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美术绘画,故此时常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和画册。近来闲暇,整理了一下旧时的书刋。一本1964年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图书介绍》被翻了出来,拿来细看,封三上一幅黑白版的油画映入我的眼簾。这幅名为“四个姑娘”的画作,是当时该社即将出版的年画缩样。</p> <p class="ql-block"> 在画面上,四个年轻的农村姑娘,乘劳动之间隙,正聚坐一起在房前休息,身傍还堆放着新收获的玉米棒子。每个人物都是农家装束,大方朴实,有的脸上流露出劳动后的喜悦,有的则表情严肃,黙黙在那里沉思,也有一个躲在同伴的身后,一脸怯生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同时还买有一套同一出版社的明信片,十幅中也有这张画,并且是彩色的。現在,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欣赏,更显得画中人物呼之欲出。关于这幅画,当初我曾有过一种奇想,画家所画的一定是现实中真实人物的传真写照,否则不会是如此的生动逼真。到底画的是什么地方,又画的是谁呢?疑问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不久之后,疑问终于有了个谜一样的答案。我买到了一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作品介绍》(第一集),书中最后一页,正是对这幅油画的介绍:作者在农村时,就在一个有名的姑娘队里劳动,作者和她们朝夕相处,才逐渐熟悉了这些姑娘……四个姑娘的气质风度就各有不同,一个叫“劲大力”,力气顶大……一个叫“大炮”,心直口快……一个叫“主意疙瘩”……还有一个叫“小心细”。《四个姑娘》(油画)就是这样产生了。</p> <p class="ql-block"> “油画介绍”只告诉了我们四位姑娘的“外号”,而真名实姓却仍然隐藏在她们的身后。</p><p class="ql-block"> 事有凑巧,当年年底,我又买了一册作家出版社的新书《小丫扛大旗》,这是本报告文学集,其中有著名演员和作家黄宗英所写的一篇,正是作为书名的“小丫扛大旗”。这篇文章曾在同年第六期《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可惜当时我并没能看到。文章中所写的“小丫”,正是原河北省宝坻县小于庄大队的铁姑娘们,画中的四位就是她们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画中的人物终于有了着落,她们的名字是秀敏、庆云、玛瑙和珍儿,都姓张。</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看一下黄宗英文章中的描写:</p><p class="ql-block"> “公社开会休息时,我在篮球架下找到铁姑娘张秀敏。……秀敏说着一吐枣核,把我往地下一推:来啊,姑娘们,胳肢她!说时迟,那时快,秀敏、玛瑙、珍儿一起动手,庆云想拉架也拉不开,我一下子就陷入了重围。”</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秀敏和她的战友:原先那最爱哭的玛瑙,得了个外号叫小精细,……珍儿,早先像圆木作里没旋对尺寸的小人儿,哪儿哪儿都又圆又细,如今人称劲大力了。”</p><p class="ql-block"> “庆云外号最多,有叫智多星,有叫主意疙瘩,仔细算算,铁姑娘队的大事,都她拿主意的居多。”</p><p class="ql-block"> 与“油画介绍”相比,这里缺了外号叫“大炮”的,“小心细”变成了“小精细”。尽管如此,我相信油画中的四个姑娘非她们莫属。</p> <p class="ql-block"> 由于画家温葆并不是我所熟悉的名字,也没见过其更多的作品,所以又在网上查了一下。画家温葆是一位女画家,1962年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这幅画于1962年的《四个姑娘》应是她毕业成名之作,并曾在多次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据她自已说:《四个姑娘》是我的代表作,是一幅具有时代特点的女性群像作品。在注重形式语言的同时,更着力于人物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表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美。美术界评价认为此画作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中少有的非主题绘画,具有相当的即兴性,习作与创作区分不明显。而我则认为这是一幅难得的佳作,是所谓火红的青春,火红的时代的真实写照。透过画面,我们应该能猜出那个是“大炮”,那个是“劲大力”,那个又是“主意疙瘩”和“小精细”!</p> <p class="ql-block"> 附: </p><p class="ql-block"> 画家温葆谈创作《四个姑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