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span class="ql-cursor"></span>学习了《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大家这么说:</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种地的农民,理发的理发师,养猪的养猪人,修桥铺路盖房的工程师……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在进入这个行业前都是先学习后上岗。我们都知道“不学无术”,所以都是先当学生后当师傅!各行各业都如此!只不过学的多少不一,深浅不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所有都忽略了一个行业:养孩子!在这个行业中,最重要的是生他们的那个人,也就是他们的爸妈。我常说,我们作父母时并不知道咋养孩儿,也根本没想到学习学习,我们就成了“爸爸”“妈妈”。只管孩子“饿不饿,冷不冷”。我们非常努力,“一切为了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一把屎,一把尿”……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我们称之为“爱”!殊不知爱孩子老母鸡都会!做的这些我们只是充当了老母鸡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今天有种口号叫“科学育儿”,家长今天真正的爱,我认为应该是知道孩子成长的规律特点,掌握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五小/郭淑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对教育孩子的焦虑,每一位父母似乎都会有共同的话题,总是意会相通,心有灵犀,孩子不同,焦虑却同一种。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必须要不停地学习,因为面对“父母”和“孩子”这两个名称,并没有谁比谁有更多经验,如果能认识到“做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我想面对“教育孩子的焦虑”这个话题时,父母的焦虑度至少能减少一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孩子的焦虑还来自于对教育孩子的知识的缺乏,和认知的误区。孩子因你而来,并不是为你而来,只有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父母所说的未必都正确,孩子所说的未必都错误时,亲子关系都不会存在多大矛盾,父母也就不会有很多焦虑,学会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虚心向孩子学习,二者为师,只有不时刻想着赢了孩子时,才会赢得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个爱学习的家长,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和孩子平等相处,做个会妥协的家长,教育孩子人生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学着用自己的修养,知识,思想去赢得孩子。(二小/李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读完这篇文章感觉说的就是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想着让我规划孩子的未来,其实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就是自己最无能为力的时候,需要学习,逼自己成长。家长所有的焦虑不安其实是怕孩子总是“输在起跑线上”有时放手并不一定是坏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成长的最快。对孩子降低要求,做好引导,做好自己,当好孩子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北街/尚艳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有教育焦虑,那是来自于比较。焦虑处处有,不比自然无。看见别的孩子进好的学校,成绩好,自己不如,然后焦虑,这种焦虑有用吗?与其焦虑,不如淡定。静下心来,检讨自己,先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影响孩子进步的因素,再去找孩子身上的问题和不足。严格自律后,再去要求孩子改进不足。确实如文中所说,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家长要做的,除了尽最大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外,就是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给孩子一个正面积极、努力向上的印象,时时努力,扩大认知,与时俱进,砥砺前行。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自己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想教育出一群优秀的学生,自己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师者。(南店/王书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以来,总会听到家长们抱怨自己的孩子难以管理,叛逆心理强。作为老师有时也会感觉自己班里的学生不好教育,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之所以会感觉孩子不好教育,主要还是我们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会跟他们有更多的交集,也许孩子小的时候不太明显,但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会感觉离他们越来越远,甚至孩子放假回来也不愿同自己闲聊太多,感觉没有共同话题,从而心中焦虑,但通过今天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去试着去改变自己,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不断努力,真正做到孩子懂得,我们要懂,孩子不懂得,我们更要懂,相信教育孩子不再是一个难题。(西街/陈东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作为一名老师也是孩子的母亲,看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我们的潜移默化,离不开我们的一身作则,你会发现平时的生活中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跟家长是神同步,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先做好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孩子是一个不断尝试新事物,追求新知识,探索新途径的生物,我们要紧随孩子的步伐,要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探索新事物,同孩子一起开阔眼界。即孩子懂得我们要懂,孩子不懂得,我们也要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作为父母要学会反思自己,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也不能将自己的心烦意乱发到孩子身上,毕竟孩子不是我们的出气桶,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尊重孩子,做一个眼界开阔,能带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七中/郑赛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们,不管在孩子面前还是学生面前,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快乐、幸福、积极向上;焦虑、痛苦、不思进取,你是哪种状态,孩子们也是哪种状态。丰富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克服焦虑,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成长,它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北街/马凤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学习了《双减背景下,学习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大家这么说:</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从多个方面说学习的幸福感,每个方面都值得思考和学习。