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末,带着孩子们在雁南公园里进行自然观察,公园里人工种植的美国红枫全红了,柿子树也想压过红枫的风头,把自己憋的通红,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拍照的人,好像拍了照拍呢就可以把秋天留住似的。元宝槭和水杉也变了颜色,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在比谁的果子更多,樱花树的样子也变黄了,比起来花花绿绿的叶子和菊花们,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人迹罕至的角落,在那里才有荒野的精神,你攀扶着我,我依靠着你都在争夺秋日最后的阳光,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有我想要荒野的味道,因为你不知道会在那里遇到什么。</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就看到在乱草丛里,有一株植物占据着最好的阳光,把其他的野草都笼罩在怀里,我说孩子们那边有一株萝摩,啥?烙(关中烙发luo音)馍,哇哦是哪位小吃呢?孩子哄的一笑。这种情况时常会发生,这也是带着小朋友做自然观察开心的一个原因啦。</p> <p class="ql-block">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为萝藦科萝藦属植物 。果实和种子,是萝藦乃至萝藦科植物最具辨识性的部分,萝藦的许多别名,例如婆婆针线包、飞来鹤、洋飘飘、千层须等,都是根据果实或种子来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萝藦,最初的名字叫芄兰,出自先秦时期的《诗经》,其中《卫风•芄兰》篇写道:</p><p class="ql-block">芄兰之支,童子佩觿。</p><p class="ql-block">虽则佩觿,能不我知。</p><p class="ql-block">容兮遂兮,垂带悸兮。</p><p class="ql-block">芄兰之叶,童子佩韘。</p><p class="ql-block">虽则佩韘,能不我甲。</p><p class="ql-block">容兮遂兮,垂带悸兮。</p> <p class="ql-block">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两个年轻的小情侣,少年佩戴上了觿和韘(觿 xī 古代一种解结的锥子和萝摩的果荚特别像,韘(She),萝摩的叶子卷起来后像佩戴在手上的扳指)装作自己很成熟的样子,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了,对少女很冷淡酷酷哒。那少女就用萝藦作比狠狠骂了少年一通:臭小子,别装蒜了!我早就看穿你了,戴上大人的饰品,你也是那个围着我转的毛头小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在先秦时期,“芄兰”指萝藦???见过或者认识萝藦的朋友,肯定想不明白,那个表皮疙疙瘩瘩的纺锤果怎么配得上“芄兰”这么美好的名字?剥开了果子里面密密麻麻的鱼鳞状的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p> <p class="ql-block">那只要你看到了萝摩的花之后就会明白,紫白色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塔状花絮的,聚集在一起,花瓣上覆盖着毛茸茸的小毛,肉肉的甚是可爱;每一朵小花,五片小花瓣向外翻转,有点派大星的即视感,在中心聚集的花蕊,似乎是一个缩小版的糯米小丸子;凑近了细细闻一下,香,浓郁的香味,疑,这个香味和兰花有点像呢。丸兰难道是这么来的?这也是我的猜想哈。</p> <p class="ql-block">在搜索一下有关萝藦的资料,魏晋医家陶弘景对萝藦有进一步记载:“萝藦作藤生,摘之有白乳汁,人家多种之,叶厚而大,可生啖,亦蒸煮食之。”据陶弘景所言,萝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蔬菜,其叶厚且大,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之后食用。可以生吃,试试?</p> <p class="ql-block">吃之前一定要慎重哈,再细细查查,又看到了清代学者郝懿行《尔雅注疏》就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陶弘景所描述的“萝藦”可能是䒷蒌:“小草细叶,色兼青白,枝蔓柔弱,其瓢圆锐,中亦出絮,软时儿童摘啖,有白汁,味甜,疑此是萝藦也。”难道能吃的不是这个萝藦?</p> <p class="ql-block">此“䒷蒌”并非葫芦科的栝楼(《诗经·豳风·东山》“果臝之实”),根据郝懿行的描述,可能是萝藦科鹅绒藤属的地梢瓜。地稍瓜(Cynanchum thesioides)为直立半灌木,有一定的蔓生性,即所谓“枝蔓柔弱”,其果实与萝藦相似,均为纺锤形,因而容易混淆。明代《救荒本草》记载,地稍瓜的果实嫩时可食用,味甜。另,地梢瓜有个俗名为“瓜蒌”,(瓜蒌这个植物估计和萝藦的关系应该不大,两个不管是果实的形状叶片的样子差别还是蛮大的)与“䒷蒌”同音。但是,地稍瓜的叶片是细长的披针形,与陶弘景所说的“叶厚而大”并不相符。很多资料显示地稍瓜是可以吃,所以我是吃还是不吃呢?</p> <p class="ql-block">秉承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我必须要尝一尝啦,摘一个绿色的果实,白色的乳汁从果梗出流了出来,看着白色的乳汁我们都会想象冒着这种白色汁液的植物一般都不好惹,有毒。捏一捏粘粘的,闻起来有点甜甜的,轻轻拨开外面疙疙瘩瘩的外皮,里面蓬松如海绵一样的一层填充物包裹着里面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最里面被包裹着保护起来的种子,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有点儿像鱼鳞一样,稍微成熟点的种子就变为褐色了,未成熟的就是乳白色,也是挤在一起,看到这些完全想象不大成熟之后的它们有多美。</p> <p class="ql-block">吃还是不吃?在脑海里做了思想斗争下,还是没有经得住诱惑,挑选了一颗内绿色的萝藦果实。萝藦嫩果,一口下去,嘿还真不错。有点甜甜的,淡淡的花生的味道,可是我还是没有敢吞咽下去,只是品了品味道。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选择了一颗即将成熟的果实,一口咬下去,满嘴都会是毛。为什么是毛?</p> <p class="ql-block">根据药典记载:萝藦全株都可以入药,果壳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p><p class="ql-block">因为成熟的萝藦果实会裂开,其中包裹着的种子犹如一个个小小降落伞一样会随着风吹,把种子播撒到四面八方。而成熟的果壳名字很有趣叫“天将壳”“天浆壳”和“斫合子”。我想可能是因为,一簇一簇的银白色绒毛带着种子乘风而起,御风飞翔,如同一群群的天兵天将在空中飞翔,故名“天将壳”。</p> <p class="ql-block">斫合子,这个名字就大有来头了,唐代陈藏器在他所著《本草拾遗》中记载,传说汉高祖刘邦曾把萝藦子敷在士兵伤口上,治疗金疮,故名斫(zhuó)合子。金疮,中医说法,即西医说的伤口感染,破伤风。斫,用刀斧砍。斫(zhuó)合子,简单地说,能让刀斧伤口愈合的果子,可谓古代天然的“金疮药”。至于止血的作用和现在的医用纱布的物理作用没什么区别吧,还有很多有类似物理性质的棉絮状种子。</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熟知的《本草纲目》中提到,商人会从农民那里收取萝藦的种子,代替棉花制成坐褥,据说比棉花更加轻暖。与此用途相似,太平洋另一边的北美洲曾经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过萝藦的近亲——北美马利筋,它的种子与萝藦一样带有轻柔洁白的丝棉,当地人曾用它来填充枕头、垫子和救生衣。</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些可能会在公园的杂草中,也可能出现在街边的一个铁丝栅栏上,抑或我们走在山野间,看到攀附在一棵小树上,和身边的野草一样默默的生长的野生藤蔓,无人注意,可是等到果实成熟裂开,它会引起某个小朋友们的好奇心,惊呼:“爸爸,快看,那是什么呀?毛茸茸的好像蒲公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