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教研】落实核心素养 聚焦和美课堂——光山十小数学组全员赛课活动纪实

和美十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双减”背景下,为全面落实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光山县第十完全小学数学组全员赛课活动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共聚一堂,是聆听者,亦是学习者;是观摩者,亦是思考者。</p> 开启智慧之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主要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为主题,在深度解读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数感的培养,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琪老师带来的《6、7的组成》一课,以教室里的实物导入数字教学,又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将6和7的组成以孩子们喜爱的玉米与菠萝来诠释数的组成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山琴老师《8、9的认识》是一节充满理性思维的数学展示课,将数字与图形完美结合,实践了新课程融合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敏老师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到一年级孩子们的思维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龚明明老师用清晰的课堂逻辑带领孩子们《认识钟表》,将惜时观念传递给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物长宜放眼量”,一年级数学教学要将数感和数学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p> 做一做思维的体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的选题围绕《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本单元对学生来说是数运算上的一次飞跃,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看看我们二年级的老师们是怎样各显神通的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胡柳兰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到龙建华老师带来的《5的乘法口诀》再到陈华老师的《2、3的乘法口诀》,三节数学课,完美呈现了加法到乘法的转变过程和乘法口诀的创编技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大单元视角下,在数学课的设计与实施中,发掘课程关联,以时效性和趣味性引领孩子们的数学学习,需要数学老师的坚持和努力。</p> 找寻生活中的数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年级的盛玉霞老师和匡民老师各带来了一节有关数量关系的课堂教学。盛玉霞老师以超市购物小票为线索展开了《单价、数量和总价》间关系的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匡民老师围绕“数形结合”思想设计的独具创造性的习题让理性的数学课堂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余向清老师以游戏通关和奖状鼓励形式带领学生将枯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上的灵动、趣味十足。让学生“吃得饱又吃的好”。</p> 让学习随处发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陈玲玉老师与王洋洋老师分别执教的《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两节课都通过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对事物随机性有一定的感悟,并体会到生活中的随机现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圆的周长》是黄林云老师带来的一节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的知识,惊艳于孩子们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惊叹于老师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学能力……</p> 以赛促研 以研促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天都展开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观课、议课活动,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让公开课课更具深刻性和指导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赛毕,虞琴校长带领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观摩,她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本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老师以谦虚的姿态对待数学课堂,以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每一位老师都若有所思,若有若悟。</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每个数学老师最质朴的愿望和憧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反躬自省,用真心关爱学生,用匠心打造课堂,让我们凝心聚力,奋勇前行,成为不忘初心、不断挑战的十小追梦人。</p>

老师

数学

课堂

乘法

课堂教学

孩子

单元

口诀

教学

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