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水鱼雷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实

海潮

<p class="ql-block">  今日海南</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驻守胶东半岛莱阳场站水鱼雷技术勤务队,配属海军空兵某师第六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历史,已经过去40多年了。那是水鱼雷队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长途奔袭转场参战,也是第一次把上百条的水鱼雷投入实战准备,全队官兵一起度过了那终生难忘的日日夜夜。 </p><p class="ql-block"> 那次的交战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箭在弦上的海战庆幸没有发生,为战争升级准备的空投水雷封锁海区未能成行。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了那次水鱼雷备战的全部过程,有幸把那段历史讲述给关心国家安危、关注军队建设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轰五飞机鱼雷悬挂场景</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20日,海军航空兵某师参谋长张瑞福带领司令部军务科长张河、副科长杜再康、训练科参谋谢永林一行,到莱阳水鱼雷队驻地宣布中央军委1978年第【101】号命令:“要求海军航空兵莱阳水鱼雷技术勤务队配属航某师六团,务于1979年1月5日前转场进驻海南某某机场,执行对越自卫还击128作战任务。” </p> <p class="ql-block">  轰五鱼雷悬挂训练情景 </p><p class="ql-block">  随即召回正在外出和休假的人员,正在进行的老兵退役工作立即停止。队部派车给驻地附近的家属每户送去了一车过冬的柴草和500公斤燃煤。 </p><p class="ql-block"> 全队只公布075771的车次代号,万一路途掉队时找铁路军代表室联系乘车归队,只有队首长掌握部队行动时间和线路信息。并要求全体人员不得将有印有驻地信息如烟盒、火柴盒、信纸、信封等在沿途丢弃。 </p><p class="ql-block"> 经过紧张的装备拆卸封装,1978年12月29日晚上零点,在胶东半岛一个叫马格庄的军用车站,一列由14节车厢组成代号为075771的专列,冒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迎着凌冽的寒风启程了。由闷罐车厢和平板车组成的军列上,乘坐着我部全体参战人员和两个基数的××条空投鱼雷、×××条各种型号的沉底水雷。一套氮气制备车、一台高压气工程车,两台鱼雷部件检测工程车,六台苏联制造吉尔—151鱼雷专用吊车,一台解放加长鱼雷运输车和四套鱼雷维护检测设备。列车目的地是广东湛江某军港。</p> <p class="ql-block">  铁路转运在夜色中从胶东半岛启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闷罐车厢每节可容纳四十多人,车厢好像刚装运过牲畜,地板上面铺着芦苇席下垫有厚厚的稻草,一股难闻的牲畜粪便味弥漫整个车厢。车厢里没有座位,更没有取暖设施,只能席地而卧。夜间寒意侵袭,车厢不停地颠簸、“咣当”“咣当”的车轮声令人整夜不得入睡。 </p><p class="ql-block"> 列车途径潍坊、济南、徐州、商丘、郑州、武汉,一路向南急驰,到了湖南的耒阳兵站,天还下着小雪。 </p><p class="ql-block"> 列车进入广西境内后不时看到运输汽车、坦克、装甲车、火炮等物资的专列向前飞驰,整个广西方向的行程都沉浸在战争的气氛之中。 </p><p class="ql-block"> 1979年元旦的早晨列车停靠在广西黎塘兵站,行军途中的列车上一日三餐都是面包和行军壶里的凉开水,在黎塘兵站终于饱餐了一顿热腾腾的烩菜大米饭。</p> <p class="ql-block">  黎塘站处在黎湛、黎湘铁路的三岔口,是广西的铁路编组站</p><p class="ql-block">  广西境内还有不少地段是单轨铁路,列车行驶速度明显放缓。1979年1月3日傍晚,我们乘坐的军列驶进了湛江南海舰队麻斜军港,全部装备卸在了码头。</p> <p class="ql-block">  湛江码头 </p><p class="ql-block">  南海舰队第二招待所,舰队傅继泽司令员在饭前致辞,他说:“欢迎来自北海舰队的战友们,你们为南海舰队增加了新的战斗力,是南海前线一支重要的空中打击铁拳。”当晚全队住宿湛江兵站。 </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晨的晨曦,看到不少军车频繁地出入码头装卸货物,荷枪实弹的哨兵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武装带上佩带着匕首,脚蹬防刺靴还打着绑腿,大战前的气氛骤然增加。 </p> <p class="ql-block">  停泊在码头的登陆舰 </p><p class="ql-block">  来自辽东半岛的一个岸对舰导弹营和水鱼雷装备一起装满了一艘山字号登陆舰。在完成了全部武器装备和车辆固定,全体人员登舰点名后,汽笛声中战舰起锚离港,向某前线机场航渡。时间是1979年1月5日的早晨。</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15日,海航派某运输团安—26飞机运送北海舰队赴海南执行任务先遣组。