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赵家捷</p> <p class="ql-block"> 建平的一则小文,使我重新想起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一九六三年吧,初夏,我到江宁县铜井铜矿去采访,住在公社招待所。那时农村口粮很紧张,又是春荒,好多人家揭不开锅了。陪同我的大队支书问我:知道树皮怎么吃吗?我说,煮着吃?他笑了。说,我带你去看看。我们走到一户门口,一位老大娘正在灶台上炒什么东西。支书问:锅里炒什么?大娘说:闻到味道你还不知道吗?支书说,榆树皮呀!大娘说,这点皮子,我跑了几十里路呢!说着我们就出来了。支书说,方圆几十里,榆树皮早就扒光了。我问,炒熟了就能吃吗?支书说:那怎么吃?树皮炒脆了要舂成粉,掺一点面摊成粑粑吃。一路上,我们好久都没有说话。支书忽然说,今天中午,请你吃顿好的!我问,吃什么?支书说,省委农工部韩部长下来调研,中午请他吃饭。你做个陪客好了!我急忙推辞,那不行,那不行,今天说好要下矿井的!</p><p class="ql-block"> 晚上从矿上回来,我又见到那个支书,问他中午吃了什么?他说,也没什么,一碗红烧肉,一条鱼,另外还杀了一只鸡。都是矿上厨房做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就回南京了。那个姓韩的部长,后来做了江苏省委书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