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那一抹黄总是值得留恋,三小的数学课堂依旧是有思想,有内涵,有深度的。2022年10月27日,林西县第三小学进行了数学学科“示范引领”教研活动。</p> (一)示范教研 春风化雨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讲人是邵文华老师和任亚楠老师。参讲的两位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蓬勃朝气,教学扎实有效。从过程的引导,到重难点的突破,两节课都呈现出了生动的课堂,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p> 1、小小的角,大大的学问 <p class="ql-block">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节经典课。学生初次接触,但是角与实际生活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角,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角,虽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但与数学中的角还有一定的差距。 </p><p class="ql-block"> 基于此,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创作角,用两只铅笔摆角,然后想办法把角变大,出现了两种答案:一,让角的两边张开的大,二,把角的两边进行叠加延长,两种不同的声音,教师引导孩子用活动角进行分别验证这两种情况,形象直观的展示让孩子瞬间明白哪种情况是正确的。 一个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紧接着,老师组织开展了折角,比角,画角活动,整节课孩子们是快乐的,同时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鼓励、激发和和创造。</p> 2、比的意义,比得精彩 <p class="ql-block"> 任老师这节课亮点多多,教态自然,声音抑扬顿挫。课上自学环节,给了孩子们崭露头角的机会,自己学习,互相交流,大胆展示,互相补充,孩子是安全的,安心的,这一点是只有在润泽的氛围下才有的精彩啊。课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通过小组合作,再次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在互相补充中突破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学习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这两节课老师都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做一个引导者,规律是孩子们在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探索出来的,结论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成果是由学生自己写到黑板上的,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p> (二) 共研共学 润物无声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首先由讲课老师自己来说课,两位老师谦虚地进行了深刻剖析。</p><p class="ql-block"> 邵老师:摆角时,开始孩子们摆的很好,在把角变大时只有两个孩子出现了把铅笔接长的现象,但此处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夯实效果,老师穿插了一句:“如果铅笔不够,可以加”.这时,有一些同学把原来的正确的开始改成错误的想法,此处还有没有必要提示这句?在折角时,出现了用圆形折角和用长方形折角。圆形折角,学生不会折。在汇报时,也只有两组同学能用圆形和长方形折出的角进行比较。此处设计的可能有点偏难。</p><p class="ql-block"> 任老师:“这节课调整了好几次,在比较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关系时,一部分同学能够想到,另一部分同学不能够想到,此处还有些欠缺。另外习题中学生先出现了足球赛场中的比分情况,与预设有出入。课件不太同步。”</p> <p class="ql-block"> 各年级组代表进行了精彩发言:</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的梁海静老师首先发言:老师出示了一个角后,让学生找不同点,此处可以调整为:观察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不同点,也可以说相同点,之后师再总结,然后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对于折角,梁老师问“折角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会折还是会比较角的大小?折角处是否可以省略呢?”对于此处,王主任也有同感,她觉得:之前已经用活动角比较出了角的大小,而且处理的很好,那么此处的设计可以舍去。对于任老师的课,关于果汁更甜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的马丽敏老师这样说:邵老师这节课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她绝不帮忙,这就是真放手的体现。亚楠老师的课,回归课本,用课本,学生自己求知探索,此处的设计值得借鉴。</p><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王新颖老师说:“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她首先肯定了邵老师的思路清晰,然后结合自己讲这课的亲身经历,与邵老师这课进行了对比,王老师在反思中进行了提升。亚楠老师这次讲课语言精炼,有大师风范。”</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的安慧颖老师用欣赏的眼光评价了邵老师的课堂,用活动角处特别精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后,更能体会到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无关,任老师的课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自己给出答案,教师只是适时点拨。</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是李佳楠老师细心的发现:比角时,角的颜色给出的是黄白两种颜色可能给学生带来了视觉障碍,所以学生才没比出来。如果给出同色的角,学生可能很容易就发现:露在外面的角比较大。</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的佳文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邵老师在扩大的角上,再标注一下,会更清晰。任老师的课应该加上一个小环节:二分之三和三比二的区别,二分之三是一个比值,三比二是一个比,比是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而比值仅仅是一个数。</p> <p class="ql-block"> 资深教师们给出了点评,他们的点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p><p class="ql-block"> 王蕾老师:“邵老师的课堂特别精彩,值得每个人学习。如果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活动角,可以让孩子们把活动角掰开,动手亲历,也许学生会终身难忘。亚楠老师的课,上课时可以出示一幅喜庆的场景,神州五号升空的图片,问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呀?(杨利伟叔叔)那我们今天来研究图片上的红旗问题,激发兴趣。结尾处进行升华:你们知道现在是神舟几号了吗?未来的神舟号可就要交给你们了,不知不觉中就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爱国梦。”王老师的设计堪称点睛之笔,实现不仅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还厚植了孩子们浓浓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张艳艳老师:“孩子上课不按照预设走,这是随机事件,而且这样的事件很多,这就需要教学要有机智。在备课时,要多想一些。每天有计划地改变自己: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要重复孩子的话,取长补短,去学习身边人的闪光点,每天进步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邢爱琴老师说:“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别有一番风味,都是数学味道的浓厚的课堂。”袁海东老师说,实际生活应与课堂联系起来,在练习中,我们要把一些知识进行有效设计,更能充实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两位主任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p><p class="ql-block"> 李秦新主任:磨课其实是预设生成的过程,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找角环节,在教室中我们能找到的大多都是直角,此时应回归主题图再说一些其他类型的角。在小练习判断角之后,可以问问孩子:通过判断角,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新的发现。关于亚楠老师的课,问题太具体,比如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可以把五比零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探索,每个人相互补充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王志杰主任进行了发人深省的点评:在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后,两位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值得我们思考。邵老师的课堂中,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说:“老师让你找的是相同的地方,但是你找的也同样有价值。”我们要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然后再高兴地坐下来。亚楠的课,果汁的练习,可以提前出现,而且把果汁之间的比写出几个来,让学生观察,从而发现 水是纯果汁的几倍,这是永远不变的。另外,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不要过长,我们要融入学生。同时分享了张齐华老师老师讲座中的精彩内容:关于双减后的社会性学习。她提出数学团队就是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把我们的眼界打开。</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校长进行了总结: 她首先感谢两位做课老师,同时带来了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要重复问题,也不要重复学生说的话;可以用小棒来摆角,会更便于操作一些,同时孩子不会被铅笔扎到。她说:“教研教改,是我们教育人不懈的追求。我们要欣赏沿途美丽的教育风景,更要享受有意义的教育幸福,同时希望我们的数学教研活动越走越远。”</p> <p class="ql-block"> 编辑:骆淑玲</p><p class="ql-block"> 审核:王志杰</p><p class="ql-block"> 定稿:王玉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