先遣组由航某师、驻山东导弹某团、驻辽东半岛导弹基地导弹某团及其他相关人员共计35人组成,从莱阳机场起飞到达广州白云机场短暂停留,16日上午到达南海舰队,参加了有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国宇、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田松、张副司令、解副政委,及南海舰队航空兵首长、海军南海舰队某基地首长等单位出席的作战任务布置会议。下午先遣组参加了南海舰队组织召开的作战会议。</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31日,航某师邓永田副师长带队,由司令部作战、侦察、领航、通讯等相关作战科人员组成的先遣小组,乘坐一架运七飞机已先行赴机场做接机准备。 </p><p class="ql-block"> 按照转场计划,全团飞机定于1979年1月3日从胶东半岛机场起飞,但胶东半岛纷纷扬扬的飞雪连续几天都在下个不停。1月4日上午,飞机冒着大雪强行起飞,分东西两路进行转场飞行。东线在安徽某机场加油维护;西线降落湖南某机场加油休息。5日上午安徽某机场天气放晴,气象条件良好。轰炸机群分别从安徽、湖南的机场起飞,12点准时到达海南某机场,全部安全降落。 </p> <h3>  空中看到的机场<br></h3> <p class="ql-block">  轰五飞机 </p><p class="ql-block"> 下午两点,我们乘坐的登陆舰驶入海南岛海口秀英码头。  从冰天雪地的胶东半岛到满目翠绿的海南,两千公里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冬春秋夏的四季变化。 </p><p class="ql-block"> 那天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将全部的装备卸载完成,按照命令规定时间,转场任务顺利完成。 </p><p class="ql-block"> 由于机场条件所限,临时库房狭小,大量的水鱼雷装备露天堆积,给安全警卫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在所有国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南疆的同时,鱼雷队官兵的不少家人从部队转场的突然性,隐隐约约的感到了部队要参战的消息。他(她)们揪心的翻动着日历,伴随着前线传来的胜利消息,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祈祷自己的丈夫、儿子和兄弟平安凯旋。 </p><p class="ql-block"> 检查测试鱼雷战术技术性能的厂房是航材股一座存放飞机发动机的仓库,无法满足鱼雷无尘操作的技术要求。但一切要服从作战需要,为此,队里专门在墙上书写了“精心指挥 精心操作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的油漆大红字。</p> <p class="ql-block">  79年的海边椰林下没有多少游人</p><p class="ql-block">  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海南的大门已经打开,但在很多地方仍然还是比较落后闭塞。海南的木棉很是不错,在某机场附近的农村买木棉,老乡甚至都想要硬币,五元钱一斤的木棉要带上不少五分钱硬币。</p> <h3>  这是79至80年间,在机场附近公路上看到妇女劳动的情景(具体时间记不清了)</h3> <h3>  当时装备的国产空投鱼雷 </h3> <h3>  水雷工作场地(1981年建筑) </h3> <h3>  背景是当时的鱼雷工作间(坐着的是运志忠)</h3> <h3>  此图为陀螺仪校验工程车(车前站立者为张广卫)</h3> <p class="ql-block"> 鱼雷专用随车吊(车内驾驶员为耿邢汉)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驻前机场由夜航独立大队驻防,再入驻一个轰五飞行团,给场站的后勤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解决飞行员宿舍场站腾出了办公楼,机关司政后人员挤在一起办公,走廊变成了办公室。飞行团部占用了卫生队的门诊部,师工作组设在水塔下的水泵房里,机务大队和水鱼雷队都住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房里。</p> <h3>  场站腾出了办公楼作为飞行员宿舍</h3> <h3>  驻机场夜航大队</h3> <h3> 抵达机场的轰五飞机</h3> <h3>  鱼雷队队部占用警卫连俱乐部</h3> <p class="ql-block">  茅草房是鱼雷队的宿舍 </p><p class="ql-block"> 茅草搭建的宿舍,墙体是用竹竿捆绑,以稻草泥巴两边抹平,稻草铺成的房顶,室内的地是沙子铺成。除了顶棚外四面透气进风。就在我们到达的时候,炊事班的茅草房才刚开始搭架,就餐无法马上解决,就借用机场修理厂灶房。</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20日,完成了大队飞行所需水鱼雷的战前准备,随即部队进入一等战备值班。</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外场挂雷训练</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架轰炸机进驻可谓是气势磅礴,庞大的机群成为一道靓丽景观,吸引了不少路人在警戒线外驻足观看,由于战争期间,警卫连增设了外场岗哨。