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智慧父母 陪伴里的双向提升---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郑州市第八十二中学南校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长期居家隔离,家长和孩子都易引起负面情绪,在这场疫情中,无论身处哪里,都能感受到疫情严峻性带来的心理压力。<br> <div>  反复的疫情让网课教学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常态,长时间的网课对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何正确地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如何充分利用在家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是每一位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为此,我校特制定这份特殊时期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希望通过多种解压方式,让您和您的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在家里愉快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每天有学习、有收获!</div><div><br></div> 一、心理防护措施<br>  良好的心态可以改善人的气血循环,而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的心态会让我们机体局部气血不畅,反而会使得疾病加重。无论得病与否,保持良好的心态都极其重要。<br><br>  因此,我们既需要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严峻性,在行为上严肃对待,做好自我防护,同时也要主动调适心态,提升免疫力,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疫情。<div><br></div> 二、社交关系也会被“隔离”吗?<br>  虽然我们不得不避免外出和聚会,在家自我隔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要“被隔离”。我们可以用电话、短信、微信或视频方式加强与亲友的交流。尽可能找谈得来的人交流,找能谈私人话题的人交流。与人交流即是释放,是最有效的舒缓情绪方式,也是最重要的维持情感联结方式。<div><br></div> 三、如何面对负面情绪<br> 1、接纳负面情绪 <br> 接纳,一个正常人都会感到焦虑,不要因负面情绪而导致负面影响,不要抗拒,有理由有权利生出这些负面情绪。压制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后果更糟糕。<br> 2、理性认知<br> 从认识角度面对,面对同样的事情,不同人解读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br> 3、平时做好负面情绪的面对<br> 平时注重锻炼身体,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有助于积极情绪。<br>  冥想:养成习惯,哪怕五分钟就可以,可以数呼吸。<br>  行动:比如感恩、帮助别人、记录自己美好的事情。<div><br></div> 四、可以和家人一起做什么?<br> 居家期间,正好给我们与家人增进沟通,加强情感联结的机会,不妨趁这个时期:<br> 1.陪伴父母,一起聊天,做家务。<br>  2.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做功课、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看电影),关心孩子健康,教会孩子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br>  若家人出现疑似症状,不慌张,不歧视,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照顾家人,给予家人信心和安慰。<div><br></div> 五、做好“十个一”的好时机。<br>  周末时,可以与家人一起开展一些有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经典阅读一小时、体育锻炼一小时、健康网络一小时、互动游戏一小时、精美手工一小时、家务劳动一小时、悠闲绘画一小时、静心练字一小时,孝敬长辈每一天等,家人间通过活动多交流、多互动,让每一天过得健康、快乐而充实。<div><br></div> 六、给孩子、家长的建议<br> 1、给孩子的建议<br> 1.保持健康的身体: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宜的室内锻炼。<br> 2.保持稳定的情绪:充分感受亲情与关爱。<br> 3.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对周围新奇、有趣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br> 2、给家长的建议<br> 1.提高对疫情的正确认识。坚持关注官方发布的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发展状态,不信谣、不传谣。<br> 2.做好表率。为孩子树立饮食健康、睡眠充足、积极锻炼的榜样。<br> 3.家长做好表率,自身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孩子;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做错事情时请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打骂。<br>  4.除做核酸外不出行,注意个人卫生安全防护。<br>  5.如果被疾控部门告知您是一名密接或被确诊为患者,请先不要恐慌,第一时间主动服从配合疾控部门安排,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到指定机构进行排查、诊治。<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七、自我无法调节时,积极寻求帮助</p><p class="ql-block"> 如果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能缓解你的恐惧、焦虑和身体不适,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p><p class="ql-block"> 1.郑州市政府建立的官方心理援助热线:0371-58678111或0371-58678820</p><p class="ql-block"> 2.郑州市青少年服务平台:12355</p><p class="ql-block"> 3.心理援助邮箱:zz82znxq@163.com,或者联系班主任转心理老师</p>

疫情

情绪

孩子

负面

小时

家长

做好

心理

家人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