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期通过对20个词牌的学习与临摹,我们</p><p class="ql-block">对填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其实,要想填出更好的词作,对词的基础知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后续将陆续发布陌上花开老师传授的基础知识,与喜爱词的朋友们一起学习探讨。</p><p class="ql-block">第一讲:诗与词的“邂逅”(已发布)</p><p class="ql-block">第二讲:几个与词相关的名词概念(已发布)</p><p class="ql-block"><b><i>第三讲:词牌及选择</i></b></p><p class="ql-block"><b>一、词牌及其来源</b></p><p class="ql-block">词牌就是词的格式名称。如忆江南、调笑令、西江月等等。</p><p class="ql-block">早期,大多和所写内容或音乐(如乐曲)有关,后来,渐渐的广泛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来由,不可考据。但一般的来说,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p><p class="ql-block">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有的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或者是古时候,教坊为歌词谱成的曲子的名字,比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p><p class="ql-block">《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jì),戴着金冠,满身的璎珞(璎珞yīng luò--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就谱成了《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当时是风行一时的曲子。</p><p class="ql-block">《渔歌子》,本来就是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的歌题;《竹枝词》也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钗头凤》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p><p class="ql-block">2、来自古人诗句,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有的是摘取、早先名人名篇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的名字,比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p><p class="ql-block">例如:《忆秦娥》这个词牌,因为是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yàn),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p><p class="ql-block">《忆江南》本名是《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是,因为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p><p class="ql-block">《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唐庄宗李存勖(xù)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p><p class="ql-block">《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酹lèi泪)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p><p class="ql-block">《西江月》是因为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是词人按词的内容,为词取的题目,比如《踏歌词》、《渔歌子》、《抛绣球》、《浪淘沙》等。《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比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人们按词牌格式填词,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本意已没有什么关系了。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一首《蝶恋花》可以完全不讲蝶,不讲花;一首《渔歌子》可以完全不讲渔,不讲歌。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格式罢了,还有《满江红》《丑奴儿》《卖花声》。</p><p class="ql-block">到了宋代,词人填词的时候,在词牌下面,往往注上词题,或是写上短序,反映词的内容。例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在词牌下面注"赤壁怀古"。这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诗词集》中收集的30首词,除了《十六字令》三首外,其余每首词牌下面,都有词题,如《贺新郎 别友》、《沁园春 长沙》、《菩萨蛮 黄鹤楼》等。也可以先写词题,后面写上"调寄"某某词牌,如:《黄鹤楼 调寄菩萨蛮》。词牌前后注不注词题,随作者的便,没有规定。作者认为需要注就注上,认为"朦胧"、"含蓄"点好,也可以不注。一般作了短序的,就不必再作词题,不然就显得累赘。</p><p class="ql-block">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比如:《临江仙》,最初所赋的是水媛江妃;《天仙子》,最初所赋的是天台仙子;《河渎dú神》,最初所赋的是祠庙;《小重山》,最初所赋的是宫词;《思越人》,最初所赋的是西子。 这就是以最初所赋的对象,来命词牌名。</p><p class="ql-block">5、采用人名或地名或人物故事。来命词牌名,比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塞翁吟》显然是产生于塞翁失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6、按字数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p><p class="ql-block">词牌,有的同一格式有几种名称,比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如梦令》又叫《忆仙姿》,《忆江南》又叫《望江南》、《谢秋娘》,《念奴娇》又叫《百字令》、《大江东去》、《壶中天》等,《念奴娇》的名子称多达18个。这些词调名称虽不同,格式却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还有许多词牌,有好多的变体,虽然词牌名称一样,但彼此的段数、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不完全相同,例如《南歌子》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26字,平韵;双调52字,又分平韵、仄韵两体;《木兰花慢》有6体,都是106字,但是,每一体都有两三个句子,组合不同;《定风波》有99字、仄韵体,还有62字、平仄韵通叶体。</p><p class="ql-block">有关《词律》、《钦定词谱》等书,收集的词体多于词调。像《毛泽东诗词集》中所标的《贺新郎》、《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等等,都是词牌名称。集合各种格式的词牌、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叫"词谱"。