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你去过吗?

李凡

<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7月15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在澳门半岛,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p><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 总共有30处景点,是中国56处世界遗产地中景点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妈阁庙。</p><p class="ql-block">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面,沿海修建,背山面海,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澳门的三大禅院之一,有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2.妈阁庙前地。</p><p class="ql-block">妈阁庙门前的广场。“前地”是 葡萄牙语中广场的意思,而澳门就把空地或小广场称为“前地”。</p> <p class="ql-block">3.港务局大楼。</p><p class="ql-block">港务局大楼1874年建成,离妈阁庙不远,原称摩尔兵营, 现为海事及水务局办公大楼。该建筑长67.5米,宽37米,是一座受阿拉伯色彩及哥特建筑特色影响的砖石建筑。</p> <p class="ql-block">4.亚婆井前地</p><p class="ql-block">照片左边大树处就是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 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右边绿屋的旁边就是郑家大屋。</p> <p class="ql-block">5.郑家大屋</p> <p class="ql-block">  郑家大屋于1869年修建,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p> <p class="ql-block">  郑家大屋占地4000平方米,有60多间房,是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大型中式民居之一。 “荣禄第”的牌匾,说明此宅乃官宦之家。</p> <p class="ql-block">主房区有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建筑,余庆堂和积善堂,均为两层的两进三开间建筑。</p> <p class="ql-block">  余庆堂由郑文瑞兴健,积善堂则由郑观应的弟弟郑思贤兴健。取名“积善之家有余庆”。</p> <p class="ql-block">余庆堂旁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6.聖老楞佐教堂(风顺堂)</p> <p class="ql-block">主祭坛以彩色玻璃窗为背景,以密集的科林新壁柱做装饰,幽暗的光线使圣老楞佐教堂沉浸在神秘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小祭坛供奉天主教圣徒。</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跨度为15米的中厅,无柱廊相隔,蓝色的顶棚,黄色的墙面,彩色的玻璃窗,再加上数个华丽的枝形大吊灯,室内装饰充满东方色彩,古雅逸趣。</p> <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景点旁边,都有一人高的柱子,最上面是世界遗产标志,下面是景点的中文和英文介绍。</p> <p class="ql-block">7.聖若瑟修院大楼及聖堂</p> <p class="ql-block">聖若瑟修院聖堂于1758年落成, 属巴洛克风格。 圣堂正面有三个入口,教堂正立面为一雄浑的墙体,宽24.6米,高19米,大致分为上下、左右各三部分,顶层两边为对称之钟塔。</p> <p class="ql-block">  祭坛供放其主保(圣若瑟)像,装饰甚多,其中两组四枝腰缠金叶的旋柱最具特色,柱头则以破山花形式收结。</p> <p class="ql-block">和祭坛旋柱呼应的是入口前厅中,四枝支撑二楼唱诗台的木制盘旋柱,是来自圣方济各修道院的。</p> <p class="ql-block">四个拱顶形成一四边内弯之正方形空间,其上以一罗马式穹窿封顶,穹窿直径为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开有三环各16个窗户,其中最高一环为假窗,另两环才具有透风及采光功能,穹顶内侧为白色,中间是黄色的耶稣会会徽。</p> <p class="ql-block">聖若瑟修院于1728年由耶稣会士创办, 在20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修院培养了许多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教会人才。圣若瑟修院大楼现在不对外开放,只能在门口拍一张照。</p> <p class="ql-block">8.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p> <p class="ql-block">岗顶剧院建于1860年,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其建筑设计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边白墙内就是剧院,分两层,共有276个座位。 去时正在演出,只在外面拍照。</p> <p class="ql-block">岗亭剧院主体为绿色,屋长41.5米,宽22米,高12米,小巧玲珑,充满艺术和文艺气息。</p> <p class="ql-block">9.岗顶前地。</p><p class="ql-block">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 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附近著名的建筑物有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圣诺瑟修院,河东图书馆等。</p> <p class="ql-block">10.聖奥斯定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奥斯定教堂内部有两排主柱将该教堂分为三路,中厅约宽七米,两个侧廊各宽约四米,长度均为30米,两侧廊为木拱吊顶。中厅则为平吊顶,瓷砖地面。中间的神龛供奉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圣奥斯定教堂由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于1591年创建,是澳门历史上第一座用英语布道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11.何东图书馆大楼</p> <p class="ql-block">何东图书馆大楼建于1894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香港富商何东爵士1918年购入该大楼。1956年何东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嘱捐赠该物业及2.5万港元购书款予澳门政府,以建立收藏中文书籍的公共图书馆,并命名为何东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大楼高三层,通体以黄色粉刷,壁柱、券线、檐口等饰白色线条,大窗的窗框为绿色,屋顶为红色四坡顶。</p> <p class="ql-block">大楼前后多建有花园。</p> <p class="ql-block">12.民政总署大楼</p> <p class="ql-block">民政总署大楼建于1784年,前身为市政厅,后曾多次重修,目前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13.议事厅前地</p> <p class="ql-block">本地居民又称此地为(喷水池)。