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练习课

贾凤利

<p class="ql-block">  练习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主要以巩固性知识的练习(机械模仿练习)为主,灵活运用知识的练习严重不足。也不少教师为突出一个“练”而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负担重,课堂效率低。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必须深刻理解练习课的内涵和特点。</p><p class="ql-block">一、练习课的性质、任务、类型和特点</p><p class="ql-block"> 练习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练习活动,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强化和形成技能,提高和培养能力的一类课。</p><p class="ql-block"> 练习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运用知识为主要目的。简言之,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p><p class="ql-block"> 根据练习的目的和内容,练习课可分为: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复习性练习课,操作性练习课,探究性练习课和思维性练习课。</p><p class="ql-block"> 练习课最大的特点是“练”和“习”。练是手段,习是目的;练有过程,习有效果。</p><p class="ql-block">二、练习课教学原则</p><p class="ql-block">目的性原则。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切忌无的放矢,为练习而练习,甚至大搞题海战术。在练习中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等,是练习课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练习要集中体现练习的意图,克服练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要钻研“课标”(学科课程标准)和考纲(考试说明和要求),明确练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知识和能力盲点和难点。</p><p class="ql-block">层次性原则。练习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不在一个平面上盘旋。有层次和合理的梯度,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知识,让知识向技能、智能转化。因此练习首先要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其次分层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有选择性。</p><p class="ql-block">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练习的单一化和固定化模式,要变化方式、方法,以新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一是题型上,应设计多种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改错题等概念性、思考题比较性强的题目配合使用,还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变式练习。</p><p class="ql-block">二是性质上,应设计顺向性练习和逆向性练习、类比练习和对比练习,静态练习和动态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等。</p><p class="ql-block">三是在结构上,应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适量的题与题之间彼此相关的题组,使之能更好地揭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让所学知识系化、网络化。</p><p class="ql-block">启发性原则。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以例及类、闻一知十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的。</p><p class="ql-block">一是从一题多变出发,通过改变条件、提问(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额问题的途径。</p><p class="ql-block">二是从一题多解入手,通过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同一问题中找到不同的思维方法和解题途径。</p><p class="ql-block">三是一题用够,从精炼做起。教师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习题的功效,力求把练习题用够,实现精练。</p><p class="ql-block">四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编练习题。</p><p class="ql-block">趣趣味性原则。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动力系统。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定向、内驱、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练习效率和趣味性联系在一起的。枯燥的练习让人乏味疲劳。因此,练习要有新形式、新题材、新要求、新思路、新方法,手、脑、口并用,让学生获得新体验。</p><p class="ql-block">一是练习的内容要鲜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熟悉、可感知,有亲切感。</p><p class="ql-block">二是练习的方式要灵活,趣味性强。</p><p class="ql-block">三是课前准备要充分。</p><p class="ql-block">三、如何上好练习课</p><p class="ql-block">一要厘清教学思路。想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做什么,它们么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这样一条不间断的教学过程安排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即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的逻辑有机结合。教学思路的方式大致有:先分后总、先总后分、一脉相承、主线串珠、移步换形、面中取点、由此及彼、烘云托月、相辅相成、悬念结解、多放集中等。</p><p class="ql-block">二是设计练习课堂教学结构(三阶段五环节)</p><p class="ql-block">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准备——导练——概括——检测——评价”五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p><p class="ql-block"> 准备(5分钟左右)。适当安排一组准备题让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的内容安排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p><p class="ql-block">知识的激活。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强化知识的基本要素。准备阶段,应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p><p class="ql-block">思维的激发。准备阶段安排—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p><p class="ql-block">情感的激励。通过导入(如故事)调动学生的热情,调节课堂气氛。注意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中的“铺垫”的差异。</p><p class="ql-block">导练(12分钟左右)。 教师精心设计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的“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练习设计。做到:围绕重点,精选习题;由易到难,呈现题组;形式灵活,题型多变。习题以课本为主,自编为辅,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钟内练习的质量。</p><p class="ql-block">组织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p><p class="ql-block">评讲练习。评讲一般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在练习前或练习中。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中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完毕后教师评讲,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p><p class="ql-block">概括(3分钟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p><p class="ql-block">检测(12分钟左右)。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和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力求使中上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了”,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p><p class="ql-block">反馈(8分钟左右)。学生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p><p class="ql-block">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如下:一是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二是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三是统计检测结果。四是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五是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