小路通达西城的南城墙下,当地方言称做"城黑廊”。东关门街路南由西向东依次有小南场和大南场两条南北走向的大巷子,路北有一条巷子叫水国庙巷,因巷口西侧建有水国庙而得名。文革时期一度改称耕耘巷。</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东关门外、西关门外以及原南关南城墙外(当时人们称南关的南城墙为围墙)全部建成了砖砌墙瓦盖顶的新式民居,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同时也形成了纵横交织、数量众多的新街巷,这些新街巷依托着错落有致的院落,实现了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 庙宇包含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一种深深的精神寄托,在生产力十分底下的时候,善良无助的农民无不把希望寄托在各个神灵身上,由此各种庙宇应运而生。南关村在旧时也有数量众多的庙宇。西关门街中部的路北建有玄帝庙一座,解放初曾作为南关小学的校舍,南关小学迁至东关门街路北的郭家大院后,这里又做为南关大队的办公地。</p><p class="ql-block"> 玄帝庙又称真武庙,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经中称之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系道教尊奉的执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真武大帝的诞辰是三月初三。他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在全国影响极大,民间信仰尤为普遍。</p><p class="ql-block"> 东、西夹墙巷口路北各有一座关帝庙,在西城南门瓮城两侧对称分布,如此近距离的建两座关帝庙,实属罕见。关帝庙也称老爷庙或武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兴建的庙宇。而关帝之称来自于明代皇帝给予关羽的“关圣帝君”封号。关帝庙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座关帝庙,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p><p class="ql-block"> 东夹墙巷路北的第二座庙宇是观音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的西方三圣之一。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所以称观世音。</p><p class="ql-block"> 东夹墙巷路北的第三座庙宇是龙王庙,庙内供奉龙王龙母和四海龙王等诸神,每逢久旱不雨时,人们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赐福人间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东关门街路北建有一座水国庙,它与东夹墙巷路北的龙王庙南北相对,而作用却恰恰相反。祈雨时,人们去龙王庙烧香磕头,希望龙王让雨水把所有干旱的田地滋润。而当雨水多了或不需要雨水的时候,人们都要到水国庙里面给水国的龙王爷磕头上香,祈求龙王爷开恩收起雨水,避免田地水涝或趁着无雨的好天气把成熟的庄稼收割回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县标准计量局曾占用水国庙遗址建房办公。</p><p class="ql-block"> 南门外还有著名的永安寺,建于金代。明正德5年(1510年)重修;清顺治5年(1648年)邑人李濬又重修并增建藏经楼。1930年,庙宇已圮毁,乡村师范学校设于此。</p><p class="ql-block"> 南门外还有朝阳庵、千佛寺和小观音殿等庙宇,东北角的城墙上还建有小型的五道庙。东关门街东部路北建有神龛,俗称“神亭",对应的路南建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楼,解放后拆除,戏楼遗址后被第十一生产队占用。</p><p class="ql-block"> 现在,所提到的这些个庙宇已无一砖一瓦的遗存,踪迹难觅了,就连有关的文字记载也难以找寻。但这些曾经存在于南关土地上的庙宇是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深深回忆和对南关悠久历史文化的深深眷恋。</p> <p class="ql-block">  在南关东壕巷(也称胶泥圪洞巷)东侧,有一个巨大的坑塘,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雨水汇集于此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塘,水塘底部是黏性十足的胶泥,其实就是泥河湾古湖的湖底沉积层。孩童们把湿润的胶泥挖来用月饼模子拓出和提奖娃娃一样大小的泥人玩耍,或者用胶泥捏塑成形态各异的人物和动物。胶泥中还存有大量的五颜六色的淡水蚌壳,或单片,或合体。人们俗称“海螺板儿”。“海螺板儿"也是孩童们十分喜爱的重要玩具,几乎人人都会有一大堆。由于坑塘盛产胶泥,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做胶泥圪洞。胶泥圪洞的周围生长有茂密翠绿的芨芨草,一簇簇长势极伟岸、极强劲的芨芨草给水波荡漾的胶泥圪洞平添了几多情调,几多妩媚。这里夏天是孩童们凫水捉蜻蜓的理想场所,冬天更是溜冰划冰船的绝佳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端端的城区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一个坑塘呢?这是当年夯筑城墙时就地取土留下的遗迹。依据当时的筑城条件,不可能远距离的去运输筑城所需的土方,只能就地采挖,这样也不失为一种最节省人力物力、高效便捷的取土方法。同样性质的坑塘在西壕巷口北侧也有一个,不过比胶泥圪洞的体量要小许多倍。同等规模的坑塘在北关东南部紧邻西城北城墙处也有一个,与胶泥圪洞形成北南遥相呼应之势。现在的胶泥圪洞已经没有了水,更没有了昔日的状貌,北部被人为的填高了许多,盖了新式民居,仅剩南部一小块坑塘在苟延残喘,面积仅有原先的八分之一,而且多年积攒的淤泥和垃圾抬升了它的高度。