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 新课堂 新征程

且听风吟。

<p class="ql-block">随着今年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今天,我们也荣幸聆听了吴忠豪教授和李倩老师的主题报告。</p> <p class="ql-block">上午八点半,魏星老师致开幕词,接着,吴忠豪教授带来专题报告:《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任务群设计》。</p> <p class="ql-block">吴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两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为以下四点:</p><p class="ql-block">1.提出语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2.调整课程目标框架</p><p class="ql-block">3.强调学习任务群</p><p class="ql-block">4.重视学业评价</p><p class="ql-block">首先,吴教授就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做了解释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分析。吴教授提出:语言运用是基础,是关键,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审美能力和品位的提高也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接着,吴教授对2011和2022两版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展示了“知识为中心”语文课程内容的探索轨迹,并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当下新课标出台但缺三配套教材的背景下,我们不可被动等待。而是应该利用统编教材,对标新课标的精神,总结梳理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尝试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为教材编写提供新的经验、新的资源、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主要包含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特点、案例分析及设计建议三方面内容。其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p> <p class="ql-block">吴教授通过两个《学习演讲》案例对比,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任务群是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任务整合原来相对孤立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领会语文知识,熟练运用语文知识的技能。</p> <p class="ql-block">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吴教授也结合实际案例为我们做了分析和建议。从吴教授列举的案例中,我明白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既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又有学生的实践和探索。课堂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它更多地指向探究性的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像吴教授说的那样“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尝试任务群设计,借这个东风,通过实践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发展自己语文的教学水准。</p> <p class="ql-block">下午,李倩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如何理解与应用“语文学业质量”和如何开展语文学业质量“评价”展开。</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从学业质量研制的背景、语文学业质量内涵与结构、语文学业质量的功能三点展开阐述。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学生之所以参与,是因为环境的某些特征吸引他,学生是对这些特征做出反应。所以,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把课程内容视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必然会突破外部施加给学生的东西,因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着支配作用,它们是受学生控制的,而不是由学科专家支配的。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李老师重点分享的是过程性的评价。她指出:评价学生的作业,不应追求简单的 “量化”评价结果(如分数、排名、优秀率等),更要重视对学生表现的“质化”分析,形成关键结论并及时反馈。尊重语文学习过程与结果的个性化,捕捉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表现,运用合理而有效的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学习,收获满满,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能够逐渐内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p>

语文

学习

学生

任务

教授

新课标

学业

教学

素养

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