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沐初心,书香致未来——肇庆市李砚霞名班主任工作室读书分享会(第二期)

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学、然后知困;读、然后知不足;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春华秋实的季节里,</span>肇庆市李砚霞名班主任工作室于10月27日晚上7:30分召开“阅读沐初心,书香致未来”线上读书分享会,李砚霞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共同参加会议。</p> 一、读书分享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分享阅读《爱心与教育》一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老师逐个分享读书心得,畅谈读书感言,抒发读书感悟,表达了自己读书时的所想、所思、所悟,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享了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给聆听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心灵盛宴。</p> <p class="ql-block">【迪村中心小学 刘嘉欣】李镇西先生提出的“教育观念的十大碰撞”,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认为,德育的内容应源自于学生的生活。如果践行德育是照本宣科,我觉得无疑是失败的。俗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是唯上唯书,那么我们的德育只会越来越远离学生的心灵。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的德育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才能制止很多悲剧的发生。</p><p class="ql-block">【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 廖国好】李老师说,当好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困惑和心理障碍。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感动就感动在他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事例是李老师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p><p class="ql-block">【永安镇中心小学 俞欣颖】在读书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十分赞同李镇西先生的一个观点:“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一种主动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朋友的一种真挚的情感。古语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当老师也发自内心去爱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收获到来自学生的真心。</p><p class="ql-block">【新区中心小学 董家容】触及我比较深的是那个“沉重的思考”这一部分,因为当前我们所面对的青少年群体的心灵也极其脆弱,而我这样一个羽翼尚未丰盈,但已踉踉跄跄地走在学校最前面的德育实践者,读完该书,我不禁思考: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从根本上践行立德树人?让立德树人怎样在教育这条充满幸福又让人惶恐不安的大道上铤而走险呢?当一些我们认为特别细碎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用刻板印象蒙住了眼睛,选择不信任,主观性太强,而教师将之视为育人的手段,却不知道正在一点点消磨一个孩子的真诚与正直。中国不会只有一个李镇西,有真诚的爱心,有流动的血脉,就会有生命的教育。只要教育还在,教学促进学生自由生成的使命便不会终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肇庆鼎湖逸夫小学 黄惠珊】</span>李镇西老师在开篇就讲了对爱心和童心的随想,他认为: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看着这些文字,不禁想起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冲动的自己。第一届学生中,班上有调皮的学生,常常犯错,惹得我火冒三丈,狠狠批评,频频叫家长,但效果甚微。后来也是因为阅读了一些教育书籍,让我明白:孩子毕竟是就是孩子,犯错是正常的,当他们做出有失偏颇的事,我们应给予引导和教育,而不是持着“我必须制服你”“叫来家长,让家长管”等想法。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凌驾于学生智商的特权和大声的训斥,也不是靠老师用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来迫使学生顺从,靠的是老师的以身立教,需要的是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交流、理解与信赖。随着和孩子相处得越来越久后,体会到:千万别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处理问题,给自己几分钟,先熄灭自己的火苗,让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要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错误。</p> 二、总结发言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二项,工作室主持人李砚霞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并作了《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分享,给我们分享了自己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每当我自己感到学生不听我的话时,就问自己: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转化后进生,就是不断设法唤醒他向上的信心。——李镇西</p><p class="ql-block"> 李主任结合自己现在在昭平一小的实际情况,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分享自己的感悟:一.素质教育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二.让孩子敢于有梦,明白读书的意义;三.让孩子勇于追梦,体现自身价值; 四.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可能; 五.坚守底线,原则问题决不退让。</p><p class="ql-block"> 最后,李老师还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p> <p class="ql-block">  书是一道厚重的门,垂青着每一位敲门者,那敲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p><p class="ql-block"> 通过读书分享会, 我们工作室成员今后将继续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崭新的心灵之旅,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智慧,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通过读书让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图片:工作室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廖国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李砚霞</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读书

教育

爱心

工作室

分享

老师

李砚霞

李镇西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