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宁夏之旅 留下美好回忆 <p class="ql-block"> 塞北江南,美丽的宁夏,山川秀美,风光独特,历史悠远,沐千载风雨,文化蕴藉,得益黄河赐予。为了亲眼目睹久负盛名的西北宁夏,我们于9月17日开启了为期六天的宁夏之旅。青铜峡拦河大坝、宁夏水利博物馆、黄河楼、一百零八塔等众多景点都坐落在黄河江岸;全国排名第四的腾格里沙漠和网红打卡地沙坡头;美丽的通湖草原、古老的水洞沟、神秘的西夏王陵、记载着文明起源的贺兰山岩画,都集中展现了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以及塞上江南风光。</p> <p class="ql-block"> 宁夏吴忠市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凿于秦汉时期,自流灌溉,无坝引水,已经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1958年和1960年,又分别建成了青铜峡拦河大坝和一座闸墩式水电站,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塞上明珠"青铜峡拦河大坝。我们参观水利博物馆后乘坐游艇进入峡谷欣赏十里风光,峡谷水韵,依山蜿蜒,可谓是十里长峡十里景,十里画廊在青铜,让我们领略了西北黄河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位于银川市南的青铜峡水库西岸崖壁下的 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因塔群的数量而得名“一百零八塔”,塔群坐西面东,依山临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题记的帛书和佛祯,可能建于西夏时期是喇嘛式实心塔群。据说面对塔群祈福许愿,能够除去人生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华黄河楼是仿明清的古建筑,是宁夏黄河金岸的点睛之笔和标志性的景观工程之一。内设展览馆,全方位的展示黄河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乘坐电梯直达楼顶,可观滚滚黄河之水,感受大河奔流的波澜壮阔之景,思古今之情。面对涛涛黄河,我们穿着汉服,站在玄武门前,唱着《我爱我的祖国》,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汉朝,与久远的岁月合欢。</p> <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振兴中崛起的宁夏吴忠市石佛寺村曾荣获过国家级多项殊荣,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特色、非文化遗产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古香古色的村落,干净整洁的村道,白墙青砖的民居整齐划一,每家每户门头配以中式仿古设计的雕花灰砖……整个村落是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访村落参观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化综合性展览馆,了解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我们还到村民家做客,体验搓馓子、炸油饼,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从树上打大枣,村民说</span>他家可一次性接待150名游客,每年接待游客近两万人次,收入在二十万元以上,家家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中卫市金沙岛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集沙漠、湿地、湖泊、长城等景观为一体,融入了边塞文化,大漠文化和旅游度假的休闲内涵。秋意浓浓的金沙岛一片花海,紫色的薰衣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桑花、菊花、丁香和叫不出名花儿,随风荡漾,宛如层层迭迭的波浪起起伏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犹如一幅油画,将沙漠变成了花的海洋,泻尽了游人的快乐。</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烟波浩渺,层层叠叠的沙丘波浪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如同一张美丽的金色大毯向天际铺陈开去,那点缀在沙漠中的一丛丛草木花,给原本沉寂的沙海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我们骑上骆驼,徜徉在绵绵的沙海之中,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去感受沙漠带来的柔情。在这里,我们乘坐越野车冲浪,驾驶叮叮车在沙漠里任意穿行,遨游放肆地冲沙、滑沙,享受着在高楼大厦里没有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通湖草原位于内蒙古和宁夏交界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古丝绸北路的要塞,他记录了千古年来发生在商道上的故事和与草原休戚与共的沙漠牧民的印记。茵茵绿草、湖水清澈见底,形成了方圆近百里的沙漠湿地草原。我们站在古道上,张开双臂,去相拥美丽的草原,瞬间定格在了美好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首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这里有天下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以及古老文化遗产。咫尺之间可以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观。站在沙丘之上俯瞰黄河全景尽收眼底,绿树成荫,一片绿洲。那浑黄如桨的黄河收起了往日的狂躁,从弯道平静而缓慢的流淌着,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润着岸边流域,养育着华夏儿女。</p> <p class="ql-block"> 伫立在黄河岸边的石雕像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手握毛笔,仰天长啸,形象鲜明,笔墨酣畅。</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村,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博物馆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展示了距今四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我国在黄河地区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了解水洞沟的发展历史,体验实景,还原了三万年前,先古祖先的生活环境和状态,而水洞沟村,可以直观地了解先民们的居住形式等,洞沟不仅记录了远古3万年前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而且是数百年前边塞兵家必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博物馆,重点展示宁夏历代长城风貌及变迁。</p> <p class="ql-block"> 藏兵洞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该洞高出沟底十几米,不怕水淹,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多年来,即便山洪爆发,藏兵洞都不曾被淹过。古人的智慧,让我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水洞沟内明长城是宁夏相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但有部分已经修缮,我们看到的是未经修缮的一段段土墙。</p> <p class="ql-block">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是一个在原始古堡基础上修建的,有明城-清城-老宁夏一条街等,重点展现了西部的荒凉特点,由张贤亮老先生一手创办,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好莱坞。这里曾经拍摄过很多的著名电影:牧马人、红高粱,大话西游、荒原女神等多部影片。</p> <p class="ql-block"> 电影红高粱中的月亮门</p> <p class="ql-block">电影牧马人的拍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的岩石上刻有岩画,约有千余幅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在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以人手相为主;其次为动物图形,大部分作品产生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少数作品延续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岩画是古代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手法,在岩石上凿刻、绘制的图画,是古人记录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当年人们的不同生活画面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擅长国画、书法、陶瓷、设计、雕塑,他以古老的贺兰山岩画为创造灵感,出品了大量的以岩画为题材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艺术精品。走进宁夏韩美林艺术馆,一览无余,可以尽情欣赏感受五千年前的历史、艺术、自然同现代精神的交融与对话,共同隐伏于巍峨的贺兰山下。</p> <p class="ql-block">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在宁夏这片土地上存在了190多年。西夏王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目前,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墓之一。整个西夏陵景区,共有八座陵墓,其中3号陵是最为宏大的,被推测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六号陵墓因遭遇地震被损坏,当时为了抢救该墓地进行了挖掘,墓穴中许多葬品被盗,出土遗物不多。由于长时间风化,地面建筑严重受损,西夏陵出现大面积坍塌危险,政府加大投入对西夏王陵的保护力度,使陵墓的原貌得以保持。</p> <p class="ql-block">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让我们在为期六天的旅游中,观赏到的青铜峡大坝、中华黄河楼、水洞沟、贺兰山岩画、韩美林艺术馆、西夏王陵、一百零八塔、西部电影城、腾格里沙漠、沙坡头等景点,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古老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展现了博大精深的民族历史,繁荣丰富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让我们了解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了许多知识。</p><p class="ql-block"> 旅游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对疫情的防控,我们落地银川后在机场做了核酸和抗原检查,每个人的健康码必须是绿码才能通行。如此严密的防控,终究还是被外省游客将冠状病毒带到了中卫,一时间让中卫的防疫形势陡然升级,要求所有人一天一检。我们一路避开疫区绕道而行赶往景点参观,当我们游览参观中卫的所有景点后,这些景点被迫先后关闭。我们虽然被疫情困扰,但幸运之神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参观游览了所有景点后安全返回广州。</p><p class="ql-block"> 肆虐三年的疫情,人们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和许多磨难,我默默地祈祷,愿天下太平,愿疫情早日结束,还我们一个祥和安宁的美好家园……。</p>