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育只存在于三尺讲堂之上,如果学习只发生在方正教室之间,那么孩子怎么能够“站在学校看世界”呢?<br> 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所以我们倾力搭建“无边界课堂”。在放松的周末,抛却书本,投身户外,从足下开始,打开奇妙的探索之旅。<br> 这一次,我们来到“家门口的公园”——乌山历史风貌区,会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在等待着大家呢?<br> 瞧,孩子们早早到达约定地点,开始签到活动。 小朋友们背起统一的研学包,装好研学手册,挂着“Banyan”镂空相框,带上最充沛的好奇心和最热切的探索欲,出发啦! <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亭记</div> 循着研学手册上提供的图片线索,孩子和家长登上公园石阶,找寻着各自的目标。才发现,原来在城市的公园中,潜藏着诸多与历史、人文、自然、建筑等有关的内容。平常,我们只是缺少发现它们的耐心和契机。</div> 道山亭、黎公亭、先薯亭,三个亭子勾连着福州的历史人文,家长和孩子们不禁赞叹:亭子里容易被忽略的“藻井”部分居然有这么精美的花纹与配饰!还有家长说:“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番薯是这样来的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榕记</div> 所谓“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独木成林的“榕树”成为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茂密的叶片、粗壮的枝干、发达的根系使得榕树的外观极具辨识度。<br> 看,乌山公园里的这课榕树还有自己的名字——“卧牛榕”,哦!原来是因为它长在了一块巨大的“卧牛石”旁。 科学课上,老师已经给孩子们渗透了叶、枝、干、根的知识,要怎么更好地记录下来呢?老师精心制作的“Banyan”镂空卡片就派上了用场!透过榕树的英文“Banyan”,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结合所学知识,让爸爸、妈妈帮助拍照记录。<br> 今日英语词汇+1,相信“Banyan“这个单词已经深深刻在孩子们的记忆中。看着根系发达,从枝干上垂下,深扎入泥土里、石缝中、墙头上的须根,仰望那绿得逼人眼睛的叶子,孩子们惊叹榕树生命力之顽强! 再次回到山脚下,今天的乌山公园研学之旅就要结束了。孩子们围到大榕树前,惊喜地发现——写着自己名字的签到树叶被挂在了榕树上! “孩子们,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像榕树一样默默的守护着我们?”<br>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爸爸、妈妈、老师、消防员、警察、解放军……<br> 通过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陈敏校长想要引出的是有关“感恩”的话题,通过一次亲子同行的研学活动,在孩子们心间埋下懂得发现、感恩和回报的种子。<br> 研学活动结束后,向陪伴我们同行的爸爸妈妈表白:感谢您妈妈(爸爸),用心、用爱陪伴我长大。 研学结束,一起野餐吧!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锻炼体能、品德养成、提升综合能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家门口的公园”系列打卡活动的第二站,牛岗山公园亲子研学营走起∽∽</h3>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图文:张忠浩 何雨薇</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排版:张忠浩 何雨薇</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陈敏校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