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水默函声

写在前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听讲座,但是 对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还是模糊。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教学实践,总觉得想改变点什么,所以我开始在我的课堂慢慢渗透。今天把我实践的一个完整单元进行整理,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甚至做的不妥当的地方,但是,现在火红火红的董宇辉不是说“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先起跑再调整呼吸,先起飞再调整姿势。”我希望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完善,让孩子们慢慢改变被动学习,让他们能在一个个任务活动中主动去获知、去锻炼,从而让综合素养得到提升。</span></p> 正文 <p class="ql-block">  研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会被一些新要求吸引:“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内容整合”、“情境性和实践性”、“学业质量”等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梳理思考顺序,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该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整合教学内容,在任务驱动下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成了我研究的方向。于是,锁定“学习任务群“开始我的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 关于学习任务群,课标有一段这样的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细读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几点信息: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动机由学生发出、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的活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成果学生获得,最终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第二、教师要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任务设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创设与任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些活动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为任务的达成服务。第三、六个学习任务群,整体看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层次性。从提升的角度看,不仅具有递进性,而且具有阶梯性。</p><p class="ql-block"> 如何在课堂上找到课标的落脚点,落实以任务群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呢?温儒敏主编这样说:“学习任务群其实是对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经验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观念提出来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新形势。以前我们不同程度尝试过的‘主题教学’‘综合性学习’‘大单元教学’等诸多做法和学习任务群都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是站在现在的位置,承接着昨天的所思所行,思考和规划明天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我开始以单元页为统领,整体解读单元主题、语文要素,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等内容,寻找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的深度融合点;然后依据课标、教师教学参考书、课后练习题、学情等资源,设置整合的、指向素养的的单元目标;最后统筹单元学习内容,提炼单元主题,设计单元活动。下面就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从“关注现实生活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建构沉浸式的真实情境”;“依据课标,深入解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结合学情,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制定标准,让评价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几方面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做法。</p> 构建真实情境 课程标准提出:“ 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五年级学生而言,诗文中的年代是久远的,人物、故事是陌生的,学生对山河破碎、外强侵略等历史背景更是模糊的,文本中蕴含着的“家国情怀”学生很难准确体会,更难以清楚地表达。为了突破学习困境,我对原有的教材进度进行了调整,将第四单元前置到第三单元,在“二十大”前展开学习。将“家国情怀”单元学习置于“二十大”这一真实的情境之中,设计“把深深的爱献给祖国”这一单元总的任务情境,架起现实生活和文本内容之间的桥梁,建构沉浸式的真实场景,自然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整个单元的学习,通过“把深深的爱献给祖国”这个真实的大情境,引领学生在这特殊日子里,回眸历史、立足当下,切身体验家国情感;走进诗歌与故事,穿越时空,触摸那一颗颗赤子之心;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阅读和表达,让“立德树人”浸润课堂。</p> 确定学习目标 <p class="ql-block"> 深入本单元教材,不难发现,这一单元内容形成了一条鲜明的线索——贯穿了中华儿女过去、现在、将来对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繁荣昌盛的热烈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生前遗愿;“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宋代爱国诗人林升的满心愤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清代龚自珍的迫切愿望,“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是清代梁启超的大声疾呼,这些都是一百多年前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发出的共同心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一处遗址对外国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声控诉,是当今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抹不去的痛楚。略读课文《小岛》展现了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反映的是部队战士们不畏艰苦、守边戍国的高尚情怀,战士们如此坚强的意志的背后,是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坚强的后盾。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对于祖国强盛富饶的期盼和诉说。</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应单元要素和单元学习任务,教材每课之后的练习题强调了如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如《古诗三首》“要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再想想他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少年中国说》“结合注释的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并能回答问题。”