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近苏东坡——读《苏东坡传》杂感</p><p class="ql-block"> 淮南师范附属小学 陆永亮</p> <p class="ql-block"> 大磨难成就大风流,大悲欢书写大人生。</p><p class="ql-block"> 你的经历,就是一幅旖旎的风光。而你,就是那个恣意书写人生的“工匠”。</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夜月如霜。</p><p class="ql-block"> 酌杯香茗,小憩于窗。</p><p class="ql-block"> 抬望眼,我又看到了你,那个一轮高悬的明月,那个坠入青云端的瑶台镜,那个相伴与共、不离不弃的“婵娟”。</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你一直生长在一首首诗词中,长存在我们的记忆里,陪伴着一代代国人的成长。你一直是羁旅游子的乡愁,是牵绊亲情的象征,这一切直到千年前一个学士出现,在他吟诵里你化身为美好,月光所及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他,就是——苏轼。</p><p class="ql-block"> 当我捧起这本古朴的书,那个千年前豁达潇洒的身影一下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p> <p class="ql-block"> 缘起 </p><p class="ql-block"> “千里共婵娟”</p><p class="ql-block"> 临安一片月。</p><p class="ql-block"> 是时,夕阳西下,我正漫步于千里之外西湖上的“苏堤”之上。暗香浮动月黄昏,晚风习习,吹来了湖面清爽的荷香。不长的“苏堤”接近终点,折向南岸,灯火阑珊处人声也稀疏起来。不经意间眺望,只见前方不远的地方似乎有一个朦胧而又魁梧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走过去。近了,更近了,灯光渐渐清晰起来。长髯飘飘、迎风伫立于一堆杂乱太湖石上的是一个洒脱的雕像。没有任何标识,电光闪耀间脑海里划过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苏轼,正是他。</p><p class="ql-block"> 后面还有一栋不高的两层小楼,原来不知不觉之中我已经到达了“苏东坡纪念馆”。遗憾的是为时已晚,门厅早已关闭。</p><p class="ql-block"> 仰望着眼前这个魁梧的身姿,千言万语一下子涌上心头,一时间却无语凝噎。</p> <p class="ql-block"> 你的长安</p><p class="ql-block"> “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 打开书上记录的档案,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一长串豪华的头衔: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在这些他过人才华的展示,辉煌成就的汇总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阳光少年”的成才之路。</p><p class="ql-block"> 年少万兜鍪。少年英姿勃发的苏轼“壮士出川”,进京应试。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征服了诗坛宿将梅尧臣,喜遇“伯乐”兼恩师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p><p class="ql-block"> 名动京师的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声名远扬的苏轼再接再厉,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久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身处漩涡之中的苏轼,不断经历着被贬、出京、调离等等磨难,但是依旧坚韧执着地前行。</p><p class="ql-block"> 然而,著名的“乌台诗案”发生了,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但是苏轼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品行不但让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再加上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p><p class="ql-block"> 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尽管后来又经历了东山再起的荣光,可惜只是回光返照。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勇者”,因而再度自求外调。</p><p class="ql-block"> 你的长安,风起云涌,波云诡谲。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大江东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里</p><p class="ql-block"> “人间有味是清欢”</p><p class="ql-block"> 不错,他相继来到了黄州、惠州、儋州这些当时的蛮荒之地。</p><p class="ql-block"> 既来之,则安之。</p><p class="ql-block">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在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的自嘲。</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的“苏神”也完成了由“神”到“人”的转变,不,准确地说,是回归。现在,我更愿意称他为——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芳华留不住,岁月已白头。谁道人生无再少?老当益壮的他,“竹杖芒鞋轻胜马”,每每至新的一处土地便办学堂,介学风;疏浚湖,筑长堤;奖生产,励农耕……闲暇之时观“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便“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每一处,都成为了他自己的“第二故乡”。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这些无字的丰碑忠实地记录下了当地人民对他深深的怀念。在这里,他终于可以骄傲地宣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 人生充满了偶然,东坡先生并没有因为无常而弃世独立,他有傲骨,更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以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蒙上灰尘的心。东坡先生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人生苦短,我们要笑对风雨;生活不易,我们要善待自己;生命宝贵,我们要学会爱惜。</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赏景散心,或推杯换盏,即使是吃上一口地道的东坡肉时,都能感觉到那个独特的“苏”字符号如影随形。这,或许正是他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没有生活的诗意,只有诗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里,无他,唯有于山水处从容,于无声处清欢。</p><p class="ql-block">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p> <p class="ql-block"> 尾声</p><p class="ql-block"> “回首向来萧瑟处”</p><p class="ql-block"> 风吹过,夜未央。</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本,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这世界有那么多人。</p><p class="ql-block"> 是的,多幸运,我们有你!</p><p class="ql-block"> 幸甚至哉!</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晚风吹拂,月华似水。你的长安,我的故里。思忖多日,方才落笔,几经删改,终成此篇。</p><p class="ql-block">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仅以此小文,兼怀子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