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枕水的绍兴,喝酒是甜丝丝的女儿红,听曲是软绵绵的越剧,美食是慢悠悠的嘬螺丝。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小巷里,雨是濛濛的,烟是袅袅的,风也是柔柔的。郊外更是如张志和的诗句般:“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连乌篷船的橹声都若有若无的江南小城,就如那湖边浣纱西施扭动的腰肢,媚的蚀骨,柔的无骨。</p> <p class="ql-block"> 然而你来到柯岩,置身于这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采石场,你会感觉之前对绍兴的印象是那么肤浅,认识是那么片面!你一定会被震撼,甚至会怀疑这场景不是在越都,不是在那个“杏花春雨”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 平地上,一块巨大的孤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三十多米,底宽六米,最窄处却不到一米,让人仰望的同时,不由自主地蓄势待发,担心一阵风吹来,就会轰然倒塌。石头顶上长有一棵青松,人称“江南圆柏王”,据说是当年就长在石缝里的千年古树。松石共存,青白相接,形似火炬,又如倒置的宝塔,更像一柱烟蔼袅袅升空,故名“炉柱晴烟”,为柯岩八景之一,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巨石腰身处,雕有“云骨”两个隶书大字,与后面岩壁上的“一炷烛天”遥相呼应。后者意向比较直白,而前者好像更为精妙,但仔细揣摩半天,到底好在哪里,没有能说出个所以然来。</p> <p class="ql-block"> 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慕名而来,见而癫狂,每日端详品味,绕石数日写下“云骨”二字,方才依依离去。后人称其“米癫石痴”,痴迷之石,就是这飘逸雄奇的柯岩云骨!</p> <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柯岩是以“岩”而闻名于世。而“柯”则来源于地名柯山,因其盛产坚硬的青石而在三国时期就成为江南著名的采石矿山。一直到隋炀帝开凿运河,其间四百多年,历近二十代石工,将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座。</p> <p class="ql-block"> 也许天意所在,也许是石工有意而为,在挖去的宕口内,竟留下了两柱孤岩,一左一右,一胖一瘦,浑然兀立,相对而望。瘦的就是“云骨”,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原始的模样。胖的就是巧夺天工的天工大佛,雕刻大佛,可能是采石场能留下两根巨型石柱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这尊坐佛雕刻在高二十多米的整块巨石内,据说是隋代石工历经三代精工雕凿而成,为浙西四大名佛之一。大佛宽颊广额,一脸慈祥,双目微睁,一手扶膝,一手悬在胸前,自然地呈拈花状。据说大佛头部两耳相通,孩子能在两耳之间可以自由往来,“左耳进,右耳出”的俗语就出自于此,可见其体相之大,开凿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石壁、石柱、石佛,满眼都是石头的灰白。除了石潭里的碧水和山崖上的绿树,石头包围的天地之间只有我们,环境自然产生的压迫感让人顿生敬畏天地之意。“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昔日的废弃采石宕口,古人的无意之举,在今人的创意和匠心之下,竟然营造出这般迥异于江南印象的沧桑与壮观!</p> <p class="ql-block"> 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佛、石、山,连同山坡上的普昭寺,都一齐倒映在水中,一如佛家的莲花妙境。都说“佛由心生”,我觉得此时“禅由境生”才更贴切!</p> <p class="ql-block"> 石潭边建有一个圆形广场,立着三根石柱,顶端分别雕刻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头像,组合成方形。柱下分别有条细水流出,到广场中央汇成一片,缓缓流入叫汇源池的石潭。意取“天圆地方”,“三聚同源”,寓意中华文化同宗同源、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风景总让你猝不及防。穿过广场中央的石阶,眼前豁然开朗,一弯碧水扑入视野。青山绿树掩映,小径杨柳依依,水草长发飘飘,一排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戏台前面,等待着社戏开演……仿佛从沧桑古境一下子穿越,回到了真实的江南,先前满眼石头的灰白单调顷刻间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风景总是让你浮想联翩。