“查找资料,读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圆明园的毁灭》“结合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通过梳理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基于教材编写意图,结合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等学习领域对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以及第三学段“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要求,确定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p> 设计任务活动 <p class="ql-block">  在构建的大情境中,依据目标,以“把深深的爱献给祖国”为主题安排3大任务8个活动,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并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提升语文素养。</p> 任务一:编辑“回眸历史”小报 <p class="ql-block">  </p> 整体感知单元课文,了解单元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发布编辑制作“回眸历史”小报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回顾查找资料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关键信息,确定主题,设计版面。<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1:查找时代背景,聆听时空的声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2:设计人物专栏,触摸不朽的灵魂</div> 任务二:“祖国在我心中”朗讲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活动3:“你的期盼 我懂”古诗朗诵</p> 1.创设情境,发布学习任务。本周是朗诵竞赛周,今天是第一个朗诵活动——“你的期盼,我懂”古诗朗诵会。想想怎样读好这三首古诗,要读出怎样的情感。温馨提示:(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词,将古诗读通读顺读流畅。(2)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题和诗句的意思。(3)借助搜集的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4)思考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br>  2.有疑问的同学汇报本疑难,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学生质疑的过程中点拨诗意,点拨情感表达,指导难写的生字“祭”。这三首诗情感强烈且有明显的层次性,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切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读出每一句诗表达的具体情感。《示儿》一二句是悲痛深沉的,三四句转为激昂乐观,充满了希望。《题临安邸》先写乐景,马上转为责问,三四句是悲愤地讥讽统治者,只有真正读懂了诗人的心情、态度,才能读出个中滋味。《己亥杂诗》一二句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痛心疾首,紧接着三四句就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振兴的强烈向往。当然,这些不是老师告诉的,使孩子们读出来的或者没读出来再次练习读出来的。<br>  3.组织古诗诵读会<br>  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组织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成效好。<br>  4.查找类诗,体会爱国诗人的情感。(作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活动4:诵少年中国之盛 明中国少年之责</span></p> 1.创设情境,发布学习任务。课前观看多名大家朗诵《少年中国说》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朗诵这个作品?从他们的朗读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如果让你来朗读这各作品,你打算怎样朗诵,发布任务:继续朗诵,今天的朗诵主题——诵少年中国之盛,明中国少年之责。<div>  2.要想朗诵好这篇文章需要做写什么?<br><div>  (读正确、读流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通过文字表达怎样的情感?)</div><div> 3.自己读文解决这些问题,遇到不明白的标注,有感受的批注。</div><div> 4.质疑解疑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理解内容,体会情感。</div><div> (1)理解“少年中国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br>  (2)运用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丰富积累,并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重点关注“泻、鳞、惶、翕、胎、矞、硎、履、哉”的意思,结合字义的理解再读有关句子,如“风尘翕张、矞矞皇皇”,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形象。<br>  (3)从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第二段学习。</div><div> 找出这一部分写了哪几种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文写这几种事物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段运用的是文言句式,四字一句,写了“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等七种充满生机和力量的事物形象,语意十分凝练,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时,除了鼓励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形象想象画面情景,或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加深理解。本段全部是四字一句,而且押韵,比喻、排比手法运用自如,读起来气势如虹,呈现的艺术形象多姿多彩,且都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即使不能完全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也能通过节奏、音韵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情感和精神力量。<br></div><div> (4)“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段、第三段学习。<br> 这一大段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论述了少年对于创造一个新兴中国的无比重要性。可结合晚清政府内忧外患等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语言形式简单,意思浅白,几乎没有文言文的痕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振奋人心的雄壮气势;最后一段,正好依托上面的情感氛围,借着已经昂扬的气势,将情绪情感推到高潮、顶峰,如振臂高呼,快意抒发,“美哉……”“壮哉……”,将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中国少年的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br> 5.观看《中国崛起》短视频,感受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再次齐诵课文,激发心底爱国热情。<br> 6.“诵少年中国之盛,明中国少年之责”朗诵竞赛,使命感与责任感用声音传递。<br></div></div><div> 7.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唱《少年中国说》。</div><div> </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活动6:读“辉煌与毁灭” 记国耻于心中</p> 1.