文章中的阅读让我印象深刻,确实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他的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我的老大弟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小特别喜欢看书喜欢阅读,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上高中也是成绩一直很好。我就很好奇问他学习语文的方法是什么,他说不知道,可能就是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了吧。从此我对阅读又有了重新的认知。(一小/付靖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基本保障,像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刘红云教授团队发布的那样:保障睡眠、规律早餐且有营养、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天自主阅读不少于半小时、父母更多关注子女生活。现在的生活,不止学生离不开手机,很多家长也一样,当发现孩子沉溺手机时,不能不问理由就指责和批评,而是要找到原因,分析原因,并帮孩子制定使用规定,多陪孩子做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尊重孩子发展规律,不断的完善自己,做成长型父母。(八小/付秋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想让学生有学习的幸福感,那么老师和家长应该双向奔赴,首先老师和家长都不能给自己制造焦虑,更不要把这种焦虑施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有较大的压力,适当的压力能促进学生成长,但是过大的压力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用说有学习的幸福感,真如文中提到的,孩子们现在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大,分析原因如果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的幸福感足够,我想他们也不会对手机入迷上瘾。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幸福感,转而把玩手机当成了一种幸福感,所以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学习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坚持下来,慢慢的养成习惯,从中体会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幸福感。(一小/王非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邻居家女儿,上初三,每次和她聊天,总能听见她说,瞌睡,感觉不够睡,学校的学习节奏可快!五项基础保障里有充足睡眠,有规律早餐,有体育运动,有阅读,有父母的关注,孩子才能感觉到幸福,这也是幸福学习的前提吧,你让孩子学,和孩子主动去学,是不一样的,当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就会产生强烈求知欲,他就愿意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三小/景欣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减减的是数量,提升的是质量。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孩子们,都要求有更多元的学习方式。把知识融合到生活中去运用,才是真正的掌握,即文中说的建构策略。当下的孩子们,当把作业和课外负担降下去之后,他们的时间充裕出来,从心里上放松愉悦,那么可以开辟出来其他的活动:做手工、画画、阅读,运动,拼乐高……等等培养自己的爱好,能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这些课本之外的更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胜负欲,动手操作力。当内驱力得到点燃发展满足,学习的幸福感自然而来,那么成绩这个副产品也顺势而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老师来说,双减也让老师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可能性,教、研相长,和学生相互成全!(二小/段艺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项保障的确立,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该如何管理孩子?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手机管理刻不容缓,我们要合理安排学生居家学习的时间,不能过多的看手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体育活动,不能用手机取代学生和家长的亲子活动,让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还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对孩子的发展更为重要,老师要指导孩子的有效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做好五项管理的有关规定,给学生和孩子们营造好的学习习惯,让师生在好的学习习惯下,体会学习的幸福感。(西街/李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了文章其中两点印象很深刻:1 育儿先育己,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如文中提到的手机依赖症,要控制孩子玩手机,首先家长自己不要做“手机迷”,要合理使用手机!2 数据表明,记忆策略并不能带来好的成绩,擅长建构策略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明显高出一筹。也就是说积极思考,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拥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追求!在以后的教学和育儿中,我也要多鼓励学生思考和动手尝试,有自己的想法和实践能力!(一小/翟慧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每个后进生都是教育科研的宝矿》,大家这么说:</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老师们提起班上的后进生总是直摇头或者说:这孩子就这样,我真是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不行,实在没辙了!后进生的转化的确很难,我们总是很心急,耐不住性子,同其他学生一个要求,所以我们就产生了焦虑情绪。就像李镇西老师讲的,今后我们要静下心研究他们,对他们降低要求,让他们也体会一下成功的快乐,并及时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循序渐进的转化他们。后进生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让我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一小/田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镇西老师说上课备4套教案,作业分4类,考试4套不同的卷子,我认为这样也非常有必要。不同的孩子出自不同的家庭,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这回是后进生没有自信,失去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就不想学习,或者是干脆放弃。学会知识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天能学会一点点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孩子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幸福,也能够积极的学习。