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方案,落实数学素养

成外附小西宸学校数学组

为更好地领会和贯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版课程方案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切实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成外附小西宸学校全体数学教师于2022年10月31日下午认真学习了杨薪意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专题讲座。 杨薪意老师认为本次修订是国家课程教学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素养的落实。根据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标也有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功能;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围绕“素养导向,让素养渗进课堂”杨薪意老师分别就《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施要求三方面的优化和完善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老师们理解这次修订的重点是要求教师们要“心中有人”,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人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的素养提升是根本。 成外附小西宸学校的数学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对2022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践行课标充满信心! 尹莎莎老师:今天下午数学组全体老师集中一起主动认真地学习杨薪意老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受益匪浅,收获多多。杨老师开篇就讲到“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标准。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行为。”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价值观支撑。新的课程方案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乐学善学,勤于思考;乐于提问,敢于质疑;自理自立,热爱劳动,强身健体、健全人格。杨老师特别强调,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践行课程方案提出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对参与社会建设有用的人;要培养能解决未来社会中真实问题的有价值的人;要培养做真人、干实事品格高尚的人。新的课程方案细化了实施要求,一要坚持素养导向,为什么教,为谁教;二要强化学科实践,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三要推进综合学习,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四要落实因材施教,开展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新的课程方案不仅优化了课程设置,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杨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未来学业评价的改革方向,新方案倡导评价促进学习的理念,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倡导协商式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增强试题的综合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坚持“无应用情境就无知识测试”的原则,减少裸考知识现象。新方案的颁布,新课标的出台,新教材的实施,一定会带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和担当,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寻出一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 刘觅老师:杨老师对于2022版《课程方案》进行了接地气的解读,让大家对于未来的教育方向的调整有了更深的了解。把未来教育的愿景与我国的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我们教育的的是国家未来的人才,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在新的教学方案中细化了实施要求,特别强调了以素养为导向,强化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更突显了未来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具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这比传统单纯考察知识点更有难度和挑战。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将核心素养落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div><br></div> 张伟娟老师:通过学习杨薪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发生。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平时教学中,不应只关注到学生题目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不再只关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教育工作者,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习者,坚定完成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张秋怡老师:以成都娃娃为中心,扎根做成都的教育,以2022新课标为目标,扎根做新时代的教育。通过学习杨薪意老师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让我深深感触,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拥有的新思维和新视角:以“育人”、“素养”为主要导向,做与时俱进、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理想信念做起,从数学学科来说,就是“做真人,干实事,解决真问题”。具体来说,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进一步推进综合性的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就是我们需坚定的“四要”实施要求。自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透彻领悟、付诸实践,同时,各方面的学习也不可停下,与时俱进,只有跟进学习,才能步步跟紧时代的步伐。 侯文君老师:学习了杨薪意老师关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让我清楚地知道新课标“新”在哪些地方。学习新课标,让我们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张大琼老师:今天学习了杨薪意老师关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我收益匪浅。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与时俱进,润物细无声。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探寻出一条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数学素养就是通过平日的数学学习习得的修养,包括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数学的精神,理性的思辨,创新的能力。应对课标的“新”教师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教?为谁教?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切实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此外细化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评一致。 唐艳老师:杨薪意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程方案》有了更宏观、更深入的认识。这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改革,而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全方面的改革。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站在改革一线的老师,我们要立足课堂,但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眼前,而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数学精神、理性思辨、创新能力的过程。 许杨老师:杨薪意老师关于“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从宏观的国家教育方针再到微观的一线教育教学,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新课程方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为终身的发展做准备,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高屋建瓴的解读让我感悟未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抛弃什么?我们应该创新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学生本位,常思多思,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通过日常的教学能带给学生什么,是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否能够潜移默化的做到教书育人。 杨菁老师:在学习了杨薪意老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解读之后,充分感受到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度与关注度。新版课程方案堪称为对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水平、应用能力以及发展结果的一种全新期待。同时也是针对数学教师如何做到数学课程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教法的创新设计与合理利用、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以及对如何在“双减”政策视域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一种最佳期待。本次课程方案的修改、完善与升级,更加注重小学生数学学科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所凸显的指导作用与实践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从核心素养视角针对数学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及各个学段的专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理解与完美表述。能够以数学课程目标为核心素养的主要指导方向,采用创新化的教学方式与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技能,为将来高阶数学的学习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汪家伟老师:听完杨薪意老师对2022版《课程方案》的解读,不仅让我明白了新课程方案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引导我们更好的根据《课程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让我们意识到,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数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做的是让学生那颗探究思考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长出绚烂的花,结出数学果实。数学不是一尘不变的,我们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同时,听完这节课后也对我的教学有了新的启发:数学要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回到在生活中用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有用,在成功的获得感中感受数学好玩。虽然现在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以此为目标和方向,不断调整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争取能不断进步,不断向优秀看齐。<br> 代慧老师:杨薪薏老师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从国家的层面上讲解了数学课程,我们作为教师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其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显性的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研究方法,还要让学生有隐性数学的精神、理性的思辨、创新的能力。作为新教师,时常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要多问学生“为什么”“怎么”“什么”,也要多问自己“为什么教”“为谁而教”,向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好教育前进。 申青青老师:杨薪意老师对于2022版《课程方案》进行了解读,站在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从宏观的教育教学观到微观的落实到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我对本次的的学习体会最深刻的是杨老师对于教育前瞻性的理解,从几幅过去的图片对于教育的预言延伸到我们现在教育应该有的理念;其次,我们的教育是应该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有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怎么做到好的教学,杨老师也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做事,我会将这三个问题放在心上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教学,做潜移默化、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 雷爽老师:杨薪薏老师关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让我们了解数学素养的习得,数学素养就是通过平日的数学学习而习得的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数学精神,理性的思辩,创新的能力。也让我联想到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不只是某一个知识点,还有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过程比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还要重要,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周凯老师:杨老师的《课程方案》对于2022版新课标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的解读,从育人观到数学学科做了详细阐述。课程方案是围绕着新课标总目标展开的,完善了培养目标,让我体会最深的一个目标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学科在这个育人的总目标下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育人要求,实现育人功能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课时压缩,目标更加宏大的前提下,我们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袁豪老师:今天学习了杨薪意老师对于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解读,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其实这就是强调了隐形因素的影响,这说明过去那种只重视分数,只重视刷题的教学不好,那些只是表面的,显性的结果,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是对学生长远的、扎根于内心深处的影响,也许它在短时间内无法显现出来,无法想考试分数一样可以直观看见,但是就如同“无为”的教育一样,影响在更深、更远处,也就是学生的素养。素养导向的分析让我觉得自己有了新的方向,让我重新构想现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等,我重新思考我到底为什么而教,而学生又是为什么而学?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也要结合国家发展目标,把国家发展目标同教育目标相结合,是未来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陈韦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好的教育是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正如杨老师所分享的:要让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作为教师,学生使我们最重要的认识对象,如果我们没有下功夫去认识他们,和他们相处融洽,或许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意图不必充分地暴露在学生面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反思自己的感受,可以记录自己的过程,但是这种“痕迹”不必让学生知道。今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中深刻领悟,认真践行,始终相信孩子们,相信时间能给予别样的惊喜。 水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学习新版课程方案是为了更好的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理论只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平凡的讲台上更好的教书育人,西宸数学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此次新版课程方案学习活动,不仅有效地帮助教师理解了新课程方案的核心理念,铸就了新的魂力,引领了新的思路,助力了新的成长,而且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今后更科学、更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学生

素养

老师

课程

教学

数学

教育

方案

学习

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