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时开始对城市道路划分等级,无据可考,交通流量大、有人气也很繁华的大动脉称其为路或街,背街小巷似乎就低人一等,连名字也很谦卑,一律称为某某胡同。凭颜值或承载的功能,我居住小区西邻的一条小巷,一点也不比城市主干道差,然而却不能冠以路或街。</p> <p class="ql-block"> 前年,有关部门将“怡园巷”字样的牌子安置在胡同两端墙上,胡同才算是有了正式名字。但大家还是习惯称其为“小胡同”。论年代,小胡同很近,近到可能是焦作最年轻的胡同;论历史,小胡同很短,短到可能是焦作最没有故事的胡同。但是,在我眼里,这样一条“新生代”的胡同,朝夕相处,如影随形,有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烟火气,很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 秀竹掩映下的最美胡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同不长,但很笔直,南北通透,将新区最主要的两条道路人民路和丰收路连在一起,成为主干道间最清晰的“毛细血管”。前几年,社区筹资十几万元对路面白改黑,无论行车,还是行人,行走体验都较过去舒适了很多。随手涂鸦,涂涂抹抹,算不得底蕴。文创期间,政府有意对胡同美颜,颇费了一番心思。先是将胡同北口的简易厕所升级改造,后又在胡同两侧规划了整齐划一的停车线。值得点赞的是,胡同两侧墙壁上,布设了颇有人文气息的“文化墙”,既有古人家训,也有伟人轶事,信息量大,受益匪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长廊,一改城市街巷千墙一面的俗套,使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路过这里的行人,如同在胡同里读书,在史书中穿越,掩卷沉思,自我矫正。从高处看胡同,一头是菜市场,一头是图书馆;一个很物质、一个很精神,将二者紧紧连在一起的小胡同,像是厚厚书籍中的书签,标注着生活,记录着人生,而行走在胡同里的人,得以每时每刻与先贤对话,与大师沙龙,熏陶着、氤氲着。走在这样有精神颜值的胡同里,文化气息如春风扑面,博闻暖意会怦然心动。</p> <p class="ql-block"> 小巷,无论宽窄长短,都叫胡同。但像“怡园巷”这样标准且规整的胡同不多,甚或是唯一。一段时间,同事们称其为“焦作最美胡同”,绝非揶揄。南北走向,两端都有设有公交站牌,哪哪乘车都方便。俩出口都有高端卫生间,一所还上星,最大程度便利着行人或商家的生活起居。比起别的小巷,西邻的胡同不算窄,一边停一辆车,一边还能对开机动车,舒适程度,一点不亚于市管道路,这样宽的路被称为“胡同”,有些委屈抑或无奈,多少有含垢忍辱的意味。但一直以来,居民对它的依恋,不仅热度不减,且与日俱增。疫情防控时,因协调不够,不知何故,将胡同一堵了之,安全云云,让居民绕道去菜场,吃了不少苦头。</p> <p class="ql-block"> 更多的时候,附近菜农会在胡同两侧摆摊卖菜,占用了胡同本就有限的资源,偶尔造成堵塞。一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不理解商贩为什么不进农贸市场卖菜,偏偏把菜摊儿摆在胡同两侧。但一次与菜农攀谈,释然了我的疑问,进而接受了他们的售卖方式,甚至认为是合法的。菜农姓张,女的,今年六十岁出头,和孩子们一起生活,过去是菜农,以种地为生,城镇化加快后,菜地慢慢被挤占,靠打零工和仅有的一席菜园维持生活。房前屋后种点蔬菜拿到路边卖,换个零花钱。我和她年龄相当,话语多了,大概是感知到我是掏心窝与她交心,便不再设防,竹筒倒豆子。张大姐说,进市场上,还要交摊位费,不划算,再说,也不是天天卖菜。更让人纠结的是,支付方式变化后,孩子们给她准备了二维码收钱。有时她会请求顾客尽量现金支付。“微信或支付宝付钱不是一样吗?”我问。张大姐说,自己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用智能手机,二维码是儿子儿媳妇鼓捣后生成的,微信收款后,菜钱自己也拿不到手,张口问儿子儿媳妇要钱,怪难为情的,高兴还好,不高兴了,会闹出不愉快,还是收现金踏实……,说着说着,张大姐眼里噙着路人不曾察觉的泪水,有些不悦,我也就不敢再多问了。突然觉得他们很不容易,再后来,每次路过胡同买菜,我尽量用现金支付菜钱。问了问旁边的菜农,他们大多都有张大姐一样的境遇。转念一想:生活都不容易,了解了他们的状况,有时候胡同堵些,蔬菜带些泥土,也就释然了,甚至不再计较斤称够不够,价格比菜场的高不高。</p> <p class="ql-block">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p><p class="ql-block"> 竹林之于北方,稀缺而受宠。</p><p class="ql-block"> 扎根胡同口的茂密竹林,总让人乐而忘返。</p> <p class="ql-block"> 平心而论,胡同菜摊儿的蔬菜比固定菜场的蔬菜便宜些,也新鲜,买着也方便,顺路,就是不太规范,偶尔会堵塞交通,给行车或行人带来些许不便,有时还招致城管驱赶。但买卖各方心照不宣,努力寻求平衡点,不是太过分,大家都能相安无事,包容有加,这大概就是体恤,这大概就是和谐吧。胡同拥挤了一点,但大家宽厚容忍的心,足以容纳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 时间长了,胡同两侧不仅有菜摊儿,爆米花的,卖小杂粮的,磨刀磨剪子的,修理燃气灶的,卖香菜生姜调料的....,各归各处,尤其是中午下班时节,讨价还价,叫卖声、吆喝声、电动车和自行车铃声,混杂在胡同,便利着居民区,烘托着烟火气,缩短着居民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也让胡同多了些温情。</p> <p class="ql-block">怡园巷(小胡同)是文明城市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论刮风下雨,胡同每天都上演着平民生活的变奏曲,也记载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这条胡同里,每天都有张姐王哥们的身影,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是构成五彩生活的一分子,有他们存在,你觉得习以为常,没有他们,你会感到诸多不便。买卖贴补着他们的家用,也成就着我们的生活必须。胡同方寸小,日月乾坤大,胡同的温度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胸襟,她包容的不仅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也影射着流变怀川乃至现代中国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胡同终归是胡同,人车通行是它的最初功能。西邻的这条胡同,没有史说沉浮,也没有烟云谈资,更捕捉不到风情,但随着岁月流逝,它会积淀出属于我们老百姓的家国情怀。渐渐地,胡同会藏进很多故事,让未来的人们慢慢品酿。有故事的胡同,最初也仅仅是一条胡同,时代久远了,走进的人多了,点滴就揉进了历史,揉进了生命,刻进了故事和万种风情,也便有了江湖气息,抑或是名气。</p> <p class="ql-block"> 有颜值的小胡同,笔直而通达。</p> <p class="ql-block"> 美到隽永的竹子使小胡同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人们给胡同起名“怡园巷”,大概也是有些寄托的。行走在有温度胡同里的人,都是胡同故事里的主人。若干年后,当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风生水起,让人津津乐道,但愿大家都是被定格在故事里的人,使胡同增色,让后人记起......。</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胡同都有些温度,城市才有动感,才会更人文、更律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