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p class="ql-block">课间讨论时间……</p><p class="ql-block">恬恬:今天上课你们有听见楼上的声音吗?像“打雷”一样的。</p><p class="ql-block">欢欢:我也听见了,声音真的很大呢?我都没有办法专心听故事了。</p><p class="ql-block">悦悦:没有下雨,楼上怎么会“打雷”呢?你们说哪里在“打雷”呀?</p><p class="ql-block">恬恬:你没有听见楼上打雷的声音吗?</p><p class="ql-block">悦悦摇摇头……</p><p class="ql-block">于是,一场关于“打雷”的讨论拉开了序幕</p> 自由表达——什么声音像打雷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开启头脑风暴,思考可疑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安安:是不是他们拉小床的声音吗?那个小床拉出来有声音的。</p> <p class="ql-block">永望:我觉得是他们讲话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太吵了。</p> <p class="ql-block">琴琴:是他们上楼梯的声音吧,我们离楼梯很近,就在我们教室旁边。</p> <p class="ql-block">莹莹:老师,我猜是不是托椅子的声音啊?我看见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拖着椅子走也会有很大的声音。还有的小朋友会坐在椅子上前后摇,还会摔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玥玥:是玩具掉下来的声音吗?有的玩具比较重,掉在地上很响的一声。</p> 老师说 <p class="ql-block">可疑的源头有那么多,究竟是哪个原因呢?孩子们下定决心要寻找“打雷”的真相,于是他们立刻开启了头脑风暴,寻找出一系列可疑的源头。我们惊讶于孩子的敏锐度,也感动于他们的同理心,更佩服于他们的行动力。或许,这便是成长。</p> 分析判断——到底什么在打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步:分析线索,缩小范围</b></p><p class="ql-block">我们约定,只要在班级里活动就时刻注意楼上的“打雷”声。没多久,我们就又听见了“打雷声”并记录了下来。成为孩子们线索。孩子们根据这个视频线索又开始讨论起来。</p><p class="ql-block">帆帆:这个打雷的声音好长啊。(持续时间)</p><p class="ql-block">庭庭:这个打雷的声音是从天花板传来的。是什么东西重重地掉在地上吗?(产生声音的位置)</p><p class="ql-block">萌萌:我感觉像木头掉下来的声音,他们班级里怎么会有木头呢?(材料特性)</p><p class="ql-block">汤汤:我隐隐约约听到“滋滋”的声音,有点尖尖的呢!好像在拖动什么东西(行为特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二步:排除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豪豪:不会是上下楼梯走路,因为声音是头顶上传来的。</p><p class="ql-block">汤汤:抬床是中午吃好午饭,那个时间小朋友都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晨晨:也不可能是聊天和加油的声音了,因为是地面发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三步:各抒己见,确定方案</b></p><p class="ql-block">找到了可能的原因,要怎么确定呢?</p><p class="ql-block">安安:我们可以请上面的老师帮忙,我们正常活动,一“打雷”老师就打电话给上面的老师!这样不就知道为什么打雷了吗?</p><p class="ql-block">苏钰:我们可以让两个小朋友,一“打雷”就上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莹莹:跑上去太麻烦,把时间记下来就好了。然后让老师去问一下楼上班级的老师这个时间为什么会有“打雷”的声音。</p><p class="ql-block">琴琴:可是我们没有钟怎么记时间呀?</p><p class="ql-block">恬恬:老师有手机呀,上面有时间的,等上面再“打雷”,就让老师看一下时间就行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四步:实地验证,揭晓答案</b></p><p class="ql-block">莹莹和欢欢自告奋勇,到楼上中一班记录“打雷”现场</p><p class="ql-block">第一天——9点20的时候“打雷”了,然后就一直在“打雷”。</p><p class="ql-block">验证:原来是他们回座位吃早点了,是有人没有好好搬椅子!或者没有好好坐椅子发出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9点35分的时候开始打雷。</p><p class="ql-block">验证:原来是他们推椅子排队准备做操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点又开始“打雷”,声音特别吵,欢欢赶紧跑上去看了一下。</p><p class="ql-block">验证:是小朋友做完操回来搬椅子和移动准备准备上课了,有的小朋友把椅子用力的放在地上,还有的椅子都倒在地上了。</p> <p class="ql-block">11.30又开始打雷,欢欢刚刚吃完饭就跑上去。</p><p class="ql-block">验证:原来是中一班小朋友也吃完饭了,再玩踢椅子和摇椅子的游戏,还有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然后跳下来跺脚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老师:现在我们知道原来不是真的打雷了,而是楼上小朋友的小椅子和桌子发出的声音。你们觉得哪个声音最大呢?</p><p class="ql-block">帆帆:我觉得是他们椅子摔在地上的声音最大。</p><p class="ql-block">皓宇:我觉得摇椅子的声音也挺大的。剁脚的声音是最小的。</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发现</p><p class="ql-block">老师:孩子们,你们看,一把小椅子居然能够影响但我们上课和游戏,我们的班级虽然在一楼,你们的小椅子没有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但是我们也会住在楼上的教室,那个时候,我们的小椅子就会影响到楼下的班级了,你们要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晨晨:我觉得我们做事情的声音要轻一点。</p><p class="ql-block">安安:如果我们要在班级里发出很大的声音,可以让老师先打电话告诉楼下的班级。</p><p class="ql-block">老师:说的很棒,可是有的声音是可以避免的,你们觉得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月月:剁脚的声音,我们在班级里走路一定要轻轻的。</p><p class="ql-block">城城:搬椅子的时候要轻轻的,也不能用脚踢椅子。</p><p class="ql-block">熙熙:也不能坐在椅子上摇来摇去。</p><p class="ql-block">萌萌:为什么椅子会有这么大的“打雷”声音呢?</p> <p class="ql-block">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打雷”的原因多样,有些是可以马上避免的,但是椅子的问题很严重。孩子们想要改变!以后不会影响楼下的班级。</p> 老师说 <p class="ql-block">分析线索-缩小范围、各抒己见-确定方案、实地验证-揭晓答案……孩子们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最后将视线聚焦到“椅子”上。