开埠至今议事厅前地一直是澳门的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1993年,前地一带铺设黑白色碎石地面,并砌成波浪形图案,衬托周围颜色鲜明的文物建筑,互相辉映,使前地一带显出浓浓的南欧风情。</p> <p class="ql-block">14.三街会馆(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会馆初设时只是商人议事的场所,后因馆中设有关帝神殿,使庙宇成为会馆的主要功能。</p> <p class="ql-block">15. 仁慈堂大楼</p> <p class="ql-block">  仁慈堂于1569年由澳门首任主教贾尼路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故名“仁慈堂”。成立后,仁慈堂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白马行医院。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16.主教座堂(大堂)</p> <p class="ql-block">1576年始建澳门主教座堂,本为一幢小型木造建筑。</p><p class="ql-block">1622年以三合土重建。后遭台风吹毁,又多次修建。</p><p class="ql-block">1937年,教堂始用钢筋水泥重建,形成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看见一对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p> <p class="ql-block">主教座堂又称大堂。所谓(大堂),并非是主教座堂在澳门各天主教堂中最大,而是因为该堂是澳门天主教的中枢。</p> <p class="ql-block">17.大堂前地</p> <p class="ql-block">大堂前地铺设葡式碎石,更有特色的小型喷水池,将这里营造成一个优雅宁静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18.卢家大屋</p> <p class="ql-block">卢家大屋是澳门著名商人卢华绍家族的旧居。大屋1889年落成,是用厚青砖建造的中式两层建筑,是典型的中式大宅。</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为三开间三进上下两层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房屋内部融合中西方装饰材料和手法,既有粤中地区常见的砖雕、灰塑、横披、挂落,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满州窗、铸铁栏杆,两种特色装饰共冶一炉,饶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卢家大屋反映了澳门特有的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民居特点。</p> <p class="ql-block">19.玫瑰堂</p> <p class="ql-block">玫瑰堂创建于1587年。教堂外部由淡黄色石头和白色的灰墁所修建,并安装有绿色百叶窗。</p> <p class="ql-block">内部白色的柱子支撑着天花板,堂内墙壁四周设有围台,巴洛克风格的祭台上矗立着乳白色的童贞圣母和圣子像,还挂有耶稣画像。</p> <p class="ql-block">20.玫瑰堂前地(板樟堂前地)</p><p class="ql-block">玫瑰堂前地用黑白色碎石砌成的波浪形纹路也是很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黑白波浪纹从议事厅前地一直延伸到玫瑰堂前地,走在上面心旷神怡。前地上都有椅子可供游客休息观赏。</p> <p class="ql-block">21.耶稣会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  耶稣会纪念广场位于澳门大三巴牌坊阶梯前的小广场,此广场为纪念到澳门建立了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p> <p class="ql-block">22.大三巴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年,1595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1835年一场大火将圣宝禄教堂烧毁,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这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葡语“圣保禄”发音接近粤语中的“三巴”,所以也称“大三巴教堂”,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这座中西合璧的石壁在全世界的主教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建筑物,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23.哪吒庙</p> <p class="ql-block">  哪吒庙位于大三巴牌坊后右侧,创建于1888年,事缘当时圣保禄山一带居民相继染上瘟疫而死亡,于是商议在该处大三巴后方,请来哪吒神作为镇压,并建庙奉祀。</p> <p class="ql-block">哪吒庙很小,占地只有十几平方米,和周围建筑相比,像一个建筑小品。</p> <p class="ql-block">24.旧城墙遗址。</p><p class="ql-block">哪吒庙旁边就有旧城墙遗址。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1569年开始在澳门建城墙,并与诸要塞处建置炮台,使澳门成为一座军事防范严密的城堡。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25.大炮台</p> <p class="ql-block">大炮台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都称为大炮台。</p> <p class="ql-block">大炮台占地约8000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是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26.圣安多尼教堂(花王堂)</p><p class="ql-block">圣安多尼教堂位于白鸽巢前地南面,为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由于圣安多尼掌管人间婚姻,故教堂又名“花王堂”。</p> <p class="ql-block">27.白鸽巢前地</p><p class="ql-block">白鸽巢前地就在白鸽巢公园正门前,附近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有,圣安多尼教堂,基督教坟场,东方基金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28.基督教坟场,是澳门第一座新教坟场。</p> <p class="ql-block">29.东方基金会会址</p><p class="ql-block">建于1770年代,原有两层,顶层被台风所毁。</p> <p class="ql-block">30.东望洋炮台</p> <p class="ql-block">东望洋炮台建于1622年,位于澳门半岛最高峰东望洋山之巅,俯瞰整个半岛,炮台上建有一个灯塔和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东望洋灯塔建于1864年,是中国海岸第一座现代灯塔,其所在地面位置之座标值亦为澳门于世界地图上之地理定位。</p> <p class="ql-block">灯塔侧的小教堂名为圣母雪地殿,建于1622年。</p> <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共有22处建筑,8个前地组成,到澳门旅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用两天时间,顺序走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