(五小/刘艳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带的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也很明显,短视频中作者每次上课能准备四套教案、作业、和考题,这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降低起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虽然后进生各方面表现比较落后,他们也有长处和闪光点,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布置简单的任务给他们,并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一小/侯红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我们要对他们提出相对较低的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达到,进而产生成就感,慢慢产生学习的兴趣。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多挖掘,多鼓励。(二小/田二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作为老师,不要轻易给每个孩子下结论,这些学困生,细想他们身上也有优点,只是可能他们的缺点掩盖了身上的优点,如果我们多拿“放优镜”去看,相信他们的“闪光点”就会让他们自身闪闪发亮。哪怕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会为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我们学校的赵老师,每学期初总会先了解班里的学困生的情况,在学校,这些孩子哪怕是捡垃圾,擦黑板等小小的举动,她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周末还会把这些孩子请到家里辅导功课,给这些孩子做午餐,这些孩子在她的关怀下,各方面都有了点滴的进步。静待花开就是如此,相信班里的学困生有了我们的爱,他们一样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一小/刘鹏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后进生都是科研的宝藏——李镇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究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应该是我们每个老师每年不变的课题,因为每年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后进生。我觉得首先对待后进生心态要平和,深入实际,了解其情况,摸清楚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要培养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做一些“小动作”,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最后,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慢病慢治”,降低期望值,平时抓住其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尊重他们的人格,学生无助时多帮助。(八小/陈红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i><span class="ql-cursor"></span>读了张学勇老师的《不动笔墨也读书》,大家这么说:</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学生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这句话说的真好。我们常常去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还让写出读书笔记。但在学生心里是抵触的。只是需要去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不要施加功利性的任务。读到学生喜欢的内容,去发自内心的记下来。让读书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二小/陈淑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是很多学生的兴趣,为了量化读书,我们会要求学生读书后有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而这些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负担,学生本来很喜欢读书,但是却因为读书笔记“望而却步”,读书要发自内心的欢喜,沉浸在书海中,细细品味书中人生,不动笔墨也读书(一小/李怡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悦读才是阅读最好的状态”,孩子只有发自内心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才能多读书,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但是现实情况是,有些孩子不喜欢阅读,不主动读书,上级又有阅读任务,迫使学校和老师不得已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读书时圈圈画画,摘抄优美语句,写心得体会等,我也尝试在班里举行读书分享交流会,我会讲故事等活动,不仅调动了一部分同学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所以,我认为阅读讲究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要让阅读成为一种负担!(五小/牛晓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孩子喜欢让大人给他读绘本或者故事,我想都是大人读,他听完就忘了,有次我对他说:“妈妈给你读完,你要给妈妈讲一遍。”结果他说:“那我不想听了。”这其实和文中说的一样,有了任务性,孩子就开始排斥了。以后不管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学生,只要是好的兴趣都要去维护,不能让功利性毁了兴趣。(一小/张雪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读书,可以增长知识,细数古今中外名人志士,哪一个不是通过读书学习而成名,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读书,那么就要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首先需要从兴趣入手,尤其是小学生,比如读名著,可以买动漫版本来读,减少读书难度,也可以家长读了给孩子讲,或者多买故事书等,先勾起读书欲望,让他们走进书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爱上阅读,读书笔记将会是水到渠成,无需硬加,至于读书笔记是否要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由掌握,我认为硬加的读书笔记,真的是徒劳无益。(西街/景艳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估计就是文章所说的那种,喜欢让学生摘抄积累的老师。自以为:有了读书积累,读书才会更高效,学生收获才更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了文章才明白,作为老师的我真是:自以为是加执迷不悟。阅读是从“趣味”开始的,是从“愉悦”开始的,是从“我要读书”开始的,保护好学生对书的渴望,保护好学生对读的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才是持久的阅读进步源泉!(一小/杨改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读书笔记,就让我想到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强制要求每个月最少写四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原本是一种辅助作用,但是当它成为一项任务,势必也会影响到读书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阅读不只是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么简单,它还会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上,每次看董卿和房琪的视频时,我就感觉到她们一定是读过很多书的,做一个会表达的人很有魅力,而这也是读书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去引导学生主动读书,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读书,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去体会“黄金屋”的魅力。