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贴近生活一些,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些,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些,原来,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br> 2022年10月31日,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开启了珠海市幼儿园园长“游戏化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第七天的学习。</h3> <h3> 上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督学、幼儿教育正高级教师、原潮州市绵德幼儿园郑莹园长为大家分享专题讲座《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课程游戏化》。</h3> <h3>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关键途径。郑莹园长在工作中充分挖掘本土潮文化资源,去粗取精,让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感知“潮”文化悄然走进他们年幼的心,从而接受文化、感受文化、享受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她就“如何创设符合幼儿园年龄特点的富有乡土文化的游戏环境?如何把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纳入课程视野?如何把本土潮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活教材?”等方面为我们一一解惑。</h3> <h3> 下午,韩山师范学院曹佳老师带来了专题讲座《充分观察、读懂儿童、有效支持》。</h3> <h3> 观察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幼儿园教师第一专业能力。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曹老师告诉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先学会懂孩子,才能真正的爱孩子。</h3> <h3> 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专业的观察再分析,就能让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被看见。在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行为需要教师、材料、言语为媒介支持。针对观察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曹老师也提供了应对策略。在五类幼儿游戏观察类型中,各自对应着不同的幼儿群体和游戏行为记录的方法和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曹老师把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座的学员们都收获良多。</h3> <h3> 儿童就是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着自己的成长节奏和发展规律。教师要时刻拥有课程意识,才能在鲜活的游戏现场发现课程生长点;教师要与儿童在一起,才能充分观察儿童,对儿童的需求做出正确的回应;教师要深刻读懂儿童,才能对儿童做出有效的支持,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