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个太抽象了!”大多情况下,“抽象”这个词都会和“不易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作形容词来讲。直到走过好几年照本宣科的数学教学之路,从课本中的习题中走出来,跌跌撞撞胆怯地走进课标里,经过一点点艰苦的摸索,加上网上前辈名师们的认真解读,让我再次回归教材,这才对有些内容有了上位概念的一知半解。也可以说,从这时起,我才真正发现课标不是“虚”理论。最为关键的是,才第一次知道“抽象”还是个动词,“抽象”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的好多年,我只关注教材知识的搬运,而且搬得丢三落四,所以为了孩子们考出高分好成绩,就费尽心思抓题型、强练习,并将自己摸索出的“好题”和“方法”当作宝贵经验。结果确实走过了一段自我迷恋的时期,我们班的孩子们考试成绩好,我也因此被冠以好老师的称号。直到全县学科竞赛夺得“探花”的小李不会解决试卷印刷不全的问题,才让我彻底清醒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想记录这点感受,是因为四年级孩子们正要认识线,为了更好地吃透教材,建议“涛弟”认真观摩名师课例并听课后讲座。</p><p class="ql-block"> 坐在电脑前的他很专注,就像我第一次听这节课一样。但是随着“线无曲直”的讨论开始,他也像我第一次观摩时一样不淡定了。“点无大小,线无曲直粗细”这个让我们很难理解,可想对于小朋友来说又有多费解。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看”不到无大小的“点”和无粗细曲直的“线”。</p><p class="ql-block"> 很多原来觉得很简单的知识,其实并不简单。就如有关图形的这个抽象过程一样,要真正剥离线的非本质属性“曲直粗细”留下本质属性“长短”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数学来源生活,但从相对粗糙的“生活”走向相对精致的“数学”,经历抽象的过程很重要,这就需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 从“数量中抽象出数”要比从“实物中抽象出形”相对容易理解一些,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数字符号这个“冰美人”没有图形符号这个“冰美人”那么“高冷”的缘故吧。因为抽象出图形的难点在于“记录”的问题上。</p><p class="ql-block"> 抽象真的有点抽象,那就一起观摩,一起思考,努力在实践中一起进步吧!</p> 2022.10.29 董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