从集体到小组,从团队到个人,我们感受到孩子们表达自己观点时的自信和倾听同伴想法时的尊重,也见证了他们提出问题时的专注和解决问题时的投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和发现,支持他们有意义地学习。让我们惊喜的是,孩子们尝试用不同的办法去寻找答案,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亲身体验和对比交流中,他们的内心有了更深层次的触动——让“感同身受”更加真实,也为后续的行动埋下了小小的种子。</p> 初步尝试:可以不打雷吗? <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用椅子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相机偷偷的记录了孩子们平时使用椅子的习惯。孩子们老师视频,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p><p class="ql-block">小美:你看豪豪,他把椅子拖着走,这样肯定有“打雷”的声音。</p><p class="ql-block">安安:小智把椅子摇来摇去也会有“打雷”的声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老师:孩子们,你们看,这些就是你们发出的“打雷”的声音。好吵。现在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用椅子呢?</p> <p class="ql-block">婷婷:搬椅子的时候要两只手拿,轻轻地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硕硕:不能偷懒拖着椅子走。</p> <p class="ql-block">潼潼:坐在位置上不能前前后后晃来晃去,发出“哒哒哒”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三班专属的《椅子公约》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周后,孩子们有什么感受呢?</b></p><p class="ql-block">帆帆:我觉得有点累……</p><p class="ql-block">莹行:有的小朋友提醒了还不听。</p><p class="ql-block">悦悦:其实我不是不听,是我老是忘记……我也不想的啊!</p><p class="ql-block">萌萌:光有《椅子公约》还不够,还有什么办法呢?</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想一想,家里椅子是怎么样的?</b></p><p class="ql-block">小智:我家的椅子每一只脚下面都有一块垫子。</p><p class="ql-block">萱萱:我家的椅子跟我们一样,穿着一双袜子。</p><p class="ql-block">恬恬:我家的椅子是有轮子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咦?欢欢:我们可不可以也给椅子变个样呢?</p><p class="ql-block">于是,一场关于椅子的变形记开始了!</p> 老师说 <p class="ql-block">通过相机,孩子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行为表现的不足。于是,他们自发地通过制定《椅子公约》来约束自己,以提高使用椅子时的文明程度。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主人翁”意识,也有初步管理班级的经验。然而,效果一时难以体现。因为对于中班幼儿而言,他们其实非常清楚地知道如何文明地使用椅子。但是在平日里他们依然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说明规则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良好的习惯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养成,当孩子们想要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上时,才会有“累”的感觉,也会不由自主地“忘记”。幸运的是,孩子们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灵光一现,发现了家里椅子安静的秘密,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新的突破口。</p> 持续探究:给椅子变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设计创想</b></p> <p class="ql-block">我在椅子下面装上轮子,可以滑来滑去</p> <p class="ql-block">我要用袜子包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也用袜子,但是我想往里面塞棉花,然后画上我喜欢的小猫图案</p> <p class="ql-block">我用四个正方形的软垫子贴在下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实际操作</b></p> <p class="ql-block">寻找材料</p> <p class="ql-block">动手制作</p> <p class="ql-block">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改造效果</b></p> <p class="ql-block">一周后,孩子们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萌萌:我的这个椅套总是掉,太麻烦了</p><p class="ql-block">钰钰:我的也是,固定不住</p><p class="ql-block">晨晨:我的碰上水了,都坏掉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孩子们做的一些椅套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p><p class="ql-block">那天,汤汤小朋友带来一个透明的椅套,这个椅套不怕水,也不会坏,这个真的太棒了!孩子们纷纷都被吸引过来了。第二天,不少孩子也带来了这样的椅套,这样,孩子们的担心的问题都解决啦!!</p> 课程反思 <p class="ql-block">万万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语,衍生出一系列的活动。如果说孩子们行动的出发点是内心的责任感,那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随着探究的一步步深入,他们不仅进行了有品质的深度学习,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更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行为上的进步和内心的成就感,既是意外之喜亦在情理之中。作为教师,也感谢孩子们所做的一切。他们不仅用实际行动让班级更加和谐。孩子们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他们从受到家里椅子的启发,决定给幼儿园的椅子进行改造。在成人看来,或许直接购买更方便。但是对孩子们而言,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从设计到制作,孩子们参与其中,既动脑又动手。更重要的是,他们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巧思:为了增强静音效果,有的孩子尝试了多种的材料;为增强固定效果,有的孩子特意加了胶带和扎带;为了确保大小合适,有的孩子设计了可调节的绑带……这些细节得益于孩子们的思考、探究和试错。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他们也毫不气馁,积极思考、持续探究。正是因为孩子们有这样专注投入的状态和敢于试错的精神,深度学习才得以发生。</p>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