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观世界,“量”出精彩—萍师附小三年级开展“我是测量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

杨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29次提到“跨学科”,36次提到“项目学习”,表明2022年版数学课标对学科间的关联、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关注度更高。 为了力求实现校本化、可复制、可落地实施的目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萍师附小三年级数学组和语文组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式学习展开实践探索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和强调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其中,对量感的描述为: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语文组的老师们提出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日记”由于其功能与“思考”“体验”和“表达”的契合,是促进学生“会思考”“会体验”“会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 <h3><br></h3> <h3><br></h3> <h3>  两个组的老师们一起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作业单,让学生经历估测和实际测量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样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建立长度的概念,感受数学就来自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本次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h3> <h3>  学生尺,卷尺,手机记步数、电子地图和汽车里程表等都是孩子们精准测量的常用工具。一拃、一庹、一步等身体尺、一站路长度和电子地图等皆是孩子们得心应手的估测工具。“尺”观世界,“量”出精彩!</h3> <h3>  家里、公园里、马路等课外场所都是培养量感的学习基地。一次次测量诉诸笔端,化成一串串数据。一次次估量和测量的比较,使孩子的量感一步步更精准。</h3> <h3>  同样的活动,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孩子得到了个性化成长。“感受到一千米有多长”、“掌握了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和“感受数学来自生活”说明学生在本次活动中在知识、方法、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各层次各方面有提升。“有趣”、“收获”、“好评”“受益匪浅”等评价是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的切实肯定。</h3> <h3>  </h3> 学生通过数学日记记录学习过程,反思学习方法,表达学习的感受,谈应用。这样是一座架起数学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数学日记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尺”观世界,“量”出精彩!量感是在长时间使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日记是学生行动、思考和学习的成果。本次实践活动既是培养量感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一次扎实的综合活动。

学生

数学

学习

测量

活动

估测

感受

日记

实践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