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孙子当陪练

小兵

<h3> 三年前从儿子家回国的时候,儿子刚给正上学前班的孙子买了一台电子钢琴,打算让他学门手艺。以我的孤陋寡闻,当时只知道有电子琴,有钢琴,这合二为一的电子钢琴,还是头一回见识。<br> 在这之前,我跟老伴儿也和大多数退休职工一样,帮着儿子儿媳照看孙辈。每年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待在儿子那边,先是照看孙子后来又有了孙女,从他(她)们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再到进幼儿园上学前班。这期间,爷孙陪伴也可以说是各种陪练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必修课。<br><br></h3> <h3>陪练出镜:老子、儿子和孙子。<br>  </h3> <h3>陪练遛娃: 奶奶唱支摇篮曲。</h3> <h3>陪练开车: 早晚你得出去独自闯荡。</h3> <h3>陪练旅行: 全家人的快乐时光。</h3> <h3> 这是孙子他们学前班的小朋友在结业典礼上的汇报演出。在舞台上各种肤色的小朋友欢天喜地倾情表演中,我一眼就认出了头戴鸡冠帽、正手舞足蹈的孙子那张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h3> <h3> 回家以后听说河南省老干部大学新址落成正招收新生,其中就有电子琴班。学习弹琴一来可以拉长继续给孙子当陪练的链接,爷孙俩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比翼齐飞。二来可以在退休之后再学门手艺,丰富晚年生活。于是赶紧报名并在后来的补录中得偿所愿。</h3> <h3> 两个月后,学校组织了一场教学成果汇报展演。刚学了两首琴曲的电子琴班学员,就被艺高人胆大的张凌老师赶鸭子上架经受历练了。我全当是陪孙子练练舞台表演,看谁上台不慌不怵,看谁表演更本色、更自信。</h3> <h3> 孙子学琴起点很高,上手就是世界名曲《欢乐颂》(节选)。学看五线谱,双手交替弹奏主旋律。虽然弹得磕磕巴巴,但却是一个新的起点。</h3> <h3> 爷爷学琴也不含糊,第一课就是中国名曲《渔光曲》。用的是简谱,但右手旋律左手和弦也还算有板有眼。毕竟,这是零基础的爷爷平生学会弹奏的第一首琴曲。</h3> <h3> 接下来就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严重的时候,孙子他们学校有一年半时间实行网课教学,每周一次的钢琴课也中断了半年多。但孙子的进步还是显而易见的,这让落在后面的爷爷不敢懈怠。</h3> <h3> 自从上次教学汇报演出结束后,老干部大学放寒假,因为疫情反复影响到现在一直没有再开学。好在当初有张老师领进门,有两个月的课堂教学扫盲 ,凭着给孙子当好陪练的自觉性、责任心,还有肯下笨功夫循序渐进的练习,总算在今年初把教材上的琴曲全部弹下来了。</h3> <h3>  在哥哥的影响下,妹妹也开始拜师学琴,而且与哥哥师出同门。</h3> <h3> 爷孙隔空PK,孙子孙女完胜。尴尬的是,孙子孙女联弹有爸妈加油助阵。爷爷弹琴这边却无人喝彩。 <br></h3> <h3> 这是电子琴班教材第100页最后一首练习曲《回娘家》。回想当初买书(教材)时翻看后面的琴曲觉得高不可攀,现在则信心满满:拿下最后阵地,让胜利的旗帜飘扬!</h3> <h3> 通过给孙子当陪练,尤其是陪练弹琴,有几点体会:一是师生一对一教学,效果更好,进步更快;二是学琴如果没有老师的讲解示范,光靠自己摸索,是万万不行的;三是学琴未必一定要学有所成。比如我们这个年龄的老人,学有所得,喜欢、快乐就够了;四是“音乐是人生的快乐源泉,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这是《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语录。我深以为然。</h3> <h3>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要我说:陪练也是最幸福的互动。你看,本来是给孙子当陪练,不管是贴身陪练还是远程陪练,一不留神,捎带也让自己的艺术修炼提升了一个档次,双赢!</h3> <h3> 不过也有遗憾。由于疫情阻隔,不能亲自陪练、指导孙子踢球,对我这个曾经像他这般年纪也喜欢在足球场上冲锋陷阵的老将来说,分明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只能隔着浩瀚的太平洋,通过视频关注着孙子在他父亲的培养辅导下,训练、比赛、进球、捧杯……</h3> <h3> 孙子(5号)进球。</h3> <h3> 谢谢围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