</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熟悉北部湾战区,部队飞行科目把西沙永兴岛作为假想目标,进行海上模拟演练。飞机起飞后迅速爬高至6000米编队奔袭,接近永兴岛之后突然降低高度至200米以下,进行超低空飞行进入警戒雷达盲区,攻击后迅速爬升至6000米安全高度脱离战场。</p> <h3>  编队飞行的轰五机群</h3> <h3>  轰五飞机驾驶舱</h3> <p class="ql-block">  轰五飞机领航舱</p><p class="ql-block">  为了轰炸科目的实战演练,作战指挥部选定了海南岛东北海域的七洲列岛其中一个小岛作为轰炸靶场。海口水警区派出快艇,前往七洲列岛靶场划定警戒区并通报过往船只进行归避,防止误入轰炸投弹训练海区。师工作组侦查科王居来参谋和作战科王启明参谋参加了轰炸科目的实战演练。 </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28日,祖国的南疆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远处“噼里啪拉”的鞭炮声此起彼落。这是伟大祖国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此时我的战友们在南疆机场的停机坪,与随时安装引信的鱼雷日夜相伴,保障机战机挂雷起飞。</p><p class="ql-block"> 2月1日上午,机场驻地悬挂着一幅越南地图,来自前线指挥部的一位作战参谋,在讲解有关越南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兵力部署、武器构成及其数量,港口、机场和重点城市的布防情况,并对简单的越语做了演示,同时对进入越南境内的注意事项做了反复强调。</p><p class="ql-block"> 为适应战场救护要求将本人姓名、血型填写在领章背后。急救包每人一个,统一放入右上衣口袋。所有个人物品包括存单列出清单,附三个联系人姓名和详细通讯地址,交文书一份、本人上衣口袋一份,存放物品内附一份。</p> <h3>  师工作组作战科参谋王启明在七洲列岛靶场训练海区的快艇上</h3> <p class="ql-block">  机场医院  </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6日,由空军某机场起飞的歼击机专程将作战命令送达。</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全团空、地勤人员集合在外场飞机库,副团长宣布了由东线作战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签发的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坚决执行作战命令,严守时间节点。无论多大的代价,必须按时夺取阵地和加强防守,不得有误。同时公布了战场纪律。 </p><p class="ql-block"> 那一夜,为大机群编队准备的鱼雷,静静地停放在鱼雷车上,全队机组机场待命。机场实行灯火管制,只能看到停放在路边的鱼雷吊车示宽灯发出的微弱亮光。那个夜色似乎格外的漫长,时钟似乎就要停摆,分分秒秒让人觉得难以煎熬。夜色里那种寂静,静的就像空气凝固了一样。那种寂静,静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了生灵一般。机场的夜静悄悄的,临近的战友可以听到不知是谁发出的轻微似乎还有些紧张的呼吸声。 </p><p class="ql-block">  黎明前的夜大地一片漆黑,突然,红色的信号弹从塔台升起,位于起飞线的轰炸机马达轰鸣声骤然响起,发动机尾部喷出的火焰照亮了黎明前的机场夜空。只见双机编队前后相随,一对接着一对,怒吼着射向还有些黑暗的天空。我看了一下腕上的手表,时间是五点四十分。</p><p class="ql-block"> 那天人民日报的消息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新华社奉我国政府之命发布声明,郑重指出:“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与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中国发出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怒吼的声音。 </p><p class="ql-block">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隆隆炮声中,每天都有胜利的捷报传来,每天都会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出现,每天也都会有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p><p class="ql-block"> 从1979年2月17日早开始,以大队编队机群执行战斗飞行任务,在北部湾上空作为海上2.17编队空中打击力量对敌佯攻,保卫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安全。全天由三个鱼雷机组24小时在外场待命。</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8日,一艘苏联电子侦察船在海南岛南部进犯我领海,上级要求侦查识别拍照取证。值班的副大队长周登武机组驾机起飞,原规定拍照不得低于1000米,但目标上空有云层能见度不好,周登武果断降低飞行高度至800米,对苏联侦查船进行了垂直和侧面拍照取证,圆满完成了任务。 </p><p class="ql-block"> 从1979年2月17日一直到3月16日,全队24小时保证大队以下悬挂水鱼雷勤务,为实施鱼雷投射、水雷封锁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越军特工的投毒暗杀和偷袭爆破,部队增设了夜间潜伏哨。为防止空袭,对夜间疏散路线做了详细规划。 </p><p class="ql-block"> 火红的木棉树下,战友们不会忘记,蚊虫叮咬、毒蛇出没、难耐酷暑、炽热高温的考验。我们使用的水雷装备单体装药量达三百公斤,其爆炸威力足以将一艘大型舰船葬生海底。引信都是灵敏度极高的雷汞为主要成份,稍不留神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参战官兵时刻在与死神相伴。我听到了他们“将士一去不复还”参战誓词:“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他们用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写下了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精心操作、万无一失,保证了战备值班任务的圆满完成。对实现党中央、中央军委“此次对越还击作战将是一场‘有限目的,有限时间,有限地区,有限规模’边境局部战争战略意图的体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p><p class="ql-block"> 亚热带的机场,昼长夜短,白天的外场如同蒸笼一般,中午时的地表温度高达四、五十度。居住的茅草房宿舍,顶部虽然铺着厚厚的稻草但根本挡不住暴风雨的袭击。六、七月份的海南,经常是台风裹挟着大雨,茅草房顶部到处是滴答下着小雨,把脸盆和所有可以用来接雨水的盆盆罐罐都拿来接雨水。</p> <h3> 1983年机场大门前道路</h3> <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结束后,北航新闻干事赴海南采访参战部队拍下的照片。(站在汽车驾驶室边上,戴军帽者为本人。)   </p><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4月2日,中央慰问团(第六分团)团长、第六工业机械部部长柴树潘,付团长海军杨国宇付司令员,率领慰问团到机场慰问参战部队,副师长邓永田在机场迎接慰问团首长。</p> <p class="ql-block">  邓永田副师长在机场陪同慰问团柴树藩团长视察部队</p><p class="ql-block">  随团慰问的上海歌舞团进行了专场慰问演出,朱逢博的“祝酒歌”留下了深刻印象。慰问团为部队参战人员发放了纪念章、茶缸、圆珠笔和枕巾各一件,上面分别写有“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胜利纪念,中央慰问团赠 一九七九年三月”的字样。以后广东省慰问团也到驻地进行了慰问。</p> <h3>  走了多少回机场门前的公路,留下了参战的记忆</h3> <h3>  慰问团发放的参战纪念章 </h3> <h3>  慰问团发放的参战纪念品枕巾</h3> <p class="ql-block">  慰问团发放的参战纪念品搪瓷水杯</p><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17日,解放军报以“踏平南海千重浪”为标题对海上“2.17编队”做了长篇报道。 </p><p class="ql-block"> 战后不久,袁桂生队长调任莱阳场站副站长,张守良接任队长一职。 </p><p class="ql-block"> 轰5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机舱内未安装空气调节设备,裸露在阳光下的飞机,机舱内温度高达40度以上,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汗水湿透了飞行服。每次飞行降落后,飞行靴里就像浸过水似的。长期处于高温、高湿、高盐下的战机,给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也严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航二师六团奉命转场莱阳机场。 </p><p class="ql-block"> 1980年9月9日,奉海军命令,莱阳水鱼雷队所携带装备,水鱼雷战用部分就地封存管理,由部分人员留守等待移交,其余人员和车辆以及地面检修测试设备,在海口港装船到达湛江港转乘铁路运输,于1980年9月17日回到莱阳机场驻地。从而结束了水鱼雷战勤保障和驻守任务。 </p><p class="ql-block"> 莱阳鱼雷队驻地,一个风景秀丽的军营。春有花香,夏有柳荫,秋有硕果,冬有雪景。</p> <h3>  莱阳白腾口驻地</h3> <h3>  难忘的鱼雷队春天梨树花开</h3> <h3>  昔日的蛤蟆嘴,成为永久的记忆</h3> <h3>  白藤口村今非昔比</h3> <p class="ql-block">  1982年海航鱼雷队应急考核全队留影</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己步入老年,曾经朝夕相伴的水鱼雷装备已退出了海军航空兵装备序列。 </p><p class="ql-block"> 时光的流逝会冲淡人生中的许多记忆,但南海参战岁月那些用青春和生命书写的历史,终生不会忘却。 </p><p class="ql-block"> 撰文:王祥生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31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