读课题,从“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导入学习。<br>  2.读文与直观资料结合,感受辉煌。读中感悟感受园内美景。运用课前搜集的图片等资料,将课文描写与图片对比,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仿照例句,尝试用“有……也有……”“ ……或者……”“……还有……”等关联词语,说一说圆明园其它景点,体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将一段文字读成一幅流动的画。学生进一步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震撼。<br>  3.借助视频品读文字,感受毁灭,深入体会“不可估量”的情感。正当学生陶醉于圆明园的恢宏和赞叹之中时,情绪陡转之下,借助视频朗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一精确的时间点,把这个刻骨铭心的记忆打开,描述了英法联军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侵入、闯进、凡是、统统、掠走”一系列动词,准确地写出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指导朗读,读出愤怒和痛心。<br>  4.适时介入资料“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全文,感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之使命。<div>  5.观看3D复原后的圆明园视频,教师深情讲述如此美好现在只是一片灰烬顶格一片灰烬图片,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明确中国少年之责,配乐齐诵《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段。</div><div> 6.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编辑小报。</div>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不仅动情朗诵了课文,有些同学还主动写了读后感,将满腔抱负赋予文字,将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种子深埋心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活动7:讲小岛故事 燃爱国激情</p> <p class="ql-block">  1.发布学习任务:以将军的口吻,用简练的语言讲述小岛上海防战士的生活。温馨提示:抓住将军看到的、听到的与海防战士有关的具体描写语句,可以借助有关南海自然环境,中国海防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 2.学生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认会生字。并试着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3.学生讲故事,其他同学点评,再讲。</p><p class="ql-block"> 4.播放感动中国“王继才夫妇的故事”,了解小岛生存环境的艰难,深化理解海防战士的人物形象与品质,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最后一段将军行军礼的内涵,点燃爱国际情。</p><p class="ql-block"> 5.作业: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发视频或语音。</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8:“祖国在我心中”朗诵赛</div>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课文学完了,正值二十大召开,孩子们关注二十大信息,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虽然孩子们不太明白二十大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一点孩子们很清楚,那就是祖国现在强大,我们生活才幸福。在这个基础上组织“祖国在我心中”朗诵活动,运用朗诵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活动,将本单元的学习与观看二十大感受得以释放,增强爱国之情,切身地感受脚下这片土地的可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任务三:“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习作展</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9: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h3> <p class="ql-block">  1.结合单元诗文开启话题,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的家乡”美好景象进行畅想的热情。学生充分想象后分享,进一步互相启发,打开思路。<br>  2.结合课文学习时列提纲的实践经验,为自己要讲述的故事列提纲,明确每个部分内容和详略。<br>  3.分享提纲,修改提纲,根据提纲独立写作。<br>  4.完成习作后,学生之间要交换习作,互相欣赏,并提修改建议,再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 5.佳作和优秀片段分享。<br></p> <p class="ql-block">  学生在喜迎二十大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把深深的爱献给祖国”的任务带动下,用编(“回眸历史”小报)、诵(爱国朗诵)、讲(以将军口吻讲故事)、写(读后感、二十年后家乡的畅想)、唱(学唱《少年中国说》)等语文方式,获得“家国情怀”新体验,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获得学用合一、学以致用的成功体验。</p> 评价贯穿始终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中的评价可以分为嵌入式评价和单元测查两种方式。嵌入式评价是将评价自然嵌入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自评、互评,实现高质量的、有效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形成小报、文字后组织学生对小报进行评价,从版面设计到文字书写,内容选择等方面互评,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表达交流中锻炼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在学生朗诵古诗、散文和事理说明文朗读时,通过感悟、点评使学生明确虽然都是表达爱国情怀,但是体裁不同,朗诵、朗读的方式就不同;同学们在表达与鉴赏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倾听、交流、表达等随时进行评价,使及时得到关注,从而乐于参与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始终但不是面面俱到,评价一定是在关键事件的关键时刻才进行,这样效果才会最大化。</p><p class="ql-block"> 除了过程性评价,同样也要关注学业评价,根据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要求,结合本单元内容,对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学习了生字词、课文、园地后进行归类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将能力外化。 </p> 在教学中以单元整体教学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问题,这需要我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我的这些做法一定很不成熟,甚至可能南辕北辙,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心中有学生, 尊重他们的学习权,认真设计孩子们深度思考的“杠杆”,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那么,就值得!我相信,只要为学生的素养提升不断努力,我一定会和他们一起迈向新征程。 番外 <p class="ql-block">  复课后,丛书发到了学生手里,终于可以群文阅读,我和孩子们如饥似渴。11月11日党办组织“强国复兴有我”的征文,我再次调整阅读进度,将“爱国情怀”丛书四的阅读提前,师生共读三天后孩子们开始写征文,孩子们积极参与,劲头十足!内容虽然稚嫩,满心热情却着实值得赞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