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旅行中的邂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写给自己的旅行记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期福州疫情严重,宅家整理旅行照片。时光荏苒,回想这么多年的旅行中,总会有不期而至的遇见,增长见识又开阔眼界,认识、交接新朋友,感受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真挚的情感交流,令人愉悦、感慨、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5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在甘孜州走了一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到稻城亚丁,上山不久就到了冲古寺。隐没在树丛中的冲古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冲古寺正门。冲古寺海拔3880M,位于仙乃日雪山脚下,隶属贡嘎郎吉岭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冲古寺院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冲古寺很小,显得有些破败,少人。当时天空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刚好就到冲古寺避雨、歇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冲古寺里正巧遇到也在此避雨、歇脚的一老一小僧人和一位年轻的女子。大家互致问候、交谈。才知道,原来小僧人是位活佛,老僧人是小活佛的导师,年轻女子是小活佛的母亲。由于小活佛年纪尚小,生活起居由母亲照料。他们三人是专程来亚丁三神山转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眉目清秀的小活佛只有10岁(虚岁),安静地坐在垫子上休息。毕竟还是孩子,话不多,羞涩中不乏带着机灵、活泼。见到小活佛,不由得想起2009年9月,走G219新藏线,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专门拜见了一位年轻的活佛。当小僧人把我们带到楼上的一间屋子里,第一眼见到年轻的活佛,当时的第一印象是:怎么会有如此年轻、英俊、神清气朗的活佛?!活佛为我们摸顶、念经、祈福。不敢造次,所以没敢提出与活佛拍照。这位年轻活佛就是1995.11.29在大昭寺举行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未中签的另外两位灵童之一。年轻活佛叫贵桑旺堆,进行金瓶掣签时不满7岁,2009年应该是20岁左右,已是扎什伦布寺的活佛。另一位未中签的灵童也在扎什伦布寺学习,叫阿旺南追,是谢通门县扎什格佩寺的琼布活佛。所以很是惊叹,藏区的活佛怎么都是这么英俊、俊朗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小活佛合影。回来后再看照片,才发觉与小活佛合影时应该蹲下身子,以示尊敬,就像小活佛与导师、母亲合影时,虽身为母亲,但在小活佛身边,母亲也是蹲下拍照,这大概就是他们对待自己信仰的尊重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小活佛母亲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冲古寺,小活佛与母亲一直把我们送到寺庙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小活佛师徒手写的姓名,罗绒达瓦是导师的名字,罗绒丁真是小活佛的名字。很庆幸当年的旅行资料都收集、保存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活佛母亲叫格绒娜姆,这是小活佛母亲手写自己姓名、地址、电话。旅行回来,按照小活佛母亲留下的地址、电话号码,多次联系无果。网上查寻到贡岭中心小学电话,好不容易有人接听电话,回答说:无此人,现在学校放假。9月份开学后再多次联系,仍是无果。故,为小活佛、导师、小活佛母亲拍的照片无法寄给他们。曾经把照片寄给当时在稻城县住宿的“圣地亚丁”酒店王先生,委托如有人去冲古寺,把照片带给他们。但因为小活佛不属冲古寺,转山完成后也就离开冲古寺了。为此一直觉得很遗憾,没能完成照片送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最右边是仙乃日神山,最左边是夏诺多吉神山,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峰顶根本看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仙乃日雪峰下的珍珠海。天气时而小雨,云雾缭绕,看不清峰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山返回时,好不容易天空放晴,在路边拍下夏诺多吉神山。央迈勇神山始终无法看到真面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网上下载稻城县贡嘎郎吉岭寺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再查找资料,猜测小活佛会不会是贡嘎郎吉岭寺的?如有机会再走,当去贡岭寺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贡嘎郎吉岭寺简称贡岭寺,藏语“雪山洲”之意,海拔3335M,距离稻城县城正南62km,赤土乡仲堆村。贡岭寺原为苯教,后改信奉黄教,是稻城县最大的黄教(格鲁派)寺院,因念青贡嘎日松神山得名。贡岭寺最早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寺庙创始人甲布康珠·罗绒颠回。在政教合一的时代,贡岭寺是稻城县的直接统治者,在当地影响极大。贡岭寺和桑披寺(甘孜州乡城县)都是理塘长青科尔寺的直属寺院,理塘长青科尔寺的活佛是可以直接拜见达赖喇嘛的,所以贡岭寺和桑披寺对整个康巴藏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可与拉萨的色拉寺、甘丹寺、相提并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贡岭寺和桑披寺,这里多说两句。贡岭寺和桑披寺都属于康巴藏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巴塘发生“凤全事件”,巴塘一带地方势力,寺院喇嘛、僧人、当地土司认为朝廷“改土归流”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在英国外部势力支持下,发生叛乱,杀了清庭驻藏大臣风全。桑披寺喇嘛、僧人在1897年将理塘守备(正五品)及其二子,父子三人抓了受剥皮酷刑、杀害。1899年又杀害清军游击施文明(从三品),将其剥皮填草为“人皮鼓”,悬于桑披寺内以示威,这就是当年的“桑披寺•人皮”事件。桑披寺喇嘛、僧人两次剥皮酷刑杀害与之交涉的清廷官员,再加上后来驻藏大臣被杀,故清朝廷急令赵尔丰(时任四川永宁道道尹)前往平叛。双方在桑披寺对峙四个月。后赵尔丰发现久攻不下原因,派人断了桑披寺的水源,这才攻下桑披寺。在“乱世用重典”的情势下,赵尔丰手段雷霆、铁血,将所有参与叛乱的土司、喇嘛、僧人全部处死,故赵在西康有了一个“赵屠夫”的外号。后赵尔丰顺势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郡县,派遣官员,清查户口,规定赋税。在当地开田引水,试种水稻。收复边地,为西康建省打下基础。作为川滇边务大臣、驻藏大臣、四川总督的赵尔丰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不顾老年征战(61岁亲率2000多清兵征剿桑披寺); 打败英国分裂势力组织操纵的西藏叛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 派遣边军在中缅边界立中国界碑,阻止英人北犯 ; 在川西康,康巴藏区、西藏实行“改土归流”和“移民实边”政策,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其在镇压巴塘叛乱、平定桑披寺叛乱,及四川“保路运动”中杀人无数,被称为“屠夫”。