眼前颀长的一池碧水,名叫“越女池”,远观水体植被为秀发,汀步为项链,石桥为裙扣,纤道为裙带,好似一个盛装的越女。阳春三月,山上杏花灼灼,水中越女盈盈,亭里社戏嘤嘤,柯岩八景之一的“越女春晓”就是这么鲜活,这么浪漫,这么充满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风景总是让你琢磨不透。池畔的一座水榭居然名曰“勇毅”,里面供奉着一尊怒目持刀的红脸关公塑像。关公是忠义的化身,在南方多代表财神。在这风花雪月之处不提招财进宝,却彰忠孝义悌?主题和周围环境多少有点突兀,造园人的用意的确令人费解。</p> <p class="ql-block"> 越女池畔关公亭,婉约和忠勇的混搭,不禁让我想起当年自号“竞雄”的鉴湖女侠、春秋时的西施,她们都是纤弱越女,却又是“以死警世人”、“舍生取义”的勇士,难道她们就是关公与越女的内在联系?米芾题写“风骨”,不是单纯的说石头的嶙峋奇险,难道还有弦外之音?</p> <p class="ql-block"> 沉浸在臆想当中,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镜水湾的弧顶。一回头,一幅动感水墨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帘之中。灰白的石桥连着石柱灰瓦的檐屋,檐屋又连着裸露的石壁,仿佛就是一座浑然一体的石头建筑,分不清哪是桥洞,哪是门窗,哪是石窟。加上行人穿梭其间,藤蔓攀缘其上,连水里的倒影都像活了一样,让人恍惚之中油然而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p class="ql-block"> 画意之中,我突然明白了镜水湾的奥秘所在。原来这静水深流的碧绿,波澜不惊的镜面,不是为了展示自己曼妙身姿的舞台,而是一颗成就他人的仁心啊!</p> <p class="ql-block"> 一座绍兴古城,千年积淀了数不清的名人,发生了说不完的故事。每座山间,每条河畔,每个街巷里,冷不丁的就会发现一座名人故居,一段名人轶事。这些名人中,有很多还成了历史上无法逾越的高峰,譬如鲁迅,譬如辛亥三杰,譬如陆游,譬如王羲之,譬如大禹……</p> <p class="ql-block"> 名仕园里各种雕塑手法展示了绍兴历代名人代表近百人,涵盖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每一个阶段。你如果把他们的生平和贡献都能说个大概,一定可以到知名大学当个历史教授。</p> <p class="ql-block"> 远的不说,当代最伟大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革命的第一枪;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与领导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国后一直担任国务院总理。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建设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心中无我”,去世连一个后代都没有留下,何等博大的情怀啊!</p> <p class="ql-block"> 感人至深的是院士钱三强。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一九四八年,放弃欧洲优越的研究环境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归报效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甘于寂寞,呕心沥血,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原子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为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去世前还拿出毕生储蓄,设立“钱三强科技奖”。一生心系国运,不计身前身后名利,何等感人的情操啊!</p> <p class="ql-block"> 越中名仕园里,我眼前浮现出进入景区是第一眼看到的“柯岩绝胜”的石碑,柯岩的景色在江南固然称得上绝胜,但“鉴湖越台名仕地”,绍兴历代仁人志士和他们的丰功伟绩才是名符其实的“绝胜”!</p> <p class="ql-block"> 突然间,我好像明白了在这样一座沧桑怀古的景区建造“越中名仕园”的用意,也同时悟出了“云骨”的妙处。水是云之源,山是骨之根,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飘逸婉约的江南水乡是绍兴外在的“形”,去国忧民的风骨才是绍兴内在的“神”。云是过眼云烟,骨却是铮铮铁骨,绍兴这座山水之城,不单是层出文人雅士的城,更是充满华夏风骨的城!“云骨”二字的确是形神兼备的神来之笔,一语道出了绍兴的城市底色和性格。</p> <p class="ql-block"> 原来米芾的“云骨”不是“癫狂”,是和鲁迅一样,世人皆醉而他独醒而已!无怪乎有人说:“无骨的江南不只苏州,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