清代万树编著的《词律》,收集了唐、宋、元词660调,1180余体,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收集唐、宋、元词820调,2306体,这两本书是现存最完备的词谱。</p><p class="ql-block">词牌名的来源虽然广泛,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经成为词牌名,便与原来代表的意义关联不大了。</p> <p class="ql-block"><b>二、如何选择词谱填词</b></p><p class="ql-block">词调有一千多个,不同的词调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表现力。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刚柔兼济或哀乐交迸(bèng),都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选择好附合自己表达内容的词谱,会使填出的词,得以完美的表达,不然将很生硬,让人看了不舒服。填词的时候,在选择词谱上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根据词体艺术风格及表现力,选择词谱也叫“择腔”,也就是说,用什么曲调表达什么样的情调及情感。每个腔调都表现一定的声情。作词择调,主要就是选择声情和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调,使声词相谐,取得声情与文情一致。这样的词,才可做到声文并茂。这是填词择调必须首先注意的。否则,望文生义,就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不相符的毛病,甚至南辕北辙,闹出笑话。</p><p class="ql-block">例如:《贺新郎》,是表达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的。它和“燕尔新婚”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见“新郎”二字,你就当作是庆贺新婚的词调,加以滥用也就错了。</p><p class="ql-block">又如:《寿楼春》,也不能因为其中有一个“寿”字,你就认为是用以祝寿的词调,实际上恰恰相反,它的腔调是悲哀的。南宋词人史达祖,曾用它填制哀悼之词。</p><p class="ql-block">《二泉映月》表达某种忧愁,悲切。《喜洋洋》表达的是欢快,喜悦。</p><p class="ql-block">词的曲调失传以后,音乐没有了,但它对词体的影响仍然存在。</p><p class="ql-block">比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于描写壮志,悲壮的感情。</p><p class="ql-block">《长相思》《忆江南》适于怀旧,《踏莎行》适于描写雅情。反之,它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另外,有些词牌的艺术特色,也可从词的名称上有所了解,有好多词牌的本身,就反应了一些词的特色。比如《蝶恋花》《点绛唇》《鹊桥仙》适于描写感情,《南乡子》《破阵子》《渔家傲》适于描写事业,如果你要用《破阵子》描写婚姻,用《长相思》描写战争显然是不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辨别词调声情的方法,有下列几种:</p><p class="ql-block">1、根据唐宋词作品辩别</p><p class="ql-block">多读唐宋作品,在一调之下的许多词中,分析和总括它的内容情感,要是十个里面有七、八个是相同的,也就大约可以断定此调是某类声情。比如《满江红》、《贺新郎》就可用这种方法断为豪放激越一类。虽然有例外,大致相差不远。宋人作词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择调的,我们现在读他们的词,也应体会他们所用的词调的声情 和他们作品的文情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根据调中字句声韵体味</p><p class="ql-block">有些词情不太好分析,或者有些作品,感情错综复杂,可按照字句的声韵,进行揣度。大体上,用韵的位置疏密均匀的,声情必然较为和平宽舒;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不是迟缓,便是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间的,声情较舒畅;多用六字、六字句排偶的,声情则较稳重;字声平仄相间均匀的,情感偏重安祥;多作拗句的,情感偏重忧郁。</p><p class="ql-block">3、根据作家流派和所处时代分辨:如豪放派词人,作词多飘逸豪放;婉约派则清婉绚丽。豪放派代表,有著称于词坛的辛弃疾,现存的总共226首作品中,就有《水调歌头》三十五首、《满江红》三十二首,《贺新郎》二十二首、《念奴娇》十九首,这些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词,就占到他全部词作的百分之五十二以上。</p><p class="ql-block">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对词人的词风亦有较大的影响。比如,被称之为“婉约宗主”的李清照的词,南渡前后,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前期多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的是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感慨悲凉的情感等。</p> <p class="ql-block"><b>鉴赏</b>:</p><p class="ql-block">在宋朝有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他就是辛弃疾。</p><p class="ql-block">这个被后世誉为“词中之龙”的文坛巨匠,一生充满传奇。20岁时,支身连追敌军三天,抢回大印;更曾只身带着50骑兵,深入敌营活捉叛徒,一夜千里将他押回临安。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他的词豪情万丈,每次读来都令人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p><p class="ql-block">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p class="ql-block">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p><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p><p class="ql-block">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p><p class="ql-block">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p><p class="ql-block">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p class="ql-block">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p><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p><p class="ql-block">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p><p class="ql-block">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p> <p class="ql-block"><b>习作</b>:</p><p class="ql-block">点绛唇·文竹花开(冯延巳体)</p><p class="ql-block">填词/比目鱼</p><p class="ql-block">静守轩窗,寒来暑往知几度?青茎碧缕,汲採玲珑露。</p><p class="ql-block">雨锁清秋,白玉花间住。生香雾,霓裳弄舞,一任流光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