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母亲》

大山

<p class="ql-block">一一写在母亲去世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世间爹妈情最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泪血溶入儿女身。</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殚竭心力终为子,</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慈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p><p class="ql-block"> 一一散文《母亲是一种岁月》</p> <p class="ql-block">  我很幸运出生在一个幸福家庭,父亲的爱像高山,母亲的爱像江河,不管我们在哪里,不管我们身处各地,父母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也许有时候爱的方式会被我们误解,实际上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偿还不了,更谈不上负我山河。</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2年11月初,秋已尽,冬将至,再过几天就是母亲大人仙‎逝十周年祭日。早早的我便开始作了准备,从家里存放相片的书柜到手机相册,不停的翻阅着父亲母亲生前一帧帧的照片,母亲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我追怀往昔的岁月,一种深深的思念萦绕于心间……</p> <p class="ql-block"> 时间退回到2012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十二 )那天傍晚,我和妹妹依旧守护着母亲最后的日子,时钟终于定格在了七点二十二分,她老人家慢慢地闭上了慈祥的双眼,淡定坦然的走完自己94年人生历程的伟大母性。母亲带着对自然衰老的痛苦无奈,带着对父亲的深爱,带着对孩子们的眷恋从容的走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时光飞逝,十年来,岁月模糊了我的许多记忆,时间也冲淡了我的许多伤痛。原以为自己对母亲的记忆会在日复一日的时间轮回中支离,在年复一年的岁月蹉跎中破碎。但是,在十年如水般流荡的时光里,我对父亲母亲的记忆却被冲洗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更加厚重。母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走路的姿势,都会在点滴时光的间隙闪现在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苦命人,她诞生于公元1918年11月25日,【农历戊午年十月廿二 】母亲在山西沁源县老家排行老大(姐妹五人),因家境贫寒,自小就到有钱人家当了佣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35年,东家董老人(化民)中共沁源县地下党负责人,在迁往太原之前就引导母亲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1937年经人介绍母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单线联系)。抗战初期,母亲在沁源县“牺盟会”和“妇救会”工作,期间曾在朱德元帅夫人康克清同志的指导下开展过活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42年春,母亲身患伤寒,病情严重,那个年代的抗日政府,没有钱、没有医院、更没有药品,组织上只好安排母亲去了一户老乡家趟平养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期间日军突然发动扫荡并占领沁源县城,日军对城区施实疯狂野蛮的(烧、杀、抢)三光政策。据资料记载,当时沁源全县有1/10的群众被害,5000多抗日军民及家属被杀,4万间房屋被烧毁,加上地方出了众多叛徒汉奸,沁源县抗日政府雪上加霜。在叛徒汉奸的出卖下,抗日政府机关来不及辙退遭到毁灭性破坏,工作人员全部牺牲。</p><p class="ql-block"> 母亲虽然躲过一劫, 但在恶劣的环境下,母亲与党组织失去了单线联系,乃至于母亲后来长期被组织拒之门外,最终成了她一身的痛楚。在躲避残酷扫荡的过程中,母亲丢失了同康克清同志的合影照片(这是唯一的身份证明)。</p> <p class="ql-block">  1944年,形势有了好转,母亲辗转千里终于找到父亲所在部队,经组织审查,同意留在部队参加五乡县的农村土地改革工作。&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母亲随部队参加解放大西北到了陕西省宝鸡市。(62军留守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0年2月,母亲随部队进军大西南,解放四川到了成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0年3月,母亲随父亲到重庆组建62军(西康军区)驻重庆(渝)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1952年底,为了躲避政治运动给母亲带来的麻烦和伤害,父亲替母亲申请提前办理了退职手续。</p> <p class="ql-block">  自从与父亲结了婚,母亲的命运得以好转,父亲是一位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丈夫,又是一位革命历史清白的老干部。父亲每月的工资全部交由母亲撑管。为了照顾父亲和全家,母亲早早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操持家务。