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班勒茶飘香

珞珞

<p class="ql-block">  班勒是云南省耿马县芒洪乡的一个山寨,从芒洪乡到寨子还要走30公里土路。寨子深处大山中,周围留存有近千株百年以上茶树。几年前,同学安林和朋友合伙买下这里的古茶树,成立了“云南安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以班勒为名,开始制作普洱古树茶。 </p> <p class="ql-block">  班勒寨里的居民都是拉祜族人,寨子不大,一共二十多户。拉祜族是个爱喝茶的民族,祖祖辈辈都喝茶,他们居住在大山深处,平常有个头疼脑热,就烧一壶茶吃,他们认为茶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吃了茶之后病也就慢慢好了。所以拉祜族人依寨种植了许多茶树,也因此在他们的寨子周围留有这么多古茶树。</p> <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生活中,拉祜族人喜欢把茶叶放到陶制小罐里,拿到火塘边烤香,然后倒入滚烫的开水,让茶叶在陶罐中沸腾翻滚,发出滋滋地响声,他们把这种喝茶的方式叫做吃烤茶,并用来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煮出来的第一罐茶先给自己喝,第二罐才给客人。把第一罐给自己先喝,表示茶里没毒,客人可以放心喝。再者,第二罐煮出来的茶味道更好。</p> <p class="ql-block">  安林带我去看他的茶树林那天正好下雨,大雨从前一天半夜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也没有停的意思。安林说雨天路滑,恐怕上不了山,但为了满足我一睹百年古茶树芳容的愿望,他还是决定带我去看看。上午九点多,我们从耿马县城出发,直奔芒洪乡而去。芒洪乡距离耿马县城50多公里,开车得一个多小时,因都是山路且下着雨,车跑不快。我一边欣赏着车窗外烟雨迷蒙的山景,一边听安林讲他的茶。</p> <p class="ql-block">  安林说现在市场上的云南茶大多是台地茶,台地茶就是大面积种植的普通茶,这种茶的品质一般。而古树茶都有百年以上历史,茶的品质是台地茶无法比拟的。安林他们只做古树茶。他们做的茶主要有两个品类:班勒古树茶和翁不泐古树茶,以班勒古树茶为主。又依据茶的韵味将班勒古树茶分为:茗春、兰韵和班勒单株茶。茗春入口茶味浓烈,开始苦涩,而后生津回甘,喝了如沐三月阳春,浑身舒畅。兰韵入口温润丝滑,甘甜中有淡淡兰花香。班勒单株茶是将每一棵五百年以上的茶叶单独炒制,这样保留了每一棵茶树特有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车跑了一半路程,在一个即将拐弯的路边,一女人打着伞,怀里一孩子,用背带勒挂着,还提着一个袋子,站在雨里向我们招手。安林减速把车停下来,将头伸出车窗外问,你要去哪里?女人看见车停了,边快步走过来,边回答:我去芒洪乡。口音和农场话相近。安林没多问,让女人赶紧上了车。我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安林,他明白我的意思,冲我笑笑没说话。</p> <p class="ql-block">  到了芒洪乡,安林把女人送到她去的乡卫生所。我问安林从耿马到芒洪乡没有公交车吗?安林说有。那为什么还要让她搭车?安林说也不是什么事,别大惊小怪。便不再说什么。我不禁兴起一个奇怪的想法,我想安林上辈子一定是和尚吧,不是说佛门弟子多喝茶,以助修行。他上辈子当和尚时茶没喝够,所以这辈子来做茶。</p> <p class="ql-block">  芒洪乡在海拔1772米山上,安林的茶树林还要继续往山上走。雨一直下着,但比先前小了很多。在一个山坡上,安林停下车,指着对面一座山说,他们的大部分茶树就在那座山上,山下就是班勒寨,下雨道路泥泞,车开不进去,走进去就更不可能了。所以那座山就不去看了,带我到这边一片小茶树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我望向对面的山,在蒙蒙细雨中披着一件绿衣,山间云雾缭绕,恍若仙境。那山下的班勒村,若隐若现,神秘而又令人神往。透过薄雾我仿佛看到村里一座座小竹楼,此刻若能去到小竹楼里,坐在火塘前吃一杯他们自制的烤茶,听一听寨子里年纪最大的老者讲一讲关于拉祜族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p> <p class="ql-block">  上山的路泥泞而又狭窄,安林把车开到不能再开的地方停下来,我们打着伞沿着一条铺满草的小路来到一处山坡前,山坡位于路的左侧,安林指着坡上疏密有间的树说,这就是他们的一个小茶园,一共有一百多棵茶树,都是一百年以上的老树。还有两棵在这片茶树左上方不远处,分别有三百年和四百年树龄。我们又继续往上走了一百米,才看到夹杂在其他树里的那两棵古茶树。安林把那棵四百年茶树命名为“班勒4号”,并说这棵树是所有茶树中最好喝的一棵,甜味很浓。树在林子里,周围的草很深,我们没法走近看,但远远看去,“班勒4号”的树型很漂亮,有袅娜之态。我问安林这两棵茶树为什么各居一方,不和那片茶林在一起?安林说,这些百年茶树都是幸存者。几百年前茶叶贸易兴盛,人们种下了这些茶树,可是后来茶叶价格越来越低,大家难以维持生计,就把茶树砍了种别的粮食作物。幸存下来这几棵可能是他们偷懒了没砍到,所以就这里一棵,那里一棵。安林的话里虽然有说笑成分,但不管怎样幸好有这些树保留了下来,不然怎么能喝到百年古树茶呢。</p> <p class="ql-block">  《茶经》中有一段记述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意思是茶树生存的土壤环境,如果是山间碎石堆积的土壤,就会出产上等好茶;如果是砂壤土质,就会出产中等茶;而黄土中只能出产下等茶。安林的这片茶树林土壤多含石砾,土质蓬松透气,最适宜茶树生长,也因此,这里的茶树长得非常健壮。茶的好坏优劣,除了土壤,还与气候、光照等条件有关。气候温润,雨量多,云雾多,日照少的地方都有利于茶树生长。而安林的茶树基地位于北纬23.66度,东经99.68度,海拔1920多米的高山上。终年平均气温16度,完全符合好茶叶的生长条件。并且安林的班勒茶在制作过程中,全都是手工杀青、揉捻,自然晾晒。难怪喝着安林给的茶,香味浓郁,茶味十足,余韵悠长。</p> <p class="ql-block">  下得山来,安林带我去参观了他们在芒洪乡的制茶厂。厂房分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是炒茶、揉捻车间,炒制揉捻之后拿到上面一层晾晒。夏季不适宜采茶,制茶师傅和工人们都回家了,厂房里冷冷清清,但是收拾得很干净,隐隐约约能闻到一股淡淡茶香。苏东坡曾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这淡淡茶香中,似有一佳人从厂房一端袅袅而来,柔美而韵味无穷。我沉浸在这份美妙之中,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对“茶”字进行了一番趣解:“茶”由“草”头和“人”“木”三部分构成,而“人”居中,似立于草木之间,寓意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于是,喝茶便有了体味自然野趣之意。唐代煮茶名士常伯熊更为茶起了个雅称叫“涤烦子”,说喝茶有忘忧解愁的效果,不无道理。总之,不管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茶就这样淡然地在杯中微微漾开,参与见证着千百年来人间的繁华或寂寥。安林的制茶事业才刚刚起步,相信以他的为人,以他的茶的品质,班勒古树茶一定能大放异彩,香飘万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