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乌镇

小青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王玉民 </p> <p class="ql-block">  仲秋时令,恰逢老战友相约自驾游乌镇。这年头被新冠疫情缠得够呛,谁人不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尽管鼎鼎有名的乌镇都曾去过,但出游的机会比出游目的地更难得更要紧,于是欢天喜地击掌成行。</p> <p class="ql-block">  乌镇分为东西南北四“栅”,主要景点集中在东西两栅。用“栅”字标识区域或许是当地原汁原味的俗称,上次来竟没注意到。</p> <p class="ql-block">  下榻颇具禅意的“梵璞主题文化酒店”,按预先商定先奔东栅,登记扫码买票,始觉游人稀少、商铺萧条,于是归咎疫情、一声叹息。倒也少了摩肩接踵和喧嚣烦恼,从容淡定地赏风景畅呼吸,好不惬意。走马观花地参观百床馆民俗馆木雕馆,均属可看可不看之类;下马看花般零距离接触酒坊染坊,顾影弄姿嘻嘻哈哈地摆拍,也很尽兴。然而到东栅我心怀所愿——再次拜谒茅盾故居。</p> <p class="ql-block">  茅盾故居归属江南常见的木架构民居,前幢有三间连体平房,门内通道改做陈列室序厅,立茅盾雕像;后幢两层小楼陈列诸多照片及反映其生平业绩的实物。我景仰有加一路看过来,最后落睛其临终前口述并由儿子写下的两封信:一封是写给中国作家协会的,提请捐献25万元稿费设立长篇小说奖;另一封是写给中共中央的,请求组织在他死后审查其一生,“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凝神伫立在此信前,我陷入深思良久。本来茅盾于1920年即在上海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建党时他是全国58名党员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联,被迫隐居流亡并踏上革命文学创作道路。之后他曾三次要求恢复党籍:1931年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要求恢复党籍,没有得到答复;1940年再次请求恢复党籍,党中央认为他留在党外对革命对人民更有利,他毅然服从组织安排;最后一次就是1981年3月14日在病床上口述给党中央的信,13天后的3月27日与世长辞,3月31日党中央决定恢复其党籍,党龄从1921年7月算起。1921至1981,已经以非党员身份为党的事业整整奋斗了60年啊!在弥留之际他还气若游丝地口述百字短信,虔诚表达一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与奋斗,以及死后追认为共产党员的最大最后的心愿。什么叫执着坚韧?什么叫不忘初心?尊为文学巨匠和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他用闪耀共产党员光辉的终身奋斗,作出了最生动最彻底的诠释。他就是家乡最亮的那张名片,足以让古镇熠熠生辉!对我而言,则在逍遥玩耍的境遇和心态下,已然接受了一场深刻而庄重的精神洗礼。</p> <p class="ql-block">  翌日,按计划参观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找个树荫处停车,我们一行四人同时张望寻觅,正纳闷为何不见入口,一位很敦实的中年男子蹬着三轮来到面前,操着北方口音打招呼:“别看了,这儿就一空壳儿,里头啥也没有。不如我带你们去西栅吧!”我以北方话接茬:“计划下午去西栅,这阵儿不去。”“那就去南栅,把你们一块堆儿拉过去,给你们做导游”,边说边手指游览图给我们看。没留意这时另一年轻小伙儿也蹬着三轮凑到跟前,显然要和中年男子合伙做一单。我们四个老家伙目光相接,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随即分别上了两辆车,讲好每人收费40元。车子甫一启动,他便滔滔不绝介绍景点特色、当地特产、风土人情。我却对他本人有几分兴趣,开口询问贵姓,他超额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姓孙,69年出生,河北隆化的,和朋友一起来这儿找活儿。乌镇有100多辆这种车,旺季忙不过来,每车每年向旅游公司交三四万,自己能挣个四五万。看到路边这些店儿了吧,很多是河南人租房开的。”我说他远离家乡出来干活不容易,肯定很辛苦。他不以为然地说:“日子过得还行,那白米白面白水酿造的三白酒,每天晚上喝半斤,当然喝便宜的。有个已婚女儿在北京工作,不用我操心------。”他边聊边呼哧呼哧地蹬车,遇到上坡,抬着屁股左扭右扭地用力,看上去既吃力又滑稽。穿过新区沿着大运河一直向南,骑行二三公里停到一座桥边,这才发现他已累得满头大汗。接着引领我们进入景区,一个个景点做详细讲解;看中景点调整角度帮我们拍合影;刚买了心仪的土特产,他随手接过去拎着。让我觉得专请导游也没这么周到,两人消费80元享受此等服务,值了!我事后闲聊:改革开放前很多浙江人跑到北方,修鞋弾棉花,做木工泥瓦工,只要赚钱啥活都干。改革开放后,一些浙江人在家乡或外地甚至国外做老板,北方人跑来给他们打工。这说明浙江人普遍勤劳且更具经济头脑。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决策英明啊!</p> <p class="ql-block">  中午稍事休息后到了西栅。似乎在和东栅较劲,这里呈现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仨一群俩一伙的年轻姑娘们身着汉服在人群中穿梭,透出一种古装配古镇的古典和谐之美;在嵌着陈旧木质门窗的民居前,在墙皮斑驳的狭窄巷子里,游客优哉游哉地信步探幽,似乎都成了考古学家;河面上载着游客的乌篷船缓缓划过一眼眼桥洞,为岸上抢拍提供流动的特征背景;装修得古色古香的酒铺里,店小二将三白酒桑葚酒殷勤地送到客人嘴边,客人则咂着酒味微笑点头扫码买单。亲临其境不知是现代人眨眼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古镇,还是古镇倏然穿越到了高度文明的现代,这不就是一幅现代江南版的“清明上河图”吗?</p> <p class="ql-block">  游兴正酣间,整个乌镇已暮色尽染。夜幕下的古镇,如同换上另一套节日盛装,辅以另一种热忱友好的表情,诚心诚意挽留着意犹未尽的客人;又像变幻为披上婚纱待嫁的新娘,面带几分神秘和妩媚,期待接受人们诚挚的赏识与咂舌的赞美。应夜色之吩咐,初上的华灯接管了辉煌的阳光,施展出令人陶醉又难以拒绝的魅力。这里没有大都市炫目的霓虹和溢彩的流光,却以柔和朦胧的色调,羞涩而内敛地烘托着氛围。屋檐下一串串或金黄或橘黄的暖色,清晰勾勒出房屋的倩影和轮廓。桥还是白天的那座如意桥,此时被瑰丽的灯光渲染得更像彩虹桥,桥洞连同其倒影形成了一轮明月。提着灯笼款款而行于彩桥之上的婀娜少女,已经幻化成人间仙境里的下凡仙女。五彩缤纷的楼宇和拱着彩带的小桥联袂,慷慨地把倒影投映在河面上,把粼粼细波塑造成了漂浮水上的多彩琉璃。伴随着可以佐餐下酒的袅袅音乐,当地特色纯粹的饭店里飘出了诱人的佳肴美味。这时,我从“相看两不厌”的美景收回目光,逐个查看刚刚拍下的照片,惊喜发现夜色抚平了脸上沧桑的皱纹,如同做过美颜似的色泽红润神采奕奕,看得出我正久久沉浸在低吟浅唱的秋夜古韵里。</p> <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