</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先后生育我们兄妹五人(二姐妖折),生活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殷实而又温馨,母亲自己也感到幸福美满。可是这样的好景一直维持到公元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父亲因病不幸去世。家里留下母亲和我们姊妹以及孙儿孙女。</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父亲的离去,让母亲悲痛万分,那种疼痛是锥心刺骨的,是永世难忘的。但是,经过长期战争环境考验的母亲此时表现的非常坚强和镇定,为了我们几姊妹的家庭和孩子,母亲没有倒下,擦干眼泪,继续为她的儿女们分责分忧。</p> <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父亲的晚年因病魔缠身,长期住院,而我们姊妹都有家庭、孩子、工作,因而对父亲不能做到时时照料,是母亲在医院精心照顾与陪伴,才使得病入膏肓的父亲安祥地度过了他老人家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母亲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坚韧顽强、勤劳、朴实、慈祥、温柔、慈爱、祥和的品质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和感念!</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善良人,怜弱济贫是她一生爱憎分明的性格。在重庆(渝办)工作期间,见到桥洞下住着一对母女可怜,她就把人家带回办事处,安排在炊事班帮忙,解决了这对母女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母亲看到机关年轻人吃不饱饭,面黄肌瘦,心痛他(她)们,于是就叫他们把食堂的饭菜打回来倒进我们家的锅里,汤汤水水,填饱肚子,共渡难关;被感动了的年轻人日后无论职务怎么升迁,他们始终都称呼母亲为“妈妈”;院子里的邻居哪家遇上困难找到母亲,她总会出手相助。&nbsp;</p><p class="ql-block"> 原后勤部的老战友孔辛叔叔和李瑞芳阿姨因工作调动去了甘孜军分区任职,每次成都开会路过雅安,父亲母亲都要炒几个菜包饺子汤壶老酒款待他们一行同志。孔辛叔叔家的五个孩子,有四个在雅安八一小学读书,每到周休父亲母亲都要把几个孩子接到家里改善生活。孔家孩子当时的这种待遇是整个雅安八一小学甘孜州高原部队的孩子们感到不敢奢望不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奢</span></p><p class="ql-block">求的事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好心邻居劝母亲多为自己孩子考虑,母亲总爱说到,过去战争年代的环境比现在艰苦多了,同志之间谁有了困难都靠大家相互帮助,患难与共,困难是暂时的,总会过去。后来懂事了,看到母亲在众人面前的口碑才慢慢理解和读懂了她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父亲的一位老领导(老红军)受到冲击,家被抄,家属带着子女来到雅安避难,父亲母亲冒着受到牵连的影响,热情接待了她们,并在机关为她们母子安排了临时的家。</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父亲母亲将受到批判、失去人生自由的原省委领导家的孩子们收留在我们家,一锅红烧排骨几个孩子抢着啃,床不够晚上睡地铺,几个孩子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p><p class="ql-block"> 父亲母亲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这些孩子们度过了不堪回首的岁月。也赢得孩子们的敬重和感恩。这段难忘岁月,成为至今难以忘怀的故事,每当他(她)们回到四川,都要来雅安看望她们的牛伯伯和张阿姨。父母去世后,故事一直在延续,友情依旧在保持,关系依然在联系!</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明事理的人。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母亲与父亲结婚时,三岁多的大哥(烈士子女)继养给了我们家,母亲算是他的继母,当时老家有人担忧大哥会受后母的气,可是时间和母爱证明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他关怀备至,使大哥顺理成章地完成人生的每一步。(参军、工作、娶妻、生女)母亲对大哥与对待我们都是一视同仁,以至在大哥心目中一直把母亲当作他自己的至爱亲人。</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娘家姊妹中排行老大,可是她对娘家人和婆家人都热情上心,老家的亲戚有事都由母亲出面打点。母亲虽为女人,但在机关单位或街坊邻里中有着很好的威望和口碑。</p> <p class="ql-block">  勤俭持家过日子是母亲一生的作风,无论是年轻时期,还是步入老年之后,无论是生活条件宽裕或紧张,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根线头,过日子精打细算,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克俭,每顿饭后剩的饭菜都舍不得倒掉,一辈子生活在粗茶淡饭中度余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家有个传统,大孩子换下的衣服,母亲都要做二次利用,家里用的锅碗瓢盆很多都是五六十年代购置的,家俱都是公家分配的,就连洗过衣服的水也要用来搽洗楼梯地板,对此,我们开玩笑说,“都像妈妈这样节约商店都得关门”,母亲听了表情严肃的对我们说:孩子们,妈妈是穷苦人家出身,惧怕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现在生活好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今天回忆起来这些话,让我感悟到这是母亲给我们留下的家训!