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共进话写作墨韵书香沁心田

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积极参与论文写作,不仅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10月28日 江苏省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于正军)全体学员参与了线上论文交流分享会,大家一起畅谈教育理想,抒发心灵感言,在感动、温馨、激励中一同前行,共同成长。</b></p> 袁瑶老师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和美数学课堂的基本理念与构建策略》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我校逐步提炼出“构建和美文化,实施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已有的“生疑、猜疑、释疑、质疑、传疑”的“五疑导学和美数学模式”基础上,与新基础教育理念深度融合,渐渐探索出带有本校特色的和美数学课堂模式,即和谐、高效、开 放、多元、发展的课堂。以和聚力,以美育人,促进学生主动、愉悦、多元发展,是和美数学课堂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美数学课堂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策略日趋完善,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b></p> 陈天福老师 <p class="ql-block"><b>《从猜测到求证,从感知到总结》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以猜想、验证、总结这一过程为例,任意一个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的状况都不一样,探索意识强的学生可以带动课堂的节奏与气氛,而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也不应该沦为课堂的“看客”,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勇敢的猜想,且都能试着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对于自己发现的规律做出小结。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以彰显。</b></p> 孙建平老师 <p class="ql-block"><b>《认知冲突:把学习带往开阔地带》发表于《课堂内外》</b></p> <p class="ql-block"><b>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课堂教学也在向更深处不断推进,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认知冲突”是贯通学科知识本质与儿童认知的桥梁,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所学的新知识之间出现的暂时性矛盾。破与立的交融,装懂到弄懂的蜕变,新经验与旧经验的交替,让“认知冲突”成为贯通学科知识本质与儿童认知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b></p> 蒋碧云老师 <p class="ql-block"><b>《基于“数学理解层次”的教学路径探索》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b></p> <p class="ql-block"><b>  数学理解5个层次是曹培英教授根据“SOLO”提出的,能清楚地显示儿童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认知水平,能让教学者预先确定学生学习某一问题要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可视化因其直观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有感,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可视化可以让抽象知识图像化、知识建构直观化、隐性知识显性化、解题规律模型化、零散知识系统化、核心知识发散化,形成特有的教学路径。</b></p> 徐丽华老师 <p class="ql-block"><b>《建模课堂话“建模”》发表于《基础教育论坛》</b></p> <p class="ql-block"><b>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探索实践,构建数学模型。我们小学阶段的数学建模重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数学活动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解释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学模型,并运用建构的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的学习。</b></p> 李晓娟老师 <p class="ql-block"><b>《让学生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b></p> <p class="ql-block"><b>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只有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数的认识”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算盘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拨得响得学具,在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b></p> 沙红芳老师 <p class="ql-block"><b>《让计算学习成为有助于素养发展的体验过程》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本课积极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引导儿童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为培养推理能力积累经验;引导儿童感悟数形结合的抽象过程,为形成几何直观提供路径;引导儿童参与理法融通的探究过程,为提升运算能力提供保证,逐步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b></p> 倪志敏老师 <p class="ql-block"><b>《数学教学必须“形质”兼备》发表于《数学教学通讯》</b></p> <p class="ql-block"><b>  数学知识都具有“形”与“质”两个方面。“形”与“质”在认知结构体系的协调下应是统一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或先“乱”其形,或先“忆”其形,或先“明”其形,或先“补”其形,善用数学知识之“形”来凸显数学之“质”,以达到数学教学的“形质”兼备。</b></p> 朱月萍老师 <p class="ql-block"><b>《“学习力”课堂:从“学会”走向“学慧”》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b></p> <p class="ql-block"><b>  “学习力”课堂,就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以生为本,转知成智,帮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慧”。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谈“学习力”课堂的构建与思考:结构化教学——着重联系,提升理解力;学科化教学——着眼本质,培植思考力;形象化教学——着力表达,激发原动力。</b></p> 蔡爱平老师 <p class="ql-block"><b>《从“教程设计”走向“学程导航”》发表于《小学数学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学思融通”的数学课堂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以学启思,以思导学、学思融合”的课堂,“学程”导航充满探究味道,“教程”设计具有思辨色彩,从教程走向到学程,用数学思考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从而有效发展孩子数学思维,培育孩子的理性精神。</b></p> 王苏娅老师 <p class="ql-block"><b>《留白:让数学课堂走向深刻》发表于《华夏教师》</b></p> <p class="ql-block"><b>  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只有做到了深层次的思考才算是完满的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策略。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方法在于在数学课堂当中进行留白,加强对留白艺与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留白部分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发展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b></p> 王倩老师 <p class="ql-block"><b>《利用“渗透+转化策略”培养小学生代数思维》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b></p> <p class="ql-block"><b>  小学生的思维普遍以算术思维为起点,其向代数思维转变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式的,并且在思维转变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渗透代数思维,构建转化支架,巧设问题情境,帮助小学生搭建思维转化的桥梁,从而帮助小学生实现思维的转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以数为对象的算术运算到以字母、符号为对象的代数运算,既是从数字运算到代数运算的算法转换,也是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探索从算术思维教学到代数思维教学的转化策略,帮助小学生搭建思维转化的桥梁,这是当前小学数学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b></p> 沈开峰老师 <p class="ql-block"><b>《比较分析:让计算教学彰显活力》,发表于《数学教学通讯》</b></p> <p class="ql-block"><b>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走出仅仅培养学生计算技能的误区,不仅要让学生“会算”,还要让他们“悟理”“悟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比较思想,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特征、探究算理、优化算法,让课堂教学彰显活力。</b></p> 彭文凤老师 <p class="ql-block"><b>《让学生领悟数学的魅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发表于《数学教学通讯》</b></p> <p class="ql-block"><b>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体现的是“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是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从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三方面着手,将学生引入生活中,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学以致用”。</b></p> 乔晶老师 <p class="ql-block"><b>《基于儿童中文编程的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b></p> <p class="ql-block"><b>  借助儿童信息技术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开发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项目活动,将核心知识融入项目学习,让学生真实所需与知识、体验、感知建立连接,更好地促进学习真实发生。项目学习的实施进程主要由入项活动、项目进程、公开成果以及评价反思这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学习活动,制定了“1+3”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项目学习活动,改变了学习方式,实现了“团队合作”和协作学习,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b></p> 导师:于正军 <p class="ql-block"><b>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导师于特对本次论文交流分享会进行点评,对老师们的论文观点给予高度的肯定,并鼓励老师们要多读书,把行之有效的理论思想像种子般埋进教育的土壤,让知识内化为智慧,服务我们的课堂教学。</b></p> 初心 未来 <p class="ql-block"><b>  此次论文交流分享会,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情怀的陶冶。读书、明志是我们团队的初心,明辨、笃行,我们一起向未来。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带着此次活动的启发和思考,走向日常教学,走向教学研究,力争做一个像导师于特一样一直行走在教育科研道路上的研究者。</b></p>

数学

学生

教学

课堂

思维

小学

素养

学习

老师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