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偶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看到群里通知:为了贯彻总书记在首次全民阅读大会上的贺信精神,鼓励引导农村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举办中小学生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征文活动。忽然一些小时候有关读书的往事湧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自从背上书包上学堂开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为什么就喜欢上了读书。因为条件有限,当时除了课本外再也见不到其他的什么书,只要是能见到的都爱不释手。隔壁发小父亲当时是工人,家里经济条件相对来说较好,常常给他买有各种“小人书”《儿童文学》等,但他拒绝外借,所以看书只能是到他家里。记得只要有闲暇时间,常常就在他家拿个小凳,靠南墙而坐边享受阳光沐浴边津津有味看书自得其乐,也不管大人们互相聊天唠嗑啥事。他家大人常说:这个娃子来就悄悄的坐下也不去玩。偶尔一次看到了一本《新村》,里面有一篇描述了神农架原始森林里人们的生活打猎文章,当时读后就被原始森林里那遮天大树潺潺流水争艳百花婉转鸟鸣所陶醉,被少年与各种猎物间的斗智斗勇故事所吸引,被阳光透过高大树木照射在苔藓植物上,那亦名亦暗五彩斑驳的光线所痴迷……还有神农架野人探秘,长白山采参人和千年人参的机缘巧合等故事。也就是从那时知道了神农架,长白山等神山圣山,虽至今还是无缘相见,但那种神往神秘还是痴心不改,尤其是“神农架”被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那种向往心情更加迫切和澎湃。</p> <p class="ql-block"> 后来想想读书喜好的形成,也可能是小时候四叔(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常被邻居们请去念卷,自己每次都是跟屁虫一样跟去混点好吃的,在自觉不自觉中耳濡目染受到的影响吧。</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爷爷家偶然发现了一本厚厚的缺头少尾的《战斗英雄故事选》,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里面收录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西沙海战各个时期的战斗英雄事迹。从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杨根思杨连弟罗盛教。尤其是到现在都没有想通,登高英雄杨连弟他是凭着怎样的一股大无畏精神,凭着怎样的胆气勇气豪气,单凭一根长竹竿,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多次攀爬上了被美军炸坏了的百米高光溜溜的铁路桥墩,修复了桥梁,最终打造了志愿军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近几年有关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剧大量播放,那些惨烈的战役,英雄的名字和镌刻着历史的地名也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常引得女儿好奇的问:我是咋都知道的。我说:多看书。</p> <p class="ql-block"> 家里面不知道咋有一本《天职》:描写了一个在草原上当老师的年轻人,为了草原孩子的读书而最后献出了自己生命的故事。每每想起这书,脑海里就浮现出插图中的两个草原小孩,爬在碧绿的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头歪在一起同看一本书的场景:天真烂漫的笑脸,盛开的鲜花,飞舞的蝴蝶,悠闲的马儿,蓝天白云白羊,相得益彰各得其乐,怎一个美字了得。每每梳理自己从教几十年的得失,每每看到一届届孩子在自己眼前从懵懂无知的到来,到“少年初长成,恰如自在风”的离去,就更加理解了“天职”所在!</p> <p class="ql-block"> 上了中学,学校里举行听写识字大赛,被奖励了一本插图成语故事书,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第一本书,爱不释手,“安步当车”“五十步笑百步”等等,现在记得的好多成语都是托它所得。</p> <p class="ql-block"> 及上了大学,有了时间有了图书馆,下午没课时常常在图书馆里面度过。记得王震将军率部进疆时所做“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就是在某个下午图书馆读完之后,边眺望远方祁连山边心里浮现出诗中场景而记住的。《增广贤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那时候才第一次接触,才发现古人智慧,都是把人生大道理融入朗朗上口小语中,浅显易懂老少皆宜。《平凡的世界》《人生》《黄叶在秋风中凋零》等路遥系列丛书也是在大学宿舍读完的,常常被书中人物所感动,被作者的写作精神所感动。才知作者为准备写作事前就做了大量功课,独自借居在一个小煤矿招待所里闭门谢客几年准备素材,借阅了近十年的《人民日报》并记录大量笔记。“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份精神非常人能比。</p> <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准许放假时学生可以借书带回。大一寒假时信心满满的借了十多本,准备乘假期空闲好好过下瘾。有鲁迅先生的几本,沈从文先生的几本,还有其他的,打包装好放桌上只等回家。谁知一不小心,被舍友同学误提火车站而遗失了。虽给学校赔付不多,但那种失落遗憾,那种与精挑细选的宝贝擦肩而过又无缘目睹的心痛,那种假期无书可读空荡荡的心情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 毕业乡下上班,有了时间有了经济条件,不但能订阅购买了,也常常书摊图书馆借阅。尤其是当时新华书店旁有几个租借书摊,是每周固定客人。那里的抗美援朝系列,西路军系列,知青系列基本上大都借读过,每周末上班时多借几本,常常夜猫子看完下周继续。才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战斗英雄故事选》里的好多志愿军英雄;知道了年轻的中国空军是怎样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拼出一个令美空军望而生畏不敢涉足的“米格走廊”;知道了“万岁军”的传奇战历;知道了西路军将士们碧血黄沙鏖战河西走廊的事迹,才看懂了电影《祁连山的回音》等有关西路军的电影。读了张国华,谭冠三将军当年率十八军解放西藏,才了解了爷爷当年拉骆驼到日喀则为进藏部队保障后勤是怎样的不易,才知父亲在阿里戍边五年多么的不易。读了《孽债》《今夜有暴风雨》等知青系列,即被里面“花开四季,果结终年,雨打芭蕉”的西双版纳迷人风光所陶醉,又被北大荒知青的兵团戍边精神所感动,才理解为什么“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p> <p class="ql-block">到城里上班后,学校的图书馆更加气派,里面的各类书籍杂志品种齐全,矛盾文学奖作品也应有尽有。但却不知道是工作更忙了,还是自己懈怠了,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只是在平时下午空余时间和假期里看看,好像与读书愈行愈远了。不光是自己,连正是读书好时光的孩子们也这样</p> <p class="ql-block">喜的是《阅读》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又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又看到了他们看书时如醉如痴的表情。羡慕他们正生在好时代,有书可读想读就读,祝福他们把握当下好好读书。电视中正放映《山海情》,白校长领孩子们恰读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是稚嫩的童声浓浓的土语,却直抵心扉开启灵魂。他们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大好时光,读书就如“泉眼无声惜细流”“润物细无声”一样,定会滋养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播下他们爱学习的种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p><p class="ql-block"> 读书,从现在开始,他们正当时!读书,所有人都是正当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