</p> <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豁达的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对人对事,看问题,想事情,都能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大度的姿态,包括在她的晚年,精神状态一直很好,她对自己能活到百岁总是充满自信。母亲生前经常提醒我们工作要努力,不义之财不可取,千万不能犯错误。</p> <p class="ql-block">  然而无情的岁月最终还是夺走了母亲的生命。残酷的教训告诫了我们“对父母的孝顺不能等”,也经不起等待。此时我想借诗词《人生》表达此刻我的感悟!</p><p class="ql-block">隔窗望见儿抱孙 </p><p class="ql-block">我儿只知他儿亲。</p><p class="ql-block">待到他儿成人后,</p><p class="ql-block">莫让他儿饿我儿。</p><p class="ql-block">世人不解孝双亲,</p><p class="ql-block">鸟兽尚知哺乳恩。</p><p class="ql-block">若待养儿方知孝,</p><p class="ql-block">父母岂有百年身。</p><p class="ql-block">孝顺孝顺,何为孝顺,</p><p class="ql-block">体现在一个“顺”字上。</p><p class="ql-block">对待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p><p class="ql-block">对待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p><p class="ql-block">对待多病的父母,照顾为孝。</p><p class="ql-block">对待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p><p class="ql-block"> 所以孝顺一定要孝在当下,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除了泪水,什么都没有了,留下的只是无法弥补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带着对她的孩子们深深地眷恋,带着对人生的无奈去了那个世界,带着对父亲的深爱去了她们那永远的归宿。我们祈盼父亲母亲在天堂,生活安静,没有疾病,健康安好!亲爱的父亲母亲,你们长眠我长念!愿您们在天堂没有痛苦,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带着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眷恋,太多的记忆留给了我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走了,她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留下的是她对党的忠诚;带走的是一位老共产党员身份的痛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走了,这位公元1937年入党的老党员是我们儿女心目中永远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今天拙笔写文纪念母亲,既是对她老人家的思念和安慰,也是对儿孙后代的传承教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怀念母亲,更多的是怀念母亲骨子里的那种正直善良、坚韧顽强、逆境图存、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的优良品德。母亲给我们留下的人格和品行永远都是我们面对生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作为永恒的纪念,献给我们的爸爸妈妈,以了却儿子心中一柱心事,永远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元1988年11月18日11时分,是父亲离开我们34周年的祭日,怀念我的父亲,他38年从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屡立成功!我曾试图拼起记忆的碎片,着手书写父亲的故事。突然间觉得父亲的生平书写起来没有母亲那么沉重,这不是儿子无理不孝,不是儿子不想为父亲撰写纪文奉上,因为父亲是组织的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父亲的一生是非功过,组织早已为您盖棺定论;父亲对国家的贡献何须我溢美,父亲的履历表上写着,父亲的军功章上刻着;父亲对人民的奉献,何须我歌颂;他故乡沁县的土地记着,老家的绛河流唱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公元2012年12月24日晚7点,是母亲离开我们十周年的祭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母亲大人‎辞世十周年‎年祭之际,作为儿子我没有能力为母亲找回公道,但是我要为母亲留下忠贞不渝的高尚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正迈向七十岁的路上,我只知道自己的出厂日期,不知道报费日期……在父亲离开我们34周年之后,在母亲离开我们十周年之际,奉上纪文一篇,略表儿孙思‎念之情,哀悼之意,一壶老酒寄哀思,告慰父亲母亲大‎人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10日</p><p class="ql-block"> 於泸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