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秋意浓浓,阳光微暖。 踏着秋的旋律,携着秋风的凉爽,在这充盈着收获的季节里,海口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于2022年10月26日上午在海口市海景学校开展了一次课例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 市教研院物理组教研员赵东明老师、海南华侨中学高级教师刘明星(工作室兼职教研员)、海口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郑晓岱老师(工作室兼职教研员)、海景学校教研组长、省级骨干王权老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及海景学校全体物理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海景学校的教研组长、省级骨干王权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新授课《科学探究: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一课时》。王权老师对这节课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上下了些功夫。</p><p class="ql-block"> “请同学们观察视频中的两根水管,它们的水流大小有什么特点呢?”王老师抛砖引玉,通过水流类比电流引出了这节课的主题,然后分别从电流的概念及单位、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三个方面展开本节课的教学。</p> 学生良好的课堂风貌 王老师的教学风采 <p class="ql-block"> 接着,在赵东明老师主持的评课环节中,老师们纷纷发言。大家集思广益,为这堂课又增添了几分亮色。</p> 刘老师与王老师认真交流 刘明星老师对于课堂导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以水流引入电流较为牵强,刘老师建议创设生活情景,可以通过调节台灯亮暗不同来说明电流大小不同来建立概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来自于生活”。同时刘老师认为本课的重点在于实验探究,尤其在探究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活动中,王老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学习优势,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等形式,达成学习目标。 郑老师有独到的建议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认为王老师能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注重用学案引导学生的学习,能较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为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郑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1.物理量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炼出物理概念,让学生从感观的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2.要明确学生的前置知识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3.建议电流表的使用设计实验探究分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测量出一个小灯泡工作电流。二是再让学生在这个电路基础上。尝试如果不按规定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再安排一道电流表指针满偏,反偏,偏角小的三种情况让学生分析故障及时检测学习效果。</p> 赵老师与老师们认真研讨 <p class="ql-block"> 赵东明老师认为王老师本节课教学主线设计合理,设问清晰准确,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关注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动手实验,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并会应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王老师在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适当渗透了科学情感教育。</p> <p class="ql-block"> 接着, 赵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向老师们剖析了本节课的三个知识(要点)主线:</p><p class="ql-block"> (1)电流的强弱及单位</p><p class="ql-block"> (2)认识电流表</p><p class="ql-block"> (3)电流表的连接及使用,难点就是电流表的正确连接和使用。</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要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和讲解,不要赶进度,尤其在学生阅读、思考、实验和小组讨论时不要赶时间或匆忙进行,要注意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上台充分展示讲解,演示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愉悦感。</p> <p class="ql-block"> 针对这堂课,赵老师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建议:本课的引入用图片显示电流和水流类比,效果不好,可用演示小灯泡发光亮度有强弱,从而引出电流大小也有强弱,这样类比效果好一些。在讲解电流表的使用及4点注意事项时,可考虑:可不可以反过来操作一下:若不遵守会发生什么现象后果,并展开实验探究和讨论,这样会让学生印象深刻,牢牢记住正确使用和连接电流表的方法。另外,课件ppt界面应再精炼一些,并注意放大(重要问题、结论)字体。</p> <p class="ql-block">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讨论。</p> 最后,赵老师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鼓励老师们大胆尝试,紧跟新课标,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相信在各位教师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追寻理想课堂教学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物理教育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