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拾遗(贵德、昂拉千户府、坎布拉、腊子口、扎尕那、碌曲石林、黄河石林)

无所住

<b>风景在路上</b> <b>天下黄河贵德清</b> 地处黄河上游河段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水流经于此,大河两岸壮美雄浑,碧水丹山相映成画,因此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 <b>沿路风光</b> <b>坎布拉</b> 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位于青海省尖扎县西北部,总面积39.17平方公里,距省会西宁131公里,距县城马克唐镇50公里。 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大型山体如住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气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兽类,各种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 <div> 开车经过在山上遥望景区,十分壮观。 </div> <b>尖扎</b> <b>黄河倒影</b> <b>昂拉千户府</b> 昂拉千户宅院位于青海省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昂拉千户宅院始建于公元1949,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番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番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院是项谦继位后新建的。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是目前我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完整的藏式庄院之一。该庄院建筑风格独特,完全用木质结构建造。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建筑为主,坐西向东,第一进院四面皆为面宽七间进深两间的丁顶土木结构二层楼,第二进院正面为单层山顶砖木结构正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西面建平顶土木结构厢房,正面两侧各有一座小角院,为佛堂。 为解决昂拉叛乱问题,青海省委按照西北局第二书记习仲勋的指示,从1950年9月至1952年4月,党先后委派青海省委统战部长周仁山、藏传佛教大师喜饶嘉措、藏族部落头人、寺院进步活佛等50余人深入虎穴,与项谦谈判17次,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经过反复细致的工作,成功争取项谦投诚,平息了叛乱。1952年7月11日下午,昂拉千户项谦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带着11个人回到昂拉,归向人民政府,交出长短枪16支、子弹2583发、望远镜1架和马5匹。<div><br></div><div> 1956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多次赞扬习仲勋同志17次争取藏族上层人士项谦的做法,指出要比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气魄还要大。周恩来把这段历史作为全国的典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r></div> 项谦照片 <b>盘山路</b> 2015年,自驾离开兰州,准备去扎尕那,导航把我们引到了腊子口,没想到腊子口的风景也特别美。 <b>腊子口</b> <b>老龙沟</b> 老龙沟是腊子口景区尚待开发,充满诱惑和魅力的旅游景点。游人到腊子口后,距"腊子口战役纪念碑"不足一公里,左面山石嵯峨、草碧林茂的山谷便是老龙沟。 <b>扎尕那</b>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大自然在此展现了她令人敬畏的力量。<div> 因体力不足,没有看到石头城。</div> <b>扎尕那的黎明</b> <b>清晨</b> <b>风景如画</b> <b>溪水</b> <b>达益村老磨房</b> <b>达益村</b> <b>收获的季节</b> 山上的村落 <b>迭部县</b> 牧民的帐篷 <b>碌曲石林</b> <b>草原</b> <b>寺院</b> <b>藏族僧人</b> <b>转经的老人</b> <b>黄河石林</b>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 踏遍青山人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