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醉乡民谣

想飞的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余盛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初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一个胡子拉茬的民谣歌手,身穿一袭单薄的破旧大衣,带着一把旧吉他和一只猫,漫天飞雪中奔波各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影片《醉乡民谣》中看到的场景。故事很简单,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散漫的镜头娓娓道来,拍摄手法冷静克制。可以说,科恩兄弟的电影深深根植于美国类型片的传统,通常将世界的荒谬感影像化到对人的存在的描摹上,比如《老无所依》《大地惊雷》《血迷宫》等影片。而《醉乡民谣》一脉相承沿袭了这一风格,主线简单,似乎缺乏夺人的泪点,题材小众,缺乏席卷市场的野心。</p> <p class="ql-block">  影片以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的亲身经历作为故事蓝本,讲述纽约一位年轻民谣歌手勒维恩·戴维斯的一周。体现了那一代音乐人为寻找自身价值,到处碰壁、头破血流的奋斗史。1961年冬,小有成就的二人组忽然解散,于是合作人之一勒维恩想要单飞,虽然他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起初勒维恩自视甚高不愿妥协,毛遂自荐却处处碰壁,生活落魄。他居无定所、三餐不饱,每天早上醒来不知道晚上能睡哪,被经纪人抛弃,被姐姐扫地出门,甚至还搞丢了友人家的猫……当他最后决定放弃音乐出路,向命运低头时,发现“转行”也不是件易事:想上船做水手这条路也被堵死了。影片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令人唏嘘、逐渐对梦想丧失信心的男人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醉乡民谣》也是一部音乐传记片,短短的不到2个小时里,却包含了十几首的民谣曲子,这还不包括其中的插曲。比如,使人感伤的《离家五百里》,让人忍俊不禁的《拜托啦,肯尼迪》,等等,这些歌曲的插入和演唱,都非常“应景”,对推动剧情或渲染情绪恰到好处。而且,每首曲或多或少的起到了情节的“暗线”的作用。科恩兄弟对于音乐的把控让人折服。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汪国真的一首诗:“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攀援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只有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和满脸风霜……”</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有过梦想,深知追梦过程的艰涩。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浪潮中,身边恐怕有不少人像勒维恩一样对梦想执着不愿妥协,而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塔尖上的佼佼者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才是烘托起时代的塔基。他们的奋斗,或许正像勒维恩一样,虽然充满落魄和无奈,对梦想追求孜孜不倦,使人肃然起敬。科恩兄弟透过《醉乡民谣》很平实的把追梦人的奋斗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曲折离奇的狗血剧情,没有泛滥成灾的泪水,只在柔和的灯光下,简单的故事娓娓道来。个中滋味,留待观影者慢慢体味。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15年11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