曾经有水有胶泥有芨芨草的胜景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至1959年4月县里面建设了位于南关村南部的南河水库,这是建国以来县城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为建设水库还将南门外位于水库北岸的居民进行了移民搬迁,他们都是第13生产队的社员,在其他生产队中得到了妥善安置,达到了安居和乐业。南河水库建成后的库容达20.2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800亩。当年国家投资0.7万元,自筹资金0.5万元,在施工人员历时一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建成后的水库具有养鱼、灌溉和防洪等多种功能。另外,在水库北岸配套建有繁殖鱼苗的十几个大坑塘,当时人们叫“养鱼池”。养鱼池工作人员的办公用房就建在永安寺遗址上。</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南河水库风光旖旎,环境优美,西面是一条不舍昼夜潺潺而来的沙河,它发源于海子堰北部的老龙湾,中间又汇入了海子堰的泉水,是南河水库的最主要水源。河两岸是开满鲜花的草坪,草坪上放牧着生产队成群的羊。草坪北部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那时候的南关人能吃到自己土地上生产的优质大米。站在水库大坝上放眼望去,水库的水清澈洁净,水面就像一面大镜子,又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南关大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上会不间断地跳动起粼粼的光斑,水里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岸边树木小草那鲜嫩的翠绿,映出了羊群嬉戏吃草的憨态……这般宛如江南水乡的生动画卷和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景致已经成为了过往,湮没在了岁月的长河中,唯一不变的是南关人对南河水库的眷恋和情感。</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县里面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决定把废弃多年,已经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南河水库改造成为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在园区内实施了大面积生态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和园区道路建设工程。配套建设了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安全防护栏、景观灯、垃圾箱和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种植了大量的乔、灌木;湖中种植了芦苇等水生植物,并且养殖了鲤鱼、鸭、鹅等动物。公园内建在原南关第九生产队打谷场上的和谐塔成为了阳原县的地标建筑。在塔的四周安装有众多的夜景照明灯,每当夜幕降临,巍巍耸立的和谐塔在灯光的映照下,更加流光溢彩,绚丽夺目。新建的沿湖临水木栈道让游人更加贴近水面,更加亲近自然。尤其是几处玻璃栈道,更让人情趣倍增,流连忘返。园内林荫小径纵横交织,依湖建路,湖水荡漾,鱼翔浅底。四周垂柳依依,芳草青青,空气清新,静谧恬淡。</p><p class="ql-block"> 由南河水库改造而来的南湖公园是阳原县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公园,占地面积371504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260795平方米,绿化率达到70%以上。公园分为湿地景观区、休闲运动区和生态观赏区,是一座融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大型湿地公园。它恰似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南关村南部,“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别样景色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灵气。</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勇敢坚毅的一代代南关人,在这里战天斗地,生息繁衍。他们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不断开发建设着这方厚重的热土。说不清有多少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你方唱罢我登场。岁月和生命的年轮,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明显、生态地位独特、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留下了多少无人知晓的陈年旧迹。</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无穷尽,陈年旧事不再来。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眸旧岁、怀念旧事、梳理那些曾经的峥嵘岁月,讲述那些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艰辛历程,最质朴的一个心愿,就是留住一点我们的家乡记忆,给后人和那些奔赴他乡的南关人,留住一点内心深处永远不能抹去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现今的南关村,已经旧貌换新颜,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将更是锦上添花。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南关人,必将在新社会里新征程上,描绘出更加壮美瑰丽的新画卷,也一定会有更多的文人墨客浓墨重彩地写出更多更好的南关村的新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