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在教子的路上 ,我们感到迷茫无助 ,我们需要检索一下 在教子的路上 我们的概念是否正确 ,关于教育孩子如何定义自己 ,我们的概念是有缺陷的。 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去审视一下, 修复我们大脑中关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父母、 我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什么是爱 ?它比我们每天都在行动, 在有缺陷的概念下 盲目地挣扎着行动有意义得多, 我们能用一年的时间修复一个正确的概念 ,我们就能用接下来的时间 成就孩子一个辉煌的人生 ,如果我们用一生的时间被有缺陷的概念左右,无论我们怎么努力, 我们做了多少事情 ,它只会让我们更恐惧 ,只会让我们的家庭更无助, 只会让我们怀疑人生, 怀疑孩子, 并且产生巨大的自我否定 。</p><p class="ql-block"> 2014年儿子上五年级,他开始叛逆,我感到教育他吃力,从网上找关于“教育”的书和课程,吸引力法则启动,我从100多个公众号里锁定了“周国平”和“董进宇亲子教育”学习。我购买了周国平很多的书籍,看了董进宇 亲子教育里的文章两年,2016年暑假我还和一个心理老师合作了一个“三天长大”的游学活动,听过几次那个心理老师的课,周国平的哲学思想有道理,我认同,那个性秦的心理老师后来被我pass掉了。只有董老师的那句“家长把自己放在那把叫做对的椅子上,把孩子放在那把叫做错误的椅子上,有没有想过万一家长错了呢?”一下子征服了我,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教子概念可能会有错误的,从2016年11.2号我只身一人到上海上家训到今天,支撑我六年持续学习的动力就是我必须得修复我的有可能错误的教子概念。</p><p class="ql-block"> 那么学习了六年之久,我修复了哪些教子概念呢?</p><p class="ql-block">1.爱孩子不但是物质供养,最重要的是给孩子精神供氧。以前我也曾苦恼,我的求学时代物质那么贫乏,我还勤奋刻苦学习,儿子吃好喝好啥都不缺为啥不好好学习呢?当儿子以痛苦的表情流着泪告诉我他的心里话,他觉得自己不配做我儿子,我开始思考爱到底是什么,我如何给到他能感受到的爱呢?我如何给他精神供氧呢?不懂就学呗,学着学着,当儿子认同我是一个好妈妈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个概念修复完毕。</p><p class="ql-block">2.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排序。我以前认为是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这个概念修复到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直到儿子上高中我才做到。使人成长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是我生病儿子和老公对我截然不同的态度,当我脆弱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受到老公对我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3.手机是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儿子的班级群里边,老师正在动员家长举报孩子有手机。</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儿子在初中时的我,会第一时间举报,让老师没收了儿子的手机。而今天的我不会。我选择相信儿子能管理好自己。而他也没有辜负我的信任,刚过去的月考成绩出来,他班主任在成绩单上勾画并配上文字说明,孩子姓名旁边箭头向上的,说明阜阳两次封城期间该生好好上网课学习了,箭头向下的说明没好好学习玩手机了。刘庚宇姓名旁边是向上的箭头。关于手机我的概念修复了,儿子也慢慢地合理地使用手机。虽然对我对他这并不容易,但我们都做到了。</p><p class="ql-block">4.我是谁的问题。以前总感觉自己是个孤儿,灵魂飘忽不定,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顶二学习归来,在张总的辅导下,我一点一点和原生家庭的亲人和解,和我自己和解。和婆家人和解。以前总是不定期地某明奇妙没来由的心锚发作,心情不好。随着学习的深入落地,我的心锚发作次数越来越少,到今天情绪稳定,稳稳地做自己,不被外界的人和事所影响和困扰。</p><p class="ql-block">5.我活着的意义问题。董老师说我是自毁模式,是的,我不知道自己为啥活着,有时睡觉不想醒来,经常梦魇,走到大街上头脑中突然蹦出的想法会吓我一跳。理智层面的我是希望好好活着,上进积极工作努力。可情感层面的我对啥都提不起兴趣,感觉活着就是受罪。记得那天我在姥姥坟前烧纸哭着给张总打电话,问他人死了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人到底为啥要活着。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后来我不停地问他,有一天他告诉我是为了变成一束光,照亮更多人,还推荐弗兰克儿的《生命的意义》《解忧杂货店》等书给我。我是有一段时间把张总告诉我的答案当成我的意义的。后来学习着学习着,我自己找到了单单属于我的人生意义。那时我有一种感慨“啊,原来是这样啊!”</p><p class="ql-block"> 修复概念不容易,像人要吃到核桃等坚果,得付出努力敲破坚硬的外壳。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一旦错误的概念被修复,就不会再被它困扰,而那些未被我们觉察的错误的概念束缚困扰着我们,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哪!是导致我们做人和做事失败的原因哪!所以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