时人及后人对赵尔丰的评价各式各样,分歧在于他的铁血手段是否过于残酷,但没有人否定其在短短几年间“改土归流”的巨大功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网上下载的桑披寺图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乡城县、桑披寺,有一种说法:乡城的历史绕不开赵尔丰。清末藏区土司制度的复杂带来巨大隐患,自成一体,不服朝廷管辖,加上西方列强对藏区的渗透,与地方分裂主义的勾结,清朝廷“改土归流”政策势必再次在康巴藏区推行。赵尔丰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剿灭叛乱的当地土司头人、喇嘛、僧人。在稻城、乡城大举推行“改土归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有兴趣,想了解西康康巴藏区的历史,可以看看阿来所著,2014年出版的《瞻对》一书——解读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瞻对”是地名,现在的甘孜州新龙县及康巴一带区域。康巴人向来强悍,而瞻对人在康巴人中更是以强悍著称,此书以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以不同方式介入康巴地区的历史,展现瞻对康巴人这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部落的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书中的讲述既有历史事实、史书记载,又有地方传奇、当地流传典故,曲折多变,轰轰烈烈,富于戏剧性,一部好书,值得一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瞻对”,从雍正八年开始,清廷七次对这个弹丸之地的小地方用兵征讨,死伤无数。国民党军队,地方川军,都在瞻对用兵。最终1950年解放军18军仅派出一个排,不费一兵一卒,未经战斗就解放了瞻对县城,瞻对被新中国人民政府收复,用作者阿来的话,只有一个答案:势,大势所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7月底诺尔盖旅行,在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正在路边拍摄藏族女子在草地上策马挥鞭的飒爽英姿,正巧这位藏族小伙骑着摩托车经过,拍下来。后背上是小伙的妹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旅行中,只要征得同意,留下地址,回来后都会及时把照片邮寄返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诺尔盖小伙多吉当周留下的通讯地址。班佑村是中国工农红军从潘松毛儿盖过草地时经过的村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藏族姑娘白玛青措。2012年去稻城亚丁,翻越折多山到新都桥,住宿在一家藏民客栈,白玛青措就在这家客栈打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房间电气有问题,白玛青措前来调试,摆弄了好一会,却怎么也不行,无可奈何的神态让人忍俊不禁,就这样认识。白玛青措年芳17(虚岁),既有少女的羞涩、大方,又不失小姑娘的天真浪漫、调皮,很让人心生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玛青措很上镜,无论哪个角度拍都显自然、毫不矫揉造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玛青措在客栈院子里跳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年后,2014年8月,再次路过新都桥,专门又去了这家客栈寻找白玛青措,可惜她已经离开客栈,回老家,没见到,很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2014年8月,川西旅行。在白玉县亚青寺的山坡上,与几位覺姆娃聊天、玩耍。这些16、17岁(虚岁)的女娃们从各地来到亚青寺修行,她们虽说是出家人,但对自己修行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天真无邪,浪漫童心与凡世间的年轻人并无二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格桑旺久,曾经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小僧人。2004年7月去珠峰,途经日喀则,到扎什伦布寺参观,正在寺院里转悠,忽然从墙垛冒出一个小僧人,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随口问他:能不能给你照张像?小僧人立马答应,就有了这张照片,其身后的扶桑花正开的灿烂。小僧人在纸张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格桑旺久,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就这样与格桑认识了,当时格桑16岁(虚岁)。回来后母亲看到这张照片说:这孩子长的俊!此后,2009年9月走G219新藏线,路过日喀则,又在扎什伦布寺与格桑会面,格桑介绍我们拜见活佛,并带着我们参观寺院,向我们介绍寺院历史、文物。如今格桑已经离开扎什伦布寺,娶妻生女,学了汽车驾驶跑运输,现住在日喀则。2017年9月走阿里南北大环线,又经过日喀则,格桑还到酒店看望我们。至今我们一直有联系。祝福格桑吉祥安康,扎西德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2017年9月走阿里南北大环线,在前往日喀则途中,遇到一家藏族人家正在田里收割青稞,征得同意,拍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走G219新藏线沿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9月,阿里,冈仁波齐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9月,走滇藏线,虎跳峡。从中虎跳徒步至上虎跳,走哈巴雪山一侧的茶马古道,脚踩悬崖峭壁下是汹涌的金沙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10月下旬,走丙察察。翻越海拔4636M的齐马拉山垭口,现在已改名为雄珠拉山垭口。从察隅县城到察瓦龙230km的路程,需要依次翻越三座垭口:折拉山口、金拉山口、齐马拉山口,现在上述山口已依次改名为:益秀拉山口、昌拉山口、雄珠拉山口,山口路标也是按照新改的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7年9月,再次来到佩枯错,吉隆县与聂拉木县交界处,面积300平方公里,海拔4590M,深蓝色的佩枯措静静地依偎在希夏邦马峰下,非常喜欢。佩枯措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不仅是到未知的山水间,看未知的山川湖泊,更在山水间感受大自然的生命。王维《终南别业》里“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愿我们的旅行也能在“谈笑无还期”中一直走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旅行而乐,述之以文字,则更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10.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福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