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尽初冬始,培训赋能忙,2022年10月28日,因疫情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示范性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管理者研修项目(第二阶段线上研修)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又拉开了序幕。来自山东、湖南、浙江、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 49 名市县教师发展机构管理者齐聚网络会议室,聆听名家讲座,与专家们进行深度对话,与同伴们进行深度交流。</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王丹华老师主持,王老师对培训方案进行了解读,强调了培训纪律,介绍了今天的专家和课程。</p> <p class="ql-block"> 上午课程专家介绍:杨明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顾问专家。</p> <p class="ql-block"> 杨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名师成长与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从四方面进行了阐述:1.名师培养的背景;2.名师成长规律探讨;3.名师科研能力的提升;4.名师的自我修炼。</p> 名师培养的背景 名师成长规律探讨 名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名师的自我修炼 <p class="ql-block"> 杨明全教授引用孟子名句,结束了上午的培训。两个小时的讲座,杨教授高屋建瓴,从历史和时代的大背景出发,从国家教育政策方向入手,分析探讨了名师成长的规律,指出了名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办法,指明了名师自我修炼的途径。</p> <p class="ql-block"> 上午课程结束后,由第四学习小组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卢旭光校长进行总结发言:</p><p class="ql-block"> 首先感谢杨教授带领学员们走进名师培养的教育实践情境,通过对名师培养的背景分析,探索名师成长的普遍规律,寻找名师成长的实践路径,给出名师成长的自我修炼法则。</p><p class="ql-block"> 杨教授引领教师进行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平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进行持续系统的学习:多读书、勤思考、善写作,要勤于自我修炼,敢于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 杨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受益良多,引发我们的共鸣。尤其是教授关于名师概念的界定,更彰显了核心概念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授认为名师应该做到“四有”:即有政治家的站位、有梦想家的抱负、有慈善家的情怀、有企业家的精神。让名师真正成为社会担当者、信念坚定者、思想引领者、实践创新者。我想这不仅是名师的标准,也是每一位普通教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心之所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作为区县的教研人员,我希望我县的老师都有这样的高度、境界和情怀,可现实总是困难重重。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行动的,我们的老师们每天像蚂蚁一样工作,各种任务层出不穷,脱贫攻坚、文明城市建设、疫情防控、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各种统计报表、会议无休止,学生双减没有真正实现,教师增负日益凸显,工学矛盾并没有因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减弱,县级以下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坎坷波折。</p><p class="ql-block">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发展需要政府铺路架桥。作为基层教师的指导者,我恳请专家们为我们发声,呼吁行政部门推进教育法制化进程,保证教师享有的学习提升的权利落到实处,推动县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区县百姓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再次感谢杨教授的精彩讲座,您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课程专家介绍:于维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研究部主任、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p> <p class="ql-block"> 于主任为我们带来《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培养实践探索》专题讲座,从格局、困局、开局、新局四方面,深度分析了视野、视线、视域、试点四观念。</p> 前言 格局 困局 开局 新局 <p class="ql-block"> 于主任在讲座中站在全球视野科学审视教育的重要地位看格局;站在国之大者视线说三道四大先生看困局;站在教育视域培养造就时代大先生看开局;站在人生视点矢志教育报国赓续中华文脉谈新局。教授从静水流深魅力、守正出新正力、识变求变势力、责任担当韧力四方面剖析了新时代校长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如何由一名“教书匠”升级为“大先生”的新课题。</p> <p class="ql-block"> 第四组学员代表,卢旭光校长针对于主任的讲座进行总结感言:</p><p class="ql-block"> 感谢于主任为我们分享了丰富的名校和名校长案例,使得我们能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名校、名家的教育思想和行动策略,感受他们教育思想的温度和深度,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任何成果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都需要辛勤付出和不懈坚持。正是有了这些躬耕于中国教育这片沃土的名家们,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助力中国教育在时代课题的挑战中开新局,像他们致敬,他们是中国的大先生。“大先生”是为师者一生追求的目标,虽不能至,但我心向往之。</p> 第四小组学员风采 <p class="ql-block"> 倘若把今天的培训当成一场修炼的话,那么今天就是我们成为圣贤之路的开始,倘若把这场相遇赋予一种人文意义的话,那么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悟道”,这场悟道就是北师大之道,新圣贤之道,就是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老师,成为最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四小组成员定会知行合一,继续修行,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更深邃、教育情怀更深厚、学校管理更先进、专业功底更扎实和创新意识更强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