(五小/朱欣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了这两篇文章,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写日记,为了应付,天天写“今天早上吃了饭上学,上完学回家,回家吃晚饭,然后睡觉。”记流水账那记的是烦啊。还有一次在一个课间,路过一个花坛,看见一群孩子围着花坛在看华老师种的青菜,青菜刚刚漏出头,我随口来了句“好好看,一会儿回去都写一篇作文。”孩子哄的一下全散了。后来想想其实观察也是一种学习,为什么要加点负担呢?读书就是兴趣,为什么要加点痕迹呢?但是摘抄确实也有好处,现在语文考试范围越来越广,如果没有痕迹,老师如何知道学生阅读了没有?不写又如何练笔?不摘抄又如何积累?难题都就给了一线老师。(五小/张凤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对于阅读,我们只能引导,不能强制。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我每天晚上都会给她讲睡前故事,她也很乐意听,我哪天晚上没有及时讲她还会提醒我该讲故事了,我每次讲完后都会提两个问题,我想从小培养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随着故事的长度渐渐增加,我提出的问题也慢慢变复杂,她回答起来有点吃力,当她回答错了我就反复读那一段,一直等她回答正确为止。直到有一次我说要讲故事了,女儿说:妈妈,提问题不提?我不想回答问题。。我也终于意识到孩子被我的行为影响了,甚至不愿意听她最喜欢的故事了……其实这跟文章中说的一样,这不也是间接的强制让孩子“记笔记”吗?我们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学生,都要引导他们发自内心的去阅读,而不是敷衍。(二小/张文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是从“趣味”开始的,是从“愉悦”开始的,是从“我要读书”开始的,不动笔墨也读书!说的多好啊!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读书读的只有作文书,一本新的作文书也能一口气读完,甚至能读好几遍,那时候没有读书笔记,也没有精美的笔记本,甚至也没有在作文书上勾勾画画,但也不影响每天我们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这些好词好句好段是我们喜欢的内容,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可以随手翻来。这是我自愿背诵的。我感激我的老师没让我写好词好句,如果那样的话,也许我连作文书都不想看了,更别说现在的长篇小说。阅读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读书不是让学生皱着眉头去写笔记。读书不是让学生心含埋怨地去写读后感。读书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养成一种习惯。(一小/段亚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看了樊登老师的《简单一招,提高孩子的自律性!》,大家这么说:</i></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自律行为的形成,也就是他们所要拥有的自尊水平和价值感来源于周围的人,包括父母、老师、朋友等对他们的肯定与表扬,我们也在扮演者这些角色,因此在孩子们面前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也许我们一句不经意的语言,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八小/华素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知道自己小时候上学成绩不是太好,但我妈经常会在外人面前说:“我女儿学习很好,很懂事,在学习方面从来没让我们操过心。”有时候在学习上想偷懒的时候,想起来妈妈的海口,迫不得已只得认真学习,现在才知道这就是价值感的建立。孩子会变成你口中的样子,要让孩子知道他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他的自尊水平才会提高,他才会自律。塑造孩子最佳时机不是他做错事的时候,而是他做对事的时候。这句话对我的感触颇深。(二小/冯俊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击和无意中的挖苦,也许孩子心里很无助、很恐惧,这就需要家长适当缓缓,平复心情后再耐心教育。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要适当鼓励,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这样自尊水平高了,心中就会有目标。其实我们更要做好榜样,自己也要有强大的自尊水平和自律性,教孩子自己能管住自己,有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生活中都会轻松自如。(二小/许亚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看了这段小视频,我又重温一下樊登读书《陪孩子终身成长》特别有感触的是如何正确夸孩子。以前的我夸孩子总是“你是最棒的,你表现得真好!……”其实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夸结果,而是要夸意义。引导孩子,做事不是只求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和明白做事的意义,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者,不要害怕孩子犯错,把犯错当做机会,学习的机会,每次犯错 我们要学会从中学点儿什么,从这件事上事情里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终身成长的心态。拥有终身成长心态的孩子,有抗挫力和持续学习进步的能力,可以成为更加乐观积极的人。 总而言之,想要让孩子好,我们家长就赢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北街/杨旭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尊和自律之前并没有想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看问题,看了这个视频感触很深,的确,尤其现在网课,我们都希望学生们自觉自律,但是如何才能让他们自律才是关键。视频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只有在自尊的基础上我们才会自律。我们夸一个孩子画画的好,那么他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更多画作,我们夸一个孩子学习有进步,那么他就会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获得自尊,从而更自律的学习。这让我想到赏识教育,在赞赏中才能更加自尊自爱,更加自律,不管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对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要想让他们自律,就先让他们有自尊。(北街/唐晓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反思自己,在孩子价值感建立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很少恰当且自然地去欣赏、赞美、肯定孩子。就拿现在上网课来说,俺家闺女每天早上5:20闹铃一响准时起床,上课,提交作业从来没让我操过心,可我觉得这都是她应该做的,反而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看了视频,我才意识到自己非但没有做好孩子的情感引导,还伤害了孩子的价值感,怪不得她总是不自信呢。看到孩子的行为,说出自己的感受。我要赶紧去夸夸俺家闺女啦,我要告诉她,她很自律,也很努力,无论成绩如何,妈妈永远爱她,但愿一切还来得及。(八小/陈红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樊登老师的:孩子会成为父母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我深有感触,之前我小时候数学不好,我爸妈总会对着老师或别人说,这孩子脑子有点笨,学东西慢,您多费心之类。看似听着没毛病,但是后来我一直受这句话的影响,觉得自己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所以,平常我们应该努力地帮助学生建立自我价值感,这个对